《人到中年》在人物塑造上還大量采用了內心的抒情獨白。這些抒情獨白,或者穿插在聯想和回憶中間,或者通過幻覺、書信表現出來。比如:
蒙矓之中,陸文婷大夫覺得自己走在一條漫長的路上,沒有邊際,沒有盡頭。
這不是崎嶇的山路。山路盡管險峻難攀,卻是千回百折,令人意氣風發。這也不是田間的小道。小道盡管狹窄難行,卻有稻花飄香,令人心曠神怡。這是一步一坑的沙灘,這是舉步難行的泥潭,這是無邊無沿的荒原。極目遠眺,人跡渺無,隻有死一般的沉寂。啊!多麼難走的路,多麼累人的路!
歇下來吧,躺下來吧!沙灘是和暖的,泥潭是柔軟的。讓大地溫暖你冰冷的身軀,讓春光撫摸你勞累的筋骨。她好像聽見死神在冥冥之中低聲輕喚著他的名字:
“安歇吧,陸大夫!”
啊!這麼歇下來多麼好,永遠歇下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知道。沒有煩惱,沒有悲傷,沒有勞累。
可是,不行啊!在那漫長道路的盡頭,病人在等著她。她好像看見了,那病人正因雙目刺痛輾轉不安。她好像看見了,那病人在麵臨失明的威脅而暗自飲泣。她看見了,看見了一雙雙望穿秋水的焦急的眼睛,在等著她,等著她的來臨。她耳邊隻聽見病人在絕望中的呼喊:“陸大夫!陸大夫!”
這是神聖的召喚,這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她抬起麻木的雙腿,繼續在長長的路上艱難地行走。從家門到醫院,從門診到病房,從這個醫療點到那個巡回的地方,每天,每月,每年,走啊走啊……
這就動人地揭示了陸文婷在死的誘惑和生的召喚之間的內心矛盾,表現了崇高的生活目的所賦予她的精神力量。其他如陸文婷“隨水而去”的告別的幻覺,薑亞芬寫給陸文婷的長信等等,都把人物隱蔽、複雜的內心活動,毫無保留地敞開在讀者的麵前,給讀者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大大縮小了讀者和人物之間的距離。
注意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並且運用客觀的白描手法和主觀的抒情獨白相結合的方法,去表現這種豐富性和複雜性,這使得《人到中年》的人物和人物關係的描寫,雖不以離奇曲折見長,卻能以精確細膩取勝。回避誇張,追求自然,大大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也正因為這樣,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命運和人物關係,就帶有更大的普遍性,更引人深思。當作品通過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命運和人物關係,把尖銳的社會問題提到讀者麵前的時候,也就具有了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使你不能不佩服作者對生活的洞幽燭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