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和大家在一起談漢語的智慧,應該是一次饒有興趣、富有意義的交流,感謝大家!
說起語言,大家應該記得《聖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人類在建造通天塔想直達天堂的過程中驚動了上帝,為分而治之,上帝讓人類的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以隔斷他們的語言交流,阻止他們的統一行動。”世界曆史的發展卻沒有遵循上帝的意願,因為人類已經將各自創造的不同語言變成智慧而直達天堂。比如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就利用漢語智慧在不斷傳承和創造自己文明的同時,與世界各國、各民族一道創造世界文明,直達人類天堂。
漢字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曆史最重要的載體,相傳倉頡造字後神泣鬼哭,因漢字出現,泄露了自然的“天機”,賦予每個漢字神奇的全息性,讓每一個漢字都濃縮著不同時空的相應信息,“讓每一滴水映射出太陽的光輝”。比起“倉頡造字”,現代人的“智慧”一定汗顏。文字源自生活,文字是民族整體意識的外化。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都濃縮在漢字母語之中,漢字以其獨特的形式,記載和傳承著中華文化。每一個漢字,無一例外地源於生活的真實,一幅生活場景的縮影,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發明便是漢字。漢字之象形,來源於萬象崢嶸的自然形態和神韻,蘊含自然之偉力。漢字魅力無限,光芒四射,隻要用心考量,你會發現,古漢字的象形結構都與動物、植物、天地、人體、兩性、戰爭、民生、文化等息息相關,體現著人、自然、社會及其相互關係的形態和內涵,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極高的藝術性。比如“神”字,會意兼形聲。從示從申,申亦聲。“申”本義為“交媾”、“生殖”。“示”指“先人序列”。“示”與“申”聯合起來表示“繁育眾庶的先人”。本義:繁育眾庶的先人、人民的祖先。引申義:繁育萬物的天靈。從中我們可以理解到漢字構造一般有六法:“象形、指事、形聲、會意、假借、轉注”。漢字經過數千年來不斷創造和改進,字體結構大致經過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七種變化。羅崇敏演講集應對不確定性
我們向往的美好的未來世界,是一個充滿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和諧幸福的世界,但這個世界離我們還很遙遠。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人類世界的主題,但我們卻麵臨著現實中金融危機、政治危機、文化危機、生態危機的嚴重挑戰,局部戰爭、社會動蕩、恐怖活動、生態惡化、疾病肆虐、災荒頻現。由於人類世界的很多不確定性,不得不使人類在心靈恐慌中建設自己的家園,在價值迷茫中尋找自己的未來。
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性”。要以不變應萬變,以確定性應不確定性。也就是說人類在自身的發展中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各種危機,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需要我們運用各種不同的智慧,但運用人類的語言智慧是必經之途,是最大的智慧。相對於其他語種,漢語更富有人類的智慧,運用漢語智慧,更容易應對世界出現的不確定性,解決人類當下的各種危機。運用漢語智慧這個通天橋,更容易使人類進入天堂。這可能與我是中國人,我喜歡國學,喜歡漢語言文學,喜歡中國書法藝術有很大關係,但絕不是牽強附會,是因為漢語幾千年的曆史演進使它蘊含了豐富的智慧。
怎樣應對危機?漢語中“危機”兩個字就充滿應對危機的最高智慧——轉危為機。危險和機會是孿生兄弟,就是在危險中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將危險轉化為機遇,化險為夷、轉敗為勝、失而複得、絕處逢生。正如老子所雲“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也正如劉言史在“觀繩伎”時所歎“危機險勢無不有,倒掛纖腰學垂柳”。
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智慧是什麼?莊子說“天人合一”,是講天與萬物、與人的生理狀態的合一,人類隻是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體。生命是小宇宙,天地是大宇宙,生命與天地有對應的關係,所以,人不能過度地去掠奪自然,而是要與自然和睦相處,和諧共生。
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係。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智慧是什麼?從漢字象形、會意來理解“和諧”兩字,“和”者人人都有飯吃也,“諧”者個個都能開口講話也。它體現著富裕、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