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應對不確定性——從用漢語中尋找智慧(2 / 3)

“天下為公”是治國的智慧和理想的家園。出自《禮記·禮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說的是“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能貢獻才力,使年幼的人有良好的教育,使無依無靠的人得到供養。男女各盡職份,各得其所,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因此,陰謀詭計無法得逞,違法犯罪不會出現。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世界。”

漢語中表達戰爭智慧的內容很多,其中就有在《孫子兵法》中提出的“以戰止戰”的慎戰思想:戰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戰是為了不戰。所以戰術最好的方法是不戰而勝。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特別是漢語中關於教育的智慧就更多了,除了大家熟悉的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時習之”等,還有出自《禮記》的教育治學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思是要廣博地學習,對學問要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能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

“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思維方法論的智慧。就是說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自然欲求,誰順應了這種自然欲求就會與外界和諧相處,誰違背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同外界產生抵觸。這是看待世界的基本認識論和方法論。

漢字中“通”的智慧體現在方方麵麵。《黃帝內經》中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名言,也就是說,人體健康都是以氣、血、津的正常流通而得以保障,不通則病,通則健康。這一名言普遍適用於政治、經濟、交通各個領域,正因為這樣,就出現貨物流通、貨幣融通、道路交通、人際溝通的語言表達和管理要求。

危機時刻的決策智慧: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就是平時要居安思危,麵臨危機事件時應謹慎對待,全麵分析,深刻思考,精心謀劃才能成功應對,果斷處理。如果就事論事,猶豫不決,盲目決策,草率處置,將導致失敗和無窮的後患。

總之,漢語中的一字一句、一段一章都蘊含著豐富的智慧信息。漢語以它獨特的邏輯性、藝術性、包容性、凝煉性、準確性成為一座智慧寶藏,我們可以在漢語中找到生活的智慧、學習的智慧、事業的智慧,找到政治智慧、經濟智慧、文化智慧、管理智慧。我們可以自信而負責地說,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需要漢語智慧;建設美好的人類世界,需要漢語智慧;成就每個人的人生,需要漢語智慧;幸福每個家庭,需要漢語智慧。

讓我們去學習漢語智慧,發現漢語智慧,運用漢語智慧吧!

2012年4月16日在倫敦國際書展與英國歐若拉、埃及沃法等出版社

簽訂《天鑒》外文出版協議儀式上的發言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衷心感謝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國出版集團對我的作品《天鑒》參加倫敦書展及外文出版的關心幫助,衷心感謝英國歐若拉、埃及沃法等出版社出版我的作品《天鑒》,衷心感謝大家的光臨指導和交流!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家園,圖書是世界的知識寶藏。民族有區別,智慧無國界。我帶著我的《天鑒》走進倫敦書展,我相信不虛此行,因為我所希望的是與大家進行文化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

何謂《天鑒》?乃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素心真履,天人共鑒。《天鑒》是我人生的感悟、事業的體驗、學習的心得而已。《天鑒》闡述的是我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醫學、修身的一些觀點;表達的是個人實踐經驗、民眾基本立場、國家主流意識和人類基本價值;體現的是一種理性思維、批判精神、曠達心境、大愛情懷和堅定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