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衡”係統目前仍在完善中,在對符文進行強化過程中對應的奇術符文會劇烈發光同時釋放熱量,在目視距離上使艦船更加容易被發現。同時“韋衡”係統會對直接暴露於其下的人類產生影響,損管與安保小組在進入豎井時應佩戴認知危害過濾麵罩。而這樣的特性也讓該係統在安裝時更加困難。由於係統的體積過大,使“歸人”號的艦舯外凸而大幅影響其適航性,目前新式的動力係統增強符文正在開發中。同時“韋衡”係統在研發過程中的初始階段產生了初步意識,道德倫理委員會正密切關注此事,同時若發現“韋衡”係統出現異常,“遠溯”係統將立刻接入並對“韋衡”進行覆寫,覆寫協議將在道德倫理委員會認為“韋衡”係統恢複安全後解除。
“歸人”號同時也對動力係統增幅符文與對海偵測增幅符文進行了測試,由於此類奇術符文相比船體結構強化奇術符文更加複雜而大幅增加了“韋衡”係統的反應時間,目前新一輪的研究已經開始,主要方向是加快“韋衡”的響應速度並進一步完善安全協議,在論證與測試均結束後,海軍部所屬的軍艦將陸續搭載該係統,以進一步增強戰鬥能力與適應性。
“歸人”號作為海軍部測試各種新式裝備的驅逐艦,自入役以來,已經圓滿完成測試任務13次,推動了海軍部軍艦的更新迭代。在“韋衡”係統測試結束後,“歸人”號將回到O5指揮部直屬艦隊的戰鬥序列,後續裝備的測試任務將由同屬於O5指揮部直屬艦隊的姊妹艦“千年觥”號2接替。
安德森的傑作,“白腿小隼”納米機器人
○ 黃磊 陳瑞 劉鄉龍
“白腿小隼”型納米機器人是安德森機器人公司基於“紅腿小隼”係列生命強化單元中使用的納米機器人改進而來的新產品,該產品在外形設計以及功用性方麵進行了優化,使其可以在更多領域中發揮作用。
“白腿小隼”醫療型納米機器人僅4nm大小,安裝有6支由碳原子組成的機械臂,形似蜘蛛,可以撕裂或修複細胞,也可以進行靶向送藥;主體由DNA分子、微型芯片和極為複雜的微型結構組成,依靠生物能驅動,也可以通過微波為其供能,在主控計算機的輔助下,“白腿小隼”可以對原子逐個進行操作,修複損傷的DNA,也可以通過自行解體直接修複已經斷裂的DNA分子;同樣,它也能夠強化人體結構,輕易地修複人體損傷,甚至是腦部損傷,這些納米機器人可以通過機械臂連接到一起,組成一個微小的計算機陣列,它們也可以充當與人工智能與網絡的接口,“白腿小隼”將可以很好地治療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神經係統疾病。
電子顯微鏡下的“白腿小隼”集團
“白腿小隼”工業型機器人大小同醫療型相當,不過安裝有更多、結構強度更高的機械臂,使其能夠牽引相對原子質量更大的原子,主體中的DNA被替換為耐熱、抗輻射的外殼,使其能夠在溫度為3500攝氏度、輻射劑量為850戈瑞的環境下正常工作。這些工業納米機器人也可以通過“納米車床”編織原子來製作納米材料,其本身也可以充當納米材料塗抹在材料表麵,廣泛運用於重工業、原子工業、航天航空工業,尤其是航空航天領域,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讓安德森機器人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截至至2040年,安德森機器人公司增設約40家分公司,為世界各大航天公司提供技術服務,其中也包括基金會的前台組織。基金會將暫時與安德森機器人公司達成一致,進行技術上的合作。
基於“白腿小隼”工業型,基金會對其進行了進一步改進,將其投入軍工業生產中;對於傳統的武器裝備,“白腿小隼”能夠改善材料、工藝、控製係統、導彈製導係統、主要軍事設施運輸以及儲存方式,也可以作為第五代、第六代隱身戰鬥機蒙皮的紅外隱身塗層材料和雷達反射麵的塗層。
經過改進的“白腿小隼”本身即可作為武器,安德森機器人公司曾為MCu0026D研製一款基於“獵隼”係列仿生人的概念產品,該型號仿生人的人造血液中含有大量“白腿小隼”納米機器人,可以通過皮膚直接接觸或納米針管直接穿刺使納米機器人進入目標人物體內,這些納米機器人由“獵隼”仿生人直接操控,可以攜帶致命病毒、細菌、化學藥劑進入目標體內殺死目標,也可以通過破壞目標DNA結構、溶解皮膚、肌肉組織、搗毀神經係統等殘忍方式殺死目標。
2035年8月,由醫用納米機器人引起的數起非意外死亡事件造成公眾恐慌,醫療納米機器人行業遭到重大打擊。從2035年12月起,為了預防以納米機器人為作為武器而導致的恐怖襲擊事件,聯合國通過了《禁止納米機器人及基因打擊武器的發展、生產以及儲存相關武器的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tockpiling of Nanorobots and Genetic Strike Weapons),針對納米機器人的管控力度開始加強,即便如此,與納米武器相關的恐怖襲擊未見減少,目前除了找出這些用於恐怖襲擊的納米武器的主控單元並將其摧毀外,尚未有其他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於這把雙刃劍,我們需要合理運用,結合各領域技術,使其能夠盡早進入大眾生活,造福人類。
“空天行動-2042”常態捍衛倡議聯盟聯合軍事演習
○ 陳莫 米女芽衣 基金會武裝部隊宣傳部
本報基金會武裝部隊宣傳部7月1日電 記者米女芽衣、二三站武裝部門主管陳莫、記者陳建軍報道:“空天行動-2042”常態捍衛倡議聯盟聯合軍事演習開幕式2日上午於公定阿瑟克拉克軌道——印度洋東海海域舉行。
盛夏之時,基金會海軍部隊同其盟友艦船聚集於格雷特海峽,整裝待發;而在距離他們35900公裏的上空,三個由SCP基金會太空部隊和全球超自然聯盟空間部隊混編而成的近軌道作戰連於北京時間8時上午抵達位於印度洋上空的“進取號”和“遠視號”國際太空站,成功與地麵部隊取得聯係,隨時可以準備演習。
上午10時許,基金會武裝部隊中亞戰區司令員吉爾達·班內奇、基金會海軍部印度洋戰區總司令切維爾·奧伯特於基金會驅逐艦“地平線號”致辭,並宣布演習開始。班內奇在致辭中說到:“在當今這個時代,維護常態的穩定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此次演習不僅是對那些想要破壞常態穩定的個人、組織的強有力的警告,也彰顯著基金會官兵同盟友建設全球防衛戰略的決心。此次演習將演練新的“太空-天空-陸地-海洋”立體空間聯合作戰方法,我們堅信通過各聯盟參演官兵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完成任務,取得演習的成功。”
演習導演兼全球超自然聯盟中亞戰區參謀長朱振逸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演習重點為實踐‘空天一體化’戰略思路,證明太空在未來戰場上的重要性以及驗證太空作戰的可行性,此次演習將考驗太空部隊與空軍、地麵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以及各方新式裝備的作戰能力。”
此次“空天行動-2042”聯合軍事演習的主題為“常態捍衛倡議聯盟在威脅性異常突破收容、大型異常恐怖組織臨近印度洋附近區域時,各聯盟成員籌備並實施反恐、重收容行動。”具體劃分為兩個階段:7月2日至3日為戰役籌劃階段,7月4日至5日為戰役實施階段。
4日淩晨4時,隨著“地平線號”發布指令,實彈演習正式開始,聯盟航母戰鬥群與孟加拉灣駛向安達曼海,艦載機編隊飛向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對島嶼上設置的目標標靶進行打擊,攻擊盤旋於島嶼上的SU-30靶機,隨後,位於克拉克軌道上的太空部隊對島嶼附近進行監視。在獲取火力優勢與信息優勢,海軍陸戰隊登陸目標島嶼,對島上恐怖分子設施肅清,步戰車和步兵在布滿模擬雷區的島嶼上協同攻擊,排雷,為大部隊除障。
4日12時,模擬高休謨指數異常被設置於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各處,太空部隊在以最快的速度通過計數器探測到這些異常後,搭載著SRA裝置的AGM-191“朗基努斯”長距離製導導彈的高速戰鬥轟炸機立即升空,此前登錄於島嶼上的收容專家和反應部隊也隨指示前往目標處,在抑製目標現實扭曲能力後,於下午17時將模擬異常重收容。
5日上午7時,既定任務全部完成,SCP基金會同全球超自然聯盟展開特殊主題演習,上午9時據導演部設置後,主題設為“全球超自然聯盟在基金會為敵對目標的情況下進行的進攻性軍事行動。”正午12時,基金會太空部隊與全球超自然聯盟太空部隊於太空軌道交戰,爭奪被設置為熱點區域的“遠視號”國際太空站,數個標靶衛星被設置於“遠視號”附近,充當間諜衛星和通訊衛星。
13時,全球超自然聯盟太空部隊攻奪基金會太空站的行動陷入僵持狀態、間諜衛星被擊落的情況下,全球超自然聯盟海空軍立即向基金會模擬司令部所在的十度海峽發起全麵進攻,雙方“傷亡慘重”。
15時,在全球超自然聯盟海軍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情況下,所有艦載機掛彈出動直擊已經失去大部分對空力量的模擬基金會司令部;最終以基金會太空部隊重新奪回“遠視號”國際太空站並模擬發射天對地高能投射武器告終,演習最終以雙方的平局落幕。“空天行動2042”常態捍衛倡議聯盟聯合演練圓滿結束。
演習閉幕式上,演習基金會方導演查萊恩致辭說道:“經過此次演習與GOC等各方部隊的切磋,能夠給予各部隊尤其是太空部隊一次相當寶貴的作戰經驗,為之後的太空作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於未來太空戰爭,“星球大戰”離我們還遠嗎?
說起太空戰爭,也許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那些科幻小說、電影故事中的情節:士兵駕駛著發射激光的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遨遊,與敵人在隕石間纏鬥的浪漫故事……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空戰爭早已打響,也許並沒有想象的那樣浪漫。
冷戰初期,美蘇雙方就想方設法搶先開拓太空這第四戰場,研究太空武器,基金會也打算深入太空,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隨著空間軍事化的急速發展,未來戰爭發展至外太空已是必然結果,從空間上來看,在外太空可以高效地獲取各種信息,在軌道上保持長期作戰能力,也可以通過在衛星上部署武器,對敵人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天對地的支援型太空戰爭是那時的主流,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為1990年8月2日的海灣戰爭,共有70多顆用於各種用途的人造衛星投入戰爭,協助海陸空部隊聯合進攻。
除了提供情報外,一些衛星可以對地麵施行打擊:GOC太空部隊曾於1998年發射了一顆試驗用“木錐-X”對地武器,起初用於對付高威脅性、容易突破收容的SCP項目,以及基金會的機密設施,而後因為維護成本高、目標明顯、沒有戰略價值等因素於2021年進行拆除工作,被推入大氣層銷毀。此外基金會太空署(FSA)也在近地軌道設置設置功能類似的高能同步聯合投射裝置,可以從近地軌道向地麵發射洲際導彈、特製鎢合金長杆等直接殺傷地麵目標,用於打擊大型艦艇和重要設施。
基金會同世界各國主要采用的是天對地軟攻擊戰略。目前負責運行這些太空雷達、人造探測衛星的等重要設施幾乎全位於地球上,可以使用軟殺傷手段,比如電磁、輻射幹擾與反幹擾、電磁屏蔽和反屏蔽等攻擊手段,阻斷這些設施與通訊衛星之間的交流,讓對手致盲,從而奪得先機。
太空中的間諜衛星就如同無恥的偷窺者,為了對付偷窺者,有人曾提出在衛星軌道附近布設“太空地雷”,摧毀間諜衛星和電子幹擾衛星;也有提議發射一顆或數顆攜帶炸藥的衛星,通過調整軌道摧毀敵方的衛星偵察網;基金會也曾基於XF-33研製了具有對近地軌道衛星打擊能力的戰鬥機,該戰鬥機可搭載2枚ASM-7“雲霄”空對天反輻射導彈,該武器於2042-“空天行動”聯合軍事演習中首次亮相,並擊毀了位於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兩顆標靶衛星。
基金會以及GOC的多種陸基平台也具有地對天直接打擊能力,除已服役的GSBM-1\/-2等對天彈道導彈外,還具有未知數量的激光武器平台。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基金會便開始研製這類定向能武器,通過產生高度聚焦和精確定向的激光的裝置癱瘓衛星上的電子元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星球大戰計劃”,基金會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一部分撥款,研製了一係列用於太空戰爭的多用途武器,長期的實驗和軍事演習證明了這些武器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
能夠長久運營的太空基地與航天飛船也許會成為未來戰爭的潮流,像太空港、月球設施這類基地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遍布人類的活動地區,為滿足各自的戰略需求,就不得不去對這些基地進行攻擊破壞,因此太空中的單兵裝備也是基金會技術部門研究的熱點之一,未來宇航員士兵的宇航服不僅得抗輻射,也要有足夠的防護去抵禦高速破片、子彈的攻擊,使用的武器需要發射膛速更高的子彈,或者使用便攜式的激光發射器,這樣便可以在相當遠的敵方直接攻擊敵方的基地。航天飛船上可搭載人員和武器,像海盜般劫掠並破壞敵方的基地,並且航天飛船不受重力、空氣阻力的影響,因此具有高機動性,也許未來中的太空戰爭會演變成形似海戰、空戰結合的作戰方式,這意味需要新的武器、新的雷達係統和新的指揮體係才能適應未來的太空戰爭——結合太空、電、磁一體化的太空戰爭。
天-空-地 協同打擊
基本參數
乘員數 1人
長度 25.5米
翼展 13.7米
高度 6.38米
機翼麵積 79.1平方米
空重 21~22噸
最大起飛重量 40~41噸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尚未公開
最大作戰高度 約25000米
航程 3000公裏
作戰半徑 800公裏
翼載荷 尚未公開
推重比 約2.5
限製過載 -7.5\/+15.4G
動力係統
發動機 2 X ATE-4000後燃器渦輪噴射發動機
推力 未公開
武器係統
外掛載點 共4個,可掛載空對空導彈,副油箱,電子戰或無人機控製站吊艙
機腹彈艙 可掛載6枚主動尋的導彈,或2枚長距離導彈
側置彈艙 可掛載2枚紅外格鬥導彈
激光器 1門500kW彈匣式激光器
XF-41“斑頭雁”是由基金會前台各航空公司、軍火商聯合研製的一款高空隱身戰鬥機,主要用於對高空高速目標與近軌道目標的打擊,目前裝備於基金會中亞、東亞戰區。首飛於2034年。
XF-41的前身為XF-33“灰麻雀”截擊機,在此基礎上改進了機翼布局、進氣結構和蒙皮材料,配備有功能更強大的數字電子設備,使其能夠在惡劣天氣下高效工作,目前以生產300餘架,並以相當出色的實戰成績證明了XF-41的價值。
相較於XF-33,XF-41安裝有新式的ATE-4000後燃器渦輪噴射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使其發動機噴口能夠全向偏轉14±度,新式高強度材料使噴口壽命提升,有更高的機動性和掛載能力。
XF-41機身為半硬殼式結構,機體結構材料主要由16%的鋁合金材料、40%的鈦合金材料、27%的複合材料以及17%的其他材料構成,為了隱身性能,航空公司對整體鍛造工藝進行改良,使機體表麵的開口大幅度減少。
XF-41搭載的雷達為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能夠在敵方未察覺的情況下瞄準安裝有雷達預警係統和和電子幹擾係統的敵機,飛行員座艙內的自動儀表設備包括1台大型液晶顯示器和輔助起飛著陸係統,艙內進行了精簡化設計,機體搭載的計算機可以輔助飛行員進行半主動導彈製導,雷達對抗以及電子戰對抗等,經XF-41的智能飛行姿態調整係統(IFAAS)將實時記錄飛行員的狀態,調整飛行姿態並輔助飛行員駕駛。
作為具有超視距打擊能力的戰鬥機,為了容納長度更長、體積更大的導彈,機體進行了進一步加長,可掛載2枚ASM-7“雲霄”空對天半主動反輻射導彈或6枚AIM-211L主動尋的導彈,額外的兩個側掛載點可掛載2枚格鬥彈,此外XF-41還安裝有一門高能激光武器平台,在XF-41位於25000米的高空中時可以灼燒攻擊位於近軌道上的人造衛星,也可以攔截高速飛行的導彈,IFAAS配和XF-41火控係統對目標進行瞄準,使機頭始終指向目標,從而對目標造成持續破壞。
XF-41試飛員“777”飛行中隊隊長劉程采訪(節選)
采訪人:23站宣傳部 米女芽衣
受訪者:“777”飛行中隊隊長 劉程
XF-41共進行過三次試飛,您能簡單談談這三次試飛的經曆和感受嗎?
哦,好的。我是2034年那會接到的XF-41初型號試飛任務,那個時候還叫XF-33大機體改裝什麼什麼方案。然後,大概是那年八月份,在接受了一個多月的操作培訓和模擬駕駛,十月初才開始正式試飛,試飛地在新加坡附近,天氣還不錯,在地勤檢查完畢後起飛測試開始。
駕駛艙空間很大,麵前有一塊很大的液晶顯示屏,觸屏的,功能很齊全,除了發動引擎外的一切操作基本可以通過這台顯示屏滿足,顯示屏下麵就是一堆儀表,然後是手動的武器保險什麼的,由於該機型還處在試驗階段,操縱杆使用的還是XF-33的老型號,握著還算舒服。
在首次試飛後我得出的結論是:XF-41相較於XF-33有著更高的速度、方便的襟翼係統和非常出色的爬升能力,駕駛艙視野良好,缺點則是繼承了XF-33的機動性,回轉時間長,低空高速飛行時機體劇烈震顫等問題,機頭有點難下壓。失速和失速過載性能較為普通。
那麼在第一次試飛中XF-41原型機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點?
讓我眼前一亮的XF-41搭載的輔助起飛著陸係統,會根據地麵高度控製襟翼和起落架,飛機上搭載的計算機會根據跑道位置對機身的姿態進行調整好讓你平穩降落,不過,需要一台…兩台性能更好的引擎,在自動降落過程中我明顯感到需要手動調整航向,在加上機頭難下壓,第一次試飛的降落不是特別完美,感覺起落架幾乎都要折斷了。
第二次試飛是在次年六月份,XF-41換裝了新引擎和新的航電設備之後進行的,相較於前一個型號的XF-41,很明顯能感受到起飛距離縮短了,速度更快,機動性更高,長時間的超音速巡航似乎並沒有對機身造成什麼影響,在試飛結束前還進行了幾次實驗,分別測試在機體被導彈擊中導致左發、右發熄火時XF-41搭載的IFAAS對機體姿態的處理能力,這個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當飛機失控時,這個係統將會接替駕駛員的控製,自動改出,即使在飛機失速自旋、飛行員失去意識時,它也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一係列操作自動改出。
關於這個IFAAS係統,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35年的第三次試飛,那時XF-41差不多已經和現在一樣了,用上了隱身塗層和新式武器,那時我才知道這玩意是飛到高空中打擊衛星的,機腹艙前安裝有一門彈匣式激光束發射器,那次需要我飛往將近八萬英尺的高空進行射擊任務,在地麵觀察站和近地軌道間諜衛星的引導下,我通過觀瞄裝置鎖定目標,隨後IFAAS係統結合光電、火控係統進行自動瞄準,機頭自動上抬並開火,整個過程幾乎脫離了我的控製,目標很快被摧毀。
相較於激光武器,您對XF-41可掛載的其他空對空武器有何看法?
對於空對空武器,2035年6月測試報告中展示了XF-41A2對4架靶機的命中和毀傷情況。在攻擊從軌道母機釋放的XF-38D裝甲靶機時, 在相對速度接近35馬赫的情況下,在20千米距離上以50%威力開火,命中貫穿了等效490毫米高質量RHA的防護層,最終擊落靶機。當與相同靶機同向運動(靶機從上方2千米自後向前超過戰機)時則取得了更好的戰果。
同時也不難發現,ASM-7導彈在攻擊高速再入靶機時相對激光武器有明顯劣勢。兩架XF-41A2在與目標以25馬赫相對速度相向運動時,在130千米距離分兩次發射了共計4枚ASM-7B2\/T1導彈。命中情況是一發脫靶,一枚被靶機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提前誘爆,兩枚命中並摧毀靶機。但考慮到射程、成本和安全性,以導彈為主要武器的空對天截擊平台仍有相當優勢。總而言之,XF-41在麵對高空高速目標以及近軌道目標有著明顯優勢。
半島局勢風雲突變 全麵戰爭一觸即發
○ 三澄光希 Logic(化名) 基金會內衛總署
SCP基金會JP分部及SCP基金會內衛總署2042年7月16日電 自2035年的“第二次恒州事件”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不斷加劇。2040年,在朝鮮政府宣布將宣布獨立的汶山、金華及巨津三地收入版圖中後,韓國軍方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奪回失去的地區。但令世人大為吃驚的是,朝軍將大量地區拱手相讓進行遊擊作戰,使韓美聯軍在該區域的治安戰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不得不多次增兵。兩年多來,雙方發動的多輪異常武器襲擊導致韓朝接壤地區過千人死亡,超過2萬人流離失所。3個月前,基金會名下的多個韓國分部站點遭到不明武裝人員襲擊,其中貯藏的各類異常遭到搶掠。為解決這一問題,內衛總署的多支小隊被部署至韓國-朝鮮一帶進行調查。除莫比烏斯-5小隊成功從前線撤回外,其餘小隊不斷離奇的失蹤與陣亡。這使基金會開始從旗下的R.K.S雇傭兵團抽調部隊派往韓國、俄羅斯與日本的多個前線指揮基地,同時將異常應對戰艦“極光號”從北冰洋區域下調前往韓國。今日,伴隨著綠麻雀基金會再一次發動全球規模的恐怖襲擊,朝鮮部隊開始同時從前線發動反攻,以摧枯拉朽之勢突破了韓國的第一道防線,直逼首爾。首爾究竟會麵臨怎麼樣的命運,讓我們拭目以待。
R.K.S雇傭兵團正在向韓國部署,圖中為其先頭空降部隊
各大組織的動向
安德森機器人與基金會與全超聯簽署和平協定,為基金會在全球,尤其是韓國前線的站點與部隊提供安保與戰鬥機器人,補充韓國因人口超老齡化導致的人員不足。目前投入使用的主要為ESC-117型機器人。這型機器人由小隊中指揮官外骨骼所附帶的AIC進行操縱,必要時可以由操作員進行遠程調控。其主要裝備為一支使用.338彈藥的U101-MK7輕機槍與附帶在後背上的GSH-35 40毫米多用途榴彈發射器。
全超聯遠東分部在35年的事件後已開始向韓國派遣維和部隊,以保障必要資產與其職員的安全,並一再強調其中立立場。隨著戰爭烈度的升級,全超聯是否會全麵介入這場戰爭值得我們關注。
混沌分裂者的動向尤其值得注意,由於近年來我方與混沌分裂者的關係持續惡化與其情報工作保密的加強,我們尚未確定其在此次事件中的參與程度。但對此心知肚明的多位基金會武裝部隊與R.K.S雇傭兵團指揮官均表示,這件事背後一定有混沌分裂者的深入參與。
值得注意的異常武器
在這場地區的局部衝突中,交戰雙方都使用了從各類渠道獲得的超大量的異常武器以求對敵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雙方的戰爭機器都已麵目全非:在山脊線上,前一秒荒蕪的山地突然長出成片密林;特種機降部隊帶著各類武器將敵人化成碎肉與粘液;導彈彈頭中裝載的不再是炸藥,而是欲肉感染物和武器化模因觸媒……
這場戰爭再一次塑造了我們對戰爭的認知,大量殺傷性異常武器的投入使得士兵的生命宛如落葉般凋謝。而大量“天賦異稟”者在戰場上的出現更進一步地左右著戰局的發展。與那些死在異常手中的士兵相比,被槍殺、被炮擊致死的人們無疑是幸運的。
莫比烏斯-5小隊由前哨站點Site-KO-17撤回
對此,基金會、全超聯及地平線倡議聯合多個國家,積極商討全球異常武器的全麵禁用與管理,並起草了《防止異常武器擴散條約(PWNT)》(Paranormal Weapon Nonproliferation Treaty),我們迫切地希望這一條約可以得到完全地簽署、監管與實施,減少人們在異常武器威壓下受到的苦難,也防止異常恐怖主義的滋生。
巴爾幹區域衝突仍在繼續
○ 米女芽衣 馬爾科維奇 SCP基金會BCMS分部及其宣傳部
SCP基金會BCMS分部前線記者馬爾科維奇2041年1月2日電,自1999年以來,巴爾幹半島緊張局勢在這四十多年來從未緩解,日益激烈。兩個多月來,多輪異常恐怖組織襲擊導致巴爾幹地區近千人死亡,巴爾幹半島地區各國基礎設置、軍事設施、高流量公眾地區、以及BCMS分部基金會站點成為恐怖襲擊下的主要打擊目標,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將軍隊戰備狀態提升至最高等級,基金會BCMS分部緊急調回已退伍的基金會士兵,加強BCMS分部各地區基金會站點的防禦。基金會EN分部、RU分部等也開始向巴爾幹地區加強兵力部署,鎮壓恐怖勢力活動。
時至41年6月巴爾幹地區的地域衝突因政治原因演化為軍事衝突,6月6日,據基金會指揮部命令,先遣部隊從地中海向克羅地亞、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進發,撤出最近的BCMS分部的非戰鬥人員,並開始針對改地域存在的混沌分裂者等異常恐怖組織的軍事勢力進行特別軍事行動。6月21日,局勢因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的軍事衝突進一步加劇,基金會地麵部隊行動受阻。
6月底,混沌分裂者戰鬥轟炸機編隊突襲基金會BCMS分部設置於塞爾維亞武契特爾恩的臨時設施,該設施是為了臨時接納來自BCMS分部各地區非武裝人員而設立的,據估計約300餘人死亡,近千人受傷,混沌分裂者對基金會設施的打擊持續數月之久。
7月,基金會指揮部在與各分部協商後,向巴爾幹地區增派3個防空旅,同時調用EN、IT、DE分部站點的服務器用於使用電子指揮官,以減緩基金會多線作戰的壓力。11月巴爾幹以南地區的BCMS分部成員基本全部撤離,其餘BCMS戰鬥人員協同基金會武裝人員以及當地政府繼續鎮壓巴爾幹區域內的異常恐怖組織。
9月,BCMS分部第一、第二航空團於巴爾幹半島中部與混沌分裂者空中勢力交戰,從塞爾維亞邊境突破,協同地麵部隊收複塞爾維亞境內的基金會設施,直至41年10月底,電子指揮官以協助基金會武裝部隊收複巴爾幹地區以南的絕大部分基金會設施。
41年底,巴爾幹地區國家衝突仍持續不斷,越來越多的平民流離失所,失去生命。為穩定區域局勢,地麵部隊暫時停止對巴爾幹以北區域的進一步攻勢。GOC部隊進入巴爾幹半島穩定各國局勢,基金會武裝部隊暫時休整,期間混沌分裂者空中勢力多次進入基金會武裝部隊活動區域、補給線空域進行騷擾、轟炸活動,42年1月1日巴爾幹地區再增設一個防空旅,位於東歐的基金會航空團也被調遣至該區域搜索並摧毀混沌分裂者的空中力量。
42年年初,局勢再一次擴大,混沌分裂者勢力頻繁騷擾位於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地區的設施站點,試圖擴大基金會武裝部隊的戰線;同時,巴爾幹半島區域國家內的異常恐怖組織仍在暗潮湧動,恐怖襲擊日益頻繁,基金會BCMS分部武裝人員開始維護治安,直至42年4月,巴爾幹地區國家在聯合國和全球超自然聯盟的共同提議下停火,在當地全球超自然聯盟部隊的協助下治理各國自身的異常恐怖襲擊。
基金會BCMS分部武裝部隊司令部司令員斯托揚諾維奇在2042年6月23日對全球超自然聯盟108議會的致電中提出:“想要完全清理巴爾幹地區的異常恐怖襲擊,就必然要先處理巴爾幹地區國家之間的矛盾;同樣,這裏的基金會設施也需要特別保護,防止它們被炸毀或陷入敵人之手,我們得聯合起來加強巴爾幹地區的空中管製,不能讓混沌分裂者有可乘之機,不能讓四十多年前的悲劇重演。”
基金會指揮體係的中樞神經——FJWCS係統
SCP基金會武裝部隊大部分戰區目前采用的指揮係統是FJWCS(基金會聯合作戰係統)係統,其結合基金會聯合戰爭係統、基金會聯合戰區級模擬係統、聯合衝突戰術仿真係統以及基金會電子戰體係(原為可擴展電子戰術係統)、可拓展防空係統等係統,通過建模技術,即時推演演算技術、具有學習性的作戰計算模型、包括基金會成立以來發生的所有戰爭的作戰數據庫等創造綜合運算仿真環境,方便各大戰區指揮官進行推演,從沙盤上取勝,進而在戰爭中取勝。
FJWCS支持海、陸、空、天3多軍種聯合作戰推演,能夠模擬基金會同一個或多個假想敵進行多方互動對抗,2004年實現了Web功能,2016年同美國國防部的JTLS采用了相同的多級全球格柵地形係統,全麵實現對地麵部隊於空中部隊的指令任務,2017年全麵結合信息係統,增添了對導彈作戰、核戰爭、化學作戰、特種部隊作戰、電子戰等情景模擬,該係統可用於模擬應急計劃和聯合戰略分析、評估以及製定,指揮官通過兵力部署、兵力武器配置以及作戰單元結構等,判斷作戰情況以進行行動。此係統於基金會指揮係統上的運用對2020年後幾場基金會介入的軍事事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FJWCS係統還有一套JWS子係統,是一套用於進行聯合作戰分析的模擬係統。其能夠模擬真實戰場中C4ISR係統功能、戰區後勤以及戰役作戰的係統。C4KISR,既C4:指揮、控製、通訊、計算機,K:殺傷,I:情報,S:電子監視,R:偵察,是現代自動化指揮係統的總稱,也是現代軍事指揮體係的神經中樞。結合C4ISR係統,在具有戰爭戰役模擬推演的同時,亦可以投入實戰。2025年,在對FJWCS進行進一步升級後,“電子指揮官”漸漸登上舞台,起初“電子指揮官”是在模擬戰場上與真人指揮官進行訓練型切磋的對手,隻會按著預定算法進行推演,隨著基金會AIC技術的進步,“電子指揮官”開始作為電子軍事模擬演習的對手與真人指揮官交戰。“電子指揮官”能過通過FJWCS係統中的仿真時間、仿真布長、天氣係統、戰場態勢等進行分析,並布置行動,在不需要接收真人指揮官的推演信息下,“電子指揮官”會對真人指揮官未來可能做出的調遣進行計算,並得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如果“電子指揮官”能得到越多越詳細的信息,那麼它就能夠與真人指揮官不相上下。
電子指揮官對於對於兵力兵器狀態等信息的采集至關重要,與作戰行動的調遣直接相關,有包括機動、展開、攻擊、防禦、偵察、被偵察、隱蔽、通訊、幹擾、被幹擾、裝備毀傷情況等等類型,部分比如幹擾與毀傷可以不同程度分類4。也要根據單位是否能繼續作戰而判定,比如雷達站被反輻射導彈擊毀,狀態由變為完全損傷,在附近沒有雷達工兵的情況下,該雷達戰不能再投入使用,電子指揮官會選擇不再繼續使用該雷達站或嚐試調遣雷達工兵前去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