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超形上學導論(2 / 3)

另外,假使你說用心靈感應或者格式塔什麼的傳遞敘事……筆者不知道這些原理,所以也不能想象其中的符號會是什麼形式,也許可以作為點子弄一下新體係的超形上學設定。但在此處,意義的運動依舊是存在的。

語義方陣semiotic square ,又稱“符號矩陣”,是語言學家格雷馬斯提出的一種關於敘事結構的理論52。如圖所示,可以將其想象為一個矩形,矩形上有四個頂點,從左至右轉一圈,分別命名為 A B -A -B,代表 正~逆~非正~非逆 這四種敘事狀態和兩兩之間的六個邏輯鏈接53,最後構成十種意義運動情況。

此時的邏輯連接,可以看做是種運動趨勢,兼在兩個狀態之間,代表敘事從一個狀態向另一個狀態移動的過渡。又及,此處采用趙先生的說法,將六個鏈接視為否定鏈接,代表否定自身處於先前狀態以推動敘事。一個語義方陣的例子:

劇情 趨勢 賭鬼的情況

老賭鬼終日精力充沛地賭博 正 生

但今天大病一場 正 》非正 否定了其處於理想的生存狀態,轉向苟存狀態

久久都沒能痊愈,大概時日無多 非正 非生。其與生漸行漸遠,但未達到死亡的程度,依然持續苟存

在重病中,他看見死神來了 非正 》 逆 否定了其的苟存狀態,轉向死亡狀態

死神要將其帶走 逆 達到死亡狀態

在走之前他提出和死神賭博,死神同意了 逆 》 非逆 否定了死亡狀態,轉向半死不活的狀態

便暫時不收了他,並與其打了好幾局的牌 非逆 生的狀態已被否定,但並非死亡。換句話說,其要死但沒有完全地死去,雖然自身已進入了死亡的範疇,但被拒絕完全進入該狀態

結果賭鬼贏了 非逆 》 正 否定了其的非死狀態,轉向生的狀態

死神隻好讓他重回人間 正 其從半死不活狀態起死回生

這些否定鏈在矩形內可以自由鏈接和重複的,例如:

劇情 趨勢 情況

老賭鬼終日精力充沛地賭博 正 生

直到有一天他太激動了,突然腦溢血 正 》逆 否定

死神來了 逆 死

他和死神賭博 逆 》 非逆 否定

死神便暫時不收了他 非逆 非死

而他隻想打牌,不想死去也不想重生 非逆 》 非正 否定

但他贏了很多局,可能會獲勝從而重生 非正 非生

死神總打不贏牌便氣急敗壞,不打了,也不帶走他 非正 》 正 否定

最後他啊被死神拒絕,帶著永生的詛咒永遠地流浪在人間 正 不死人

當然,語義方陣還可以拓展傳統的二元對立視角,舉個大多數小說中會涉及的陣營的簡化54例子55:

傳統二元對立:正 - 邪56

正:正義的主角團 亦正亦邪:隨時會跳反,或混沌中立 邪:邪惡的大反派

非邪之正:“有正義感”的主角團潛在幫手 正又非正、邪又非邪:可能會因某些原因而改變傾向 非正之邪:“有邪惡感”的反派潛在幫手

非邪:守法的小市民非正非邪:毫不關心的純路人 非正:不安定因素

擴展:正 - 邪 - 非邪 - 非正

由上可見,敘事因否定而推進到下一個新的狀態之中,從而衍生新的可能和趨勢,這是敘事內的意義運動。

世界觀內的敘事世界之形成

注意:此處的構築帶有筆者十分主觀的個人想法,為了邏輯自洽而拓展開來,以回答該體係的本體論問題,無太多參考價值。若想要看更普遍一些的超形上學名詞與概念的話,可以跳過該節。 敘事層與敘事域

敘事層

基金會裏的敘事層,即對“故事中的故事”進行分層,可無限細分與嵌套,每一層敘事都是下一層敘事產生的前提。以及,一個敘事層內可平行或者向下包含複數個敘事。

現實中, 敘事層narrative levels 這一概念,最早由法國結構主義批評家 熱奈特Genette 提出。他認為,“敘事講述的任何事件都處於一個故事層,下麵緊接著產生該敘事的敘述行為所處的故事層。”他將敘事大致分為 外層敘述(超敘述)extra-diegesis 和 敘述層diegesis 81,而敘述層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 內層敘述(內敘述)intra-diegesis 和 元敘述(後敘述)meta-diegesis 。大致上可以理解為:

(畫外音:)

傳說在阿拉伯,有個女子為了避免被殺,每天都給國王講故事。 月圓之夜那天,講了這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波斯有個王子,他非常喜歡喬裝到街頭聽說書人的故事……當他聽說書人說到:“【故事】”之時,大驚失色。

【說書人敘述的故事】

其中的結構是:

(敘述者):

超敘述:敘述行為發生之處,“作者”82所處層次。

內敘述:敘述的敘事,角色所處層次,故事主要發生之處。

元敘述(後敘述):敘事內發生二度敘述,二度敘述出更內層的敘事,故事中的故事。

而後,趙先生進一步提出了敘述層次的概念:“高敘述層次的任務是為低一個層次提供敘述者……高層次為低層次提供敘述行為的具體背景。”顯然,依據其的說法,敘述層這一概念,可以被簡單地理解為:上級敘事 - 敘述者 》 敘事 - 敘事內的敘述者 》 下級敘事 - 下級敘述者 》 ……,這就更好地體現了敘事層可無限細分和嵌套的性質。

敘述層次之間,有明顯的先後關係。不過在現實中,敘述中的下一層敘述,不但有向下延伸的,還有橫向迭進的。橫向迭進的敘述之所以產生,是“由於敘述行為總是在被敘述事件之後發生的,所以敘述層次越高時間越後,因為高層次為低層次提供敘述行為的具體背景” 。例如,你跟別人講的新聞,已經在你敘述之前發生了,盡管這個新聞敘事處於你的敘述之內,但其原型敘事並不由你發出。因而趙先生又將 元敘述meta-diegesis 翻譯為“上層敘述”,即前一個敘述層次,其本意是在指出敘述的先後關係83,與基金會注重的領屬關係描述不同。

但如此一來,在本文中又容易令人混淆敘事的上下結構和橫向結構。所以,本文不把橫向迭進的敘事層稱為敘事層,而是將其並入敘事域84的概念之中,並用先後次敘事一詞,表示敘事層內敘事的橫向迭進85;用上下層敘事86一詞,表示敘事層的縱向結構;用 上級敘事hyperdiegetic 和 下級敘事hypodiegetic 一詞,來表示敘事的先後順序或領屬關係87,以統稱敘事層的橫向迭進和縱向遞進88。

在基金會裏,橫向與縱向敘事勉強可以表示如下:

老三跟老二說老大講過一個故事89,這個故事講了:

老三跟老二說老大講過一個故事90,這個故事講了:

老三跟老二說老大講過一個故事91,這個故事講了:

老三跟老二說老大講過一個故事92,這個故事講了:

……

由上可見,敘事內可以向下繼續嵌套複數個敘事,即“故事中的故事”、“故事裏的人物講了個故事”,而後形成敘事層。從某個的敘事層開始,複數個敘事向下不斷嵌套複數個敘事,形成層疊結構或者樹形的敘事迭代結構,在此不必多談。

為了便於理解,本文將稱最初的敘事為原型敘事,代表被轉述的敘事的最初發起93。轉述敘事獨立於原型敘事,甚至可因轉述者的因素而與原型敘事產生差異。不過,無論是與原型敘事完全一致的理想敘事,還是轉達中出現偏移的異質敘事,它們都屬於下層敘事94,來源於同層敘事者對原型敘事的“演繹”,都與原型敘事有所關聯。為了表現這一關聯,我們在此引用Veleafer的敘事域概念,但有所改變。

敘事域

在本文中,敘事域95指敘事層中所包含的某個敘事的囊括範圍。這一名詞意在強調:該敘事的敘事範圍與同層其他敘事的敘事範圍96有所交集,此敘事與彼敘事之間,存在有某種關係。

2

同層敘事間的交集

medium.jpg

同層敘事間的包含

用Veleafer所舉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例如這張圖中我們看見的,代表《魔戒》的圈和代表《霍比特人》的圈相接觸,並有一部分重合了,這因為兩者的劇情有部分發生了關聯,這組成了基本的中土世界觀。這是發生在一個敘事層裏的。

這兩個例子同處於一個世界觀下,相當於一個大的敘事域(世界觀)包含了兩個小的敘事域(作品)。 而在這兩個作品的敘事之外,也存在有獨立的作品,也相當於別的小敘事域被大敘事域所包含。然後這個大的敘事域與托爾金之間,隔了一個敘事層。敘事層是絕對的,就如托爾金與曹雪芹同在一個“敘事層”,同是敘事者;他們的故事也同在下一個敘事層,隻是下層敘事的敘事域有無交集而已。

附記

敘事層可以橫向迭進與縱向延伸,若將其中某一級的單個敘事(記為A)取出,對由其延伸出的下層次敘事們進行排列,可在平麵上勉強列出一個類似下三角矩陣的無盡敘事層結構。然後再將矩陣內每一個次敘事,交聯A同層的敘事域B下的下層同域次敘事,再得出新的次敘事。由是將某層敘事層的敘事及其領屬的次敘事,進行無限交聯後得出的絮狀結構,綜合全部後可在平麵上勉強視為一個交織的梯陣,這個梯陣可以稱為 敘事梯陣narrative Stack\/Echelon 。

在梯陣中,宇宙97觀是向下兼容的,整個梯陣的宇宙觀本應由最初的敘事層決定98。不過在多數基金會設定裏,宇宙觀也可以向上堆疊,亦即整個梯陣的上限是梯陣內部某個敘事層設定的上限99。

又及,縱向堆疊的敘事層和所謂的“一花一世界”並無太大區別。二者的表現形式都是“嵌套”。

元敘事與第四麵牆

元敘述meta narration ,即關於敘述的敘事。這聽起來很繞,也一言難盡。為了進一步闡釋這個概念,趙先生歸納出了其的五類表現形式。而在基金會裏,常見的是前四類。以下是介紹:

露跡:構建敘事文本的過程被自身暴露。也就是作品向讀者揭露自身是作品,或是敘述自身在進行敘述,總之就是揭示自身是在虛構之中。這是最為常見最基本的一類。在本文中,此類作品被特稱為元虛構作品,而那些知道自身處於敘事中的角色便是元虛構角色,因其自我點明自身具有元虛構屬性。超形上學部門相關故事即是如此100。

多層聯動:即敘述暴露層次間的控製。就如同賭球,本質是足球遊戲外,根據足球遊戲進行的賭博遊戲,是遊戲上的遊戲,其有時也操縱著遊戲下的足球遊戲。基金會裏,一般會像“你一生的故事”一樣,是 自生self-begetting 敘事。其中,敘事者正在敘述自身的故事,其自身也參與到敘事內的敘事之中,而敘事內的敘事也與敘事外的敘事相互影響。

多敘事合一:有多個敘事展開的敘事文本,主要表現為讀者可以替作者選擇其中一個走向。例如基金會裏麵某些“互動性”標簽的文章,就需要讀者進行選擇操作,與敘事框架進行聯動,才能繼續直至完成一個敘事,讀者參與到了敘事之中。其中特別典型的文章是神奇的留聲機,有如視覺小說。

寄生:基本上就是依賴已有的敘事才成立的敘事,例如各類戲仿改編作品。而某位來自名著的騎士,則在基金會裏化為異常,亂入到各種小說之中,使其故事變為對自身的敘事;又在自身小說中出現別的小說的創作101,甚至他還參觀了自身小說的印刷102。這位騎士,既演繹了原著形象,又在自身敘事中,替代和演繹了其他名著的角色。

全媒體承接:簡單來說就是文本被改編為多個其他載體的新形式,諸如從小說到漫畫再到真人版電影等等,小說角色從“一維”跨到了“三維”。其也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突破了敘事層,成為真現實的一部分,像是福爾摩斯得到現實中的王室授勳,或者克林貢語被當做某種語言一樣。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小說事物真的能能動地突破敘事層。

趙先生指出,元敘事的共性在於 犯框frame-disturning 104,由此顯露自身的元虛構屬性105。其典型的例子是 第四麵牆Fourth Wall 理論。在傳統的三壁鏡框式舞台上,演員麵向觀眾的一側,虛構有一麵不存在的“牆”,牆內是再現世界,牆外是實在世界。原本兩個世界之間產生了 區隔segregation ,此時演員假裝自身參與到故事之中,觀眾假裝自己不是在看“虛構”的舞台106;可一旦戲劇角色向觀眾對話,令觀眾抽離出戲劇的“假裝之約定”,那麼兩個世界的邊框,也就是第四麵牆被打破了。雖然打破第四麵牆的敘事,表現為虛構入侵了現實,不過事實上是觀眾假裝現實陷入了虛構的敘事之中107。

那麼所有和觀眾對話的戲劇,都算犯框嗎?不盡然。例如某些相聲,在表演中,演員與觀眾的交互本身就是戲劇的一部分,即演員用現實身份而非元虛構角色身份與觀眾對話,他們多是在二重身份108裏麵遊走,不以真實性為賣點。而元虛構角色,則會提醒你它“犯框”了,讓你意識到框架的存在。畢竟當邊框不被人意識到時,元敘事的破牆表現,便和跳脫出故事的“新手指南”無異。應該沒有人會把遊戲裏跟玩家對話、教按哪個鍵進行操作的老爺爺,視為打破第四麵牆的元虛構角色吧?

而在基金會裏,“打破第四麵牆”的概念有些許不同。基金會裏這類犯框的特性,多表現為跨層,或者說,“跨敘事層”。

敘事跨層與跨層類型

熱奈特將 “跨層”metalepsis 109定義為:“敘述的敘述者或受述者的任何入侵敘述世界的行為,或是敘述世界的任何人物入侵元敘述世界的行為(或反向行為)”而趙先生則稱不必將“比喻兼轉喻”的意味卷入 跨層transgression 的概念之中,又重新將其解釋為:“屬於不同層次的人物進入另一層次,從而使兩個層次的敘述情節交織。”盡管這說的是現實中的跨層,但在基金會中,可以卷入超喻的意味進這一概念裏,並將其改寫為:

在某個更大的敘事中,有這麼一個情節:屬於某個敘事級次的存在,可以通過某些方式進入另一個敘事或敘事層,並對該敘事(層)和原來的敘事(層),產生(可能的)影響。

從元虛構角色角度來看,存在有所謂的“超形上學實體”,能跨越敘事級次的束縛,進入本級敘事的上一級或下一級敘事之中;同時也許還會有摧毀敘事的能力,就如某組以7為中心的符號,或者說“反記敘”,可在更上一級(\/層)的存在,在概念上湊齊關於這個的異常的記敘符號後,進入\/揚升到其所在的敘事(層)中,直接湮滅整個敘事(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