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以暴力革命和輸出革命為特征的意識形態是與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對時代主題的認識密切相關的。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下,搞暴力革命和輸出革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在“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則是必然的選擇。中國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雖然中國共產黨人仍然堅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奮鬥目標,堅信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曆史的必然,但是,中國共產黨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願意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願意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並將社會主義與和平緊密聯係起來。這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已經與“戰爭與革命”時代條件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很大的差別。不僅如此,中國還將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製度差異作為處理同資本主義國家關係的一項政策原則。這有利於減弱美國推行意識形態外交的動力和效果。冷戰後,美國一些政治力量堅持冷思維,強化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外交,但卻越來越難以得到美國盟國和國內公眾的有力支持。這不能說與中國所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無關係。
樹立和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並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有利於弱化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外交,而能否堅持和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指導下的和平外交政策,關鍵在於對時代主題的判斷。如果認為我們仍處在“戰爭與革命”時代,那麼就必然要“時刻準備打仗”、“打了仗再建設”,而你這邊“準備打仗”,就必然會引起周邊及西方國家的反彈和緊張。
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紛紜複雜、變化多端,特別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傾向有所加強。這種傾向在科索沃戰爭中得到充分表現。但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與冷戰時期相比,冷戰後的國際局勢還是相對緩和,製約世界大戰爆發的因素相對更多、更強一些。冷戰的結束是以非戰爭的方式實現的,這是自國際體係形成以來,首次未經過戰爭手段而結束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狀態。這一結局本身就是“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深化的結果,同時又反過來促進了時代主題的進一步深化。雖然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可能是一個冷戰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一個是針對整個南方的,另一個是針對社會主義的。西方國家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但這種“冷戰”與以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和激烈軍備競賽為特征的那種冷戰相比,其引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為世界大戰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尖銳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存在。正如鄧小平所說的:“美蘇兩家打不起來,就沒有世界大戰”,盡管“小的戰爭不可避免”。誠然,美國的霸權主義在失去另一個霸權主義超級大國的製衡後而惡性膨脹,從而導致幹涉他國內政的事情增多,甚至發生類似於北約襲擊南聯盟這樣的局部戰爭,但這種幹涉引起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與冷戰期間相比,國際局勢相對緩和還表現在另外兩個方麵。其一,局部熱戰,如在海灣地區和巴爾幹地區,雖然未能避免,但其規模和烈度及對世界和平局麵的影響,要比冷戰期間某些局部熱戰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小得多。其二,雖然美、日等國在增加軍費預算,並進行高新科技武器的研究與開發,甚至積極發展導彈防禦係統,但世界範圍內的軍備競賽尤其是核軍備競賽要比冷戰期間緩和得多。
從更寬廣的範圍看,冷戰時期製約戰爭的因素不僅仍然存在,而且還有所發展。首先,世界人民更加反對戰爭,要求維護和平。就拿科索沃危機來說,北約一直未敢動用地麵部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北約國家的人民反對將戰爭規模擴大,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不敢輕易違逆人民的意誌。其次,東西矛盾已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尖銳。美國雖然堅持“反共主義”的冷戰思維,試圖遏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並且日益強大的中國,但是現在的中美關係要比冷戰期間的美蘇關係密切得多。過去,美蘇首腦會談,主要議題就是削減核武器,而現在中美首腦會談時則更多地是談論雙方在經濟、地區安全等方麵的合作。第三,多極化趨勢仍客觀存在。雖然科索沃危機表明美國“一超”地位有所加強,但是多極化仍然是大趨勢,“單極”格局不可能建立起來,就連美國的一些戰略家如亨廷頓也承認這一點。美歐、美日雖然有同盟關係,但在更大程度上它們是互相利用,同床異夢,各有各的打算。歐洲和日本也不歡迎美國“單極”獨霸世界。多極化趨勢有利於大國之間進行合作,互相協調。第四,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將主要注意力放在本國的發展上。求發展,就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因此,從本質上說,維護世界和平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特別是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的聯係越來越緊密,互相依賴性越來越強,因此更需要和平的環境。第五,科技進步的勢頭不僅未減緩,反而更加迅猛。科技進步的趨勢使國際競爭的主戰場逐漸由軍事領域轉向經濟、科技領域,這無疑有利於減緩利益衝突國家之間的軍事對抗,有助於削弱戰爭因素。第六,核軍備競賽雖然比冷戰期間減弱,但美、俄等國龐大的核武庫仍然存在,仍然能夠毀滅整個人類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而世界大戰甚至大規模的地區戰爭,不可避免地要引發核大戰,這是所有國家特別是大國必須認真對待的。總之,在存在兩大軍事集團尖銳對峙的冷戰期間,“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這一命題尚能夠成立,那麼在冷戰結束後,這一命題就更有生命力了。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穩定,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發展,生活要提高,更加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要求和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