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意識形態在美國對社會主義(12)(3 / 3)

從長遠角度看,真正使中國的安全環境和中美關係發展前景有了根本改觀的因素是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對外開放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大國與中國發展關係的動力。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打開國門,在了解世界,進而對外交戰略做出重大調整的同時,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國,對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了較客觀的認識。

就中美關係來講,首先,對外開放使中美有了新的動力去發展兩國關係。如果說1972年中美緩和是在共同安全和戰略利益驅動下實現的,那麼1978年底中美宣布建交則除了上述的驅動力外,還增添了一個對外開放的動力。中美建交與改革開放政策的出台幾乎同步,絕不是偶然的。其次,對外開放的推進使中美間的共同經濟利益增大,從而減小了兩國對抗與衝突發生的係數。再次,對外開放還促進了兩國對其他共同利益的認同。比如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麵,隨著對外開放的展開,中國對時代主題有了新的認識,改變了過去“戰爭與革命”是時代主題的看法,認識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在求發展,都需要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中美兩國也不例外,所以在這上麵有共同利益;而且,兩國都是有影響的世界大國,對維護世界和平都負有重大的責任,如果兩國間發生對抗與衝突,必定會破壞世界的和平局麵。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對外開放使中美兩國在經濟、貿易、科技、軍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人士等方麵的交往有了質的飛躍,兩國人民和政府間的相互了解極大增進,原有的成見和偏見大為減弱,對抗時期那種兩國互相敵視、仇視,並在媒體上互相醜化、妖魔化的狀況大為改善。這就為兩國避免對抗重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曆史經驗表明,每當一個民族崛起之時,很容易引起別國的畏懼和對其發展方向的懷疑與擔心,如果這個崛起的國家是不開放的,就更容易遭到別國的誤解。實踐證明,中國在這方麵是成功的。試想,如果沒有對外開放,美國等西方國家是很難形成“中國是負責任的世界大國”這種看法的。冷戰後,遏製派的對華政策沒能行得通,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對外開放的繼續。而目前美國反華勢力的反華主張之所以還有一定的市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當多的美國人對中國還不夠了解,甚至是扭曲的、片麵的、膚淺的認識。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教授認為:“發展中美關係的最大障礙是由於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兩國人民缺乏深入、廣泛的了解,彼此有誤解和偏見,尤其是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了解更是有限。”“發展中美關係的關鍵是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隻要兩國保持高層往來,加強各個方麵的交流,就會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和隔閡,為發展兩國政府之間以及人民之間的關係創造條件。”他特別強調:“要想使兩國人民加強相互了解,最根本的辦法是擴大開放,增進兩國在經濟、文化、教育、學術等方麵的交流,增多兩國人民直接認識、了解的機會。”可以得出結論說,對外開放是發展、改善中美關係的根本途徑。中美兩國人民相互間的了解增多了,有助於認識兩國間的共同利益,進而有助於淡化和超越兩國之間的意識形態、社會製度以及文化傳統的差異,有助於弱化美國對我們搞意識形態外交的動力和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