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華早報》記者問到陳雲先生對浦東開發的進程和未來藍圖的意見時,黃菊說:老一輩革命家對上海浦東開發的支持,包括了陳雲同誌對浦東開發的支持。去年,他在接見我們時就非常關心浦東開發的進程,他希望上海浦東開發和經濟的振興,包括南浦大橋的建設等,搞得更快些、更好些。
陳雲馬上注意到這一動態。這樣,在1992年“五一節”前夕,他在上海特地接見了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和上海市市長黃菊。
1992年5月2日,上海《文彙報》便在頭版頭條以醒目標題推出報道:《陳雲鼓勵上海同誌加快改革開放·表示非常讚成開發浦東開放浦東》
報道說:
陳雲笑著對黃菊說:“不是有新聞記者向你打聽陳雲對開發開放浦東的態度嗎?你回答得很好,我非常讚成開發浦東,開放浦東!”
陳雲此言,顯然是對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提問的回應。
報道接著寫道:
吳邦國、黃菊說:“有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有小平同誌、您和先念同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心和支持,開發開放浦東一定能成功。目前,浦東開發進展很快,許多海外商人、大企業家紛紛前來投資。”
陳雲聽了高興地說:“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
吳邦國說:“上海開發開放浦東新區,打的是‘中華牌’,歡迎全國各地前來上海投資。”
陳雲說:“是啊!應該這樣。上海有很好的基礎,尤其有人才優勢,上海今後的發展一定會很快。”
陳雲十分關心上海人民的生活情況。吳邦國、黃菊向他詳細彙報了上海糧食、煤炭、副食品儲量充足,市場購銷兩旺的景象,還彙報了上海交通道路建設、棚戶區改造和蘇州河治理等工程的進展情況。陳雲聽了十分滿意地說:“好!”
陳雲書贈吳邦國、黃菊兩句古詩:“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吳邦國、黃菊說:“我們要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定不辜負您和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勉勵和期望,努力把上海工作做好。”
陳雲親切地說:“就是要‘雛鳳清於老鳳聲’嘛!”
陳雲所引用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李商隱在詩中,把韓冬郎(即晚唐詩人韓偓,其父韓瞻為李商隱故交、連襟)父子比作鳳凰,“雛鳳清於老鳳聲”表明青出於藍。傳說鳳凰產在丹山,它愛棲息於梧桐樹。“雛鳳聲清”,表明了詩人對後輩的真切情意。
陳雲在晚年喜歡書法,每日上午站著用毛筆寫大字,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他寫下許多條幅,諸如:
聞雞晨舞劍,借螢夜讀書。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
筆者在采訪陳雲的一些友人時,常見到客廳裏掛著陳雲手書。
筆者曾問陳雲夫人於若木,陳雲是否寫詩詞。她說,陳雲喜歡詩詞,晚年,他常練書法,喜歡抄錄古典詩詞名句,但是他自己並不寫詩填詞。陳雲往往借古典詩詞名句,抒發自己的情懷。他給中共上海市委領導人贈李商隱的詩句,就是一例。
陳雲還曾書寫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中的詩句,贈給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那是1991年5月28日,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參觀這家博物館,見到館內收藏著朱德、董必武、宋慶齡、劉伯承、郭沫若等人的墨寶。館方請王光美幫助,希望能請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領導人為該館題詞。王光美回京後,給於若木打了電話。於若木當即答應捐贈陳雲的墨寶。
陳雲所寫的白居易的詩句是: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複誰知。
這四句詩的大意是:“用周公、王莽兩人的事例,說明做人做事要經得起曆史的考驗,不能隻憑一時一地的現象就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作篡位者,把王莽當成謙謙君子。”
陳雲晚年寫字,有一習慣,即末尾不寫年月日,而寫“時年××歲”。不過,這歲數寫的是虛歲。
1993年5月,陳雲在上海接見了他的家鄉上海青浦縣以及練塘鎮的領導人。據當時任中共練塘鎮黨委書記的呂健康回憶,陳雲向他們強調說:“我們共產黨是執政黨,一定要廉潔奉公,取信於民。”
據當時在座的青浦縣長李金生回憶:“原定20分鍾的接見,一直持續了40分鍾,陳雲同誌興致很高,對家鄉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他詳細詢問了青浦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教育。當聽說全縣單季稻畝產平均超過1000斤,農民家家喝上自來水,農村孩子個個進學校後,陳雲舒心地笑了。”
最後一次熒屏亮相
陳雲在離休後很少公開露麵,隻是每年春節前夕,和鄧小平一起在上海“亮相”——這幾乎成了“慣例”。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