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1905年
6月13日,出生於江蘇省青浦縣(現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
1907年
38歲的父親陳梅堂積勞成疾,病逝。陳雲年僅2歲。
1909年
母親廖順妹病逝。當時尚不足4歲,和姐姐陳星成了孤兒,隻得靠外祖母廖陳氏撫養。
1910年
外祖母廖陳氏病逝,被舅父母收養,作為養子,改名廖陳雲。
1912年
7歲,進入練塘鎮貽善小學讀書。
1919年
受“五四”運動影響,在練塘鎮茶館裏參加演出劇目《葉名琛》。
12月8日(農曆十月十七),14歲小學畢業後,由於無錢升學,經老師張行恭介紹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在排字房當學徒,後在發行所當店員。
1925年
上半年,由中國共產黨商務印書館小組組長董亦湘和黨員惲雨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中旬,和茅盾一起領導了商務印書館的大罷工,獲得勝利。
9月1日,擔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1926年
7月,以筆名“懷名”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所職工會編輯的《職工》第10期上,發表《中國民族運動之過去與將來》。
秋,至1927年春,參加了中共發起的為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而舉行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
受中共江蘇省委派遣,回到家鄉青浦,領導農民運動。
1928年
1月初,“滬杭路(鬆江段)農民革命軍”成立,出任黨代表。此後擔任中共青浦縣委書記、中共淞浦特委組織部部長。
9月下旬,行蹤被敵人察覺,悄悄離開青浦練塘,前往上海。
1929年
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常委兼農委書記,中共上海閘北、法南區委書記,從事工人運動。11月24日,在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作《江蘇農民運動的趨勢和今後的鬥爭》的報告。
1930年
9月24日,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1931年
1月7日,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當選中共中央委員。不久,擔任中共中央特科書記。9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成立,成為6位成員之一,進入了中共臨時中央領導核心。
1932年
3月,陳雲在上海擔任中共臨時中央常委,兼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時年27歲。年底,在上海會見魯迅,並將瞿秋白夫婦接出,安全轉移。
1933年
1月下旬,和博古同行,秘密地離開了上海,進入江西“蘇區”。到瑞金之後,仍負責工會工作。6月,到福建長汀縣考察工人運動。7月,在中共蘇區中央局機關報《鬥爭》第18期發表兩篇文章,指導蘇區工人運動。
1934年
1月15日至18日,在瑞金出席中共六屆五中全會,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並任中共中央白區工作部部長。1月21日至2月1日,在瑞金出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成員。10月20日,率陳伯鈞領導的中央紅軍後衛部隊第5軍團13師從江西於都出發,開始長征。起先任第5軍團中央代表,後來改任軍委縱隊政治委員。
1935年
1月,參加遵義會議。在會上和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等一起支持毛澤東,批判博古、李德。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在紅軍占領遵義期間,任遵義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2月(或3月),在行軍途中寫了關於遵義會議的傳達提綱。5月,在雲南省祿勸縣金沙江皎平渡口擔任渡河司令部政治委員,和司令員劉伯承一起成功地指揮了紅軍渡河。6月,在出席瀘定橋會議後,被中共中央派往上海從事秘密工作。7月,到達上海。8月5日,離滬赴蘇聯,和潘漢年一起向共產國際彙報遵義會議及紅軍情況。此後留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工作。
1936年
3月,在莫斯科以化名“廉臣”寫出《隨軍西行見聞錄》,在法國發表,又在蘇聯和中國先後出版發行。在蘇聯列寧學校學習,並在東方大學任教,先後在蘇聯住了1年7個月。10月26日,為紀念魯迅,發表《一個深晚》一文。12月8日,離開莫斯科回國。因爆發“西安事變”,在途中停留於阿拉木圖4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