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韓信功過之謎(2 / 3)

大家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麼個道理,我們是不如元帥您,服了——他們服了韓信了。

韓信同時又下了一道命令,說,誰要是看到了李左車,都不準傷害他,一定要把一個活著的李左車給本將軍帶來。後來果然就找到了李左車,眾人把李左車送到韓信的軍營,韓信一見李左車就讓快鬆綁,然後說,幸會幸會,請。他請李左車到自己的帳中坐下,又非常客氣地說,我韓信非常榮幸能在今天見到李將軍,現在韓信有一件事情向將軍您請教,我想再接再厲去打燕國和齊國,請將軍告訴我,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

李左車這個時候說,那好吧,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十六個字可是《史記》的原文,是李左車說的原話——那我也就貢獻一點意見吧。出兵作戰,攻必克,戰必勝,所向披靡這是將軍您的長處;但是您的士兵已經很疲勞了,國力也消耗了很多,這是將軍您的短處。如果將軍您現在平定了趙國以後又要再接再厲去攻打齊國和燕國,那我請問您是打齊呢?還是打燕呢?齊國強大,燕國弱小,您可能是去攻打燕國,可您的軍隊已經疲勞到這個程度了,攻打燕國有把握嗎?如果連燕國都攻打不下來,將來齊國還會臣服於您嗎?這是不可能的。今天我李左車為韓將軍您設計,我覺得您最好的辦法是休兵,不要打了。您可以寫一封信給燕國,炫耀你的軍威和武力,先嚇唬嚇唬他們。燕國很弱小啊,看見您在趙國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和勝利,很可能會不戰而降。那麼在燕國投降以後,您可以再寫一封信給齊國,告訴他們燕國已經投降了,那麼齊國會怎麼樣呢?齊國也會跟著投降。兵不血刃,不戰而勝,這是上上策。

韓信說,好,我韓信就按將軍您的意思去做。他果然就按李左車的意思那樣做了,但這是劉邦不願意的。劉邦說,你這個韓信怎麼能夠按兵不動呢?得讓他動起來!那麼劉邦是怎麼做的呢?劉邦先是調動韓信的軍隊。當時和韓信一起打仗的還有一個人叫張耳,劉邦自己就來到張耳的軍中,隨張耳的軍隊行動。而且劉邦是輕車簡從,隻帶了一個隨從,這個隨從就是他的太仆夏侯嬰,他是劉邦的禦用車夫。在某一天的清晨,兩個人駕著車馬,自稱是漢國的使臣——漢王派來送信的人——在天不亮的時候衝進了韓信的軍營,這時韓信還在睡覺,劉邦和夏侯嬰兩個人悄悄地走進韓信的大帳,把韓信的官印和兵符拿到了手上,史書上說“奪其印符”——印就是官印,符就是兵符。在那個時代,像韓信這樣帶兵的將軍一定要有兩樣東西,一個就是他的大將軍印,還有一個就是兵符。兵符是一個雕刻成老虎或者其他野獸形狀的東西,從當中起一剖兩半,帶兵的人拿一半,做決策指揮的人拿另一半,要調兵的時候就拿著這一半去到軍中,把那一半拿過來對一下,這個東西就叫做符。這兩片符如果對上了,就叫什麼呢?叫做“符合”——我們現在“符合”這個詞就是從這兒來的。劉邦悄悄到韓信軍營裏把官印和兵符都拿到手上,然後出來調兵,把兵全部重新調動一遍。等劉邦把兵都調完了,韓信才醒來,張耳也才醒來,出去一看說是漢王來了,而且把兵都調完了,他們倆大驚失色,卻也沒有辦法。這時劉邦說,韓信,出兵打齊國去吧。於是韓信也就隻好領兵打齊國去了,結果自然又是大獲全勝。

在整個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當中,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和劉邦的君臣際遇也曆來被視為是一段佳話。那麼,他們後來怎麼會翻臉呢?韓信在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又犯了什麼錯誤呢?

要說韓信犯錯誤,就是從攻打齊國開始的。在這一過程中,韓信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他不顧大局。當時劉邦把韓信的印符拿過來重新調兵以後,就命令韓信率兵去攻打齊國,韓信當然也就去了。可等他率軍到達齊國邊境的時候傳來了一個消息,說是齊國已經降漢——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劉邦命令韓信出兵的同時還派了一個人到齊國去,這個人的名字叫酈食其,這個“食其”兩個字它的文字是寫成“食其”,“食”是飲食的“食”,“其”是其他的“其”,但作為人名要念做“異基”。這個酈食其也是個說客,一個辯士,靠出謀劃策、耍嘴皮子過日子。這家夥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跑到齊國做齊王的思想工作,給做通了——齊王同意降漢,歸順漢王劉邦。於是雙方就談好了投降條件,酈食其也派人送信給劉邦,說齊國這塊地方已經搞掂了,用不著打仗了,齊王也就留著酈食其在那兒喝酒了。

這個時候,韓信的軍隊還在往前進發,路上得到了這個消息,韓信心想,這仗不能打了,都投降了還怎麼打呀?範陽辯士蒯通就給韓信出主意了。蒯通說,將軍,漢王命令您去攻打齊國,對吧?韓信說,是呀,有這個命令。蒯通問,那他命令您停步了嗎?韓信說,這個命令倒是還沒有接到。蒯通說,這就對了,你沒有接到讓你停止進軍的命令你幹嗎要停呢?請將軍想一想,將軍作戰幾十年,浴血奮戰,打下了多少座城池呢?大概五十多座。這個酈食其一根舌頭說下了多少座城池呢?七十二座。請將軍您想想看,我們前方將士奮不顧身英勇作戰打了好幾年還不如酈食其幾句話重要了?這個功勞可怎麼算啊?韓信說,也對,這話可怎麼說?不管他,打,繼續去打。

韓信這一繼續進軍,齊王知道後就惱火了,不是說得好好的嘛,我都歸順了嘛,條件都談好了嘛,怎麼搞的,又派兵打呢?你這是詐我啊!齊王馬上反應過來,氣哼哼地說,你酈食其是個騙子,是你使的陰謀詭計讓我解除武裝的——因為現在整個齊國七十二座城池,齊王已經不設防了,他本想著和漢王是一家人他還設什麼防啊?可突然韓信的軍隊就來了。

齊王一怒之下,下令:“烹之。”就把酈食其扔到油鍋裏去了。這樣一來,韓信算是破壞了劉邦的整個戰略部署。本來能和和平平地把齊國的問題解決掉,為什麼要打這場仗呢?

就此事而言,應該說是韓信不顧全大局,他為了添增自己個人的功勞,對“和平使節”酈食其的貢獻不服氣,結果就讓那麼多人流血犧牲!而這個時候劉邦和項羽的戰爭正處於膠著狀態,是不希望多事的,是不希望節外生枝的,最好齊國沒事了,韓信的軍隊趕快回來,回到滎陽。而韓信那樣做肯定是打亂了劉邦的整個戰略部署,這是韓信的第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