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韓信成敗之謎(2 / 3)

那麼韓信犯了一個什麼錯誤呢?劉邦南巡當然是公開的,要發詔令的,通知全國的。韓信接到通知以後,慌了,莫名其妙地就慌了,說這個皇上突然南巡是怕衝我來的吧?那他來了以後,按製度、按規矩,我應該到國境線上去迎接,是去還是不去呢?我如果去,他把我抓起來怎麼辦?我如果不去,那他肯定認為我謀反,這個事情不好辦。

這個時候有人就他出餿主意,說你可以帶著一顆人頭去?誰的人頭?鍾離眜.這個人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多次打敗劉邦,劉邦對他恨之入骨。項羽兵敗以後,鍾離眜就逃到了韓信這裏,因為他們都是楚人,是老鄉,就藏在韓信家裏。這個時候就有人出餿主意了,你把鍾離眜的人頭帶去見皇上不就沒事了嗎?韓信想,好像也是,於是韓信就去找鍾離眜,要借他一顆人頭用用。

鍾離眜這個時候非常傷心,我是覺得你韓信是朋友,是哥們兒,是靠得住的人,是一個厚道的、仁慈的、講義氣的人,我才來投奔你,沒想到你要把我賣了。他歎著氣說,韓信,韓信,你要想想清楚,劉邦為什麼不發兵打你,是因為我鍾離眜在這個地方,他知道,他一旦發兵來打你,我會挺身而出帶兵去迎戰的。現在你把我的人頭拿去了,下一個要取的人頭就是你脖子上的。然後拿出寶劍架到脖子上說,你不是個厚道人,自殺了。

韓信的這個決策完全錯了,有什麼錯誤呢?有三點錯誤。第一,賣友求榮,在道德上輸了一招棋。我們要知道,韓信和劉邦這個時候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麵劉邦感謝他,畢竟韓信是立下了蓋世奇功嘛;另一方麵劉邦又猜忌他,韓信畢竟是功高蓋主嘛,所以劉邦才把他齊王的軍權奪掉,由齊王改為楚王,那意思也就是希望他能夠就此安分守己,得到一個善終就罷了。而韓信這個時候一方麵覺得劉邦對自己還算厚道,雖然齊王變成楚王了,畢竟還是衣錦還鄉。但是從另一方麵也是有些抱怨,覺得自己的功勞沒有得到足夠的犒賞,所以他們的關係是非常微妙,就劉邦而言,還是很想把這個刺頭給拔了,但是下不了手。

為什麼下不了手?劉邦並不是一個喜歡殺功臣的人,他和勾賤也不一樣,他也知道勾踐和文種大夫的故事,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死”這個典故,他也不想背上這個惡名。但是現在不要緊,為什麼?韓信已然由功臣變成了小人,出賣朋友的小人,按照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小人,人人得而誅之,小人是可以隨便殺的,殺小人在道德上是不受譴責的,韓信在道德上輸了一把,這是第一。

第二,討好獻媚,在心理上輸了一招棋。韓信殺鍾離眜,拿鍾離眜的人頭去見劉邦,意圖很明顯,就是巴結討好劉邦嘛,因為劉邦恨鍾離眜嘛。那麼你去巴結他,說明你什麼呢?說明你理虧呀,你如果不理虧的話,你幹嘛要去巴結他,說明你自己不把你和劉邦放在平等的地位,你自己矮了人家一頭,心裏犯怯,底氣不足,理不直,氣不壯,不坦蕩,你的心理上就輸了一把。這是第二。

第三,主動投降,戰術上又輸了一招棋。劉邦沒說要怎麼樣,也沒有處分你,也沒有派人來抓你,他隻是要南巡一下嘛,他來看看你不行嗎?怎麼著了嘛!你怕成這個樣子,你主動跪下來,仗還沒有打,你就下跪了,你還打什麼仗,這是不是戰術上又輸了一把。

韓信就拎著鍾離眜的人頭去見劉邦,劉邦哪裏會因為你送來這麼一份禮物就不抓你了?來人啊,抓起來。立馬就在國境線上逮捕了韓信,然後把韓信扔在自己的車上,回去了,不南巡了,回京師。於是韓信在這個時候,在車上說了這樣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忘;敵國已破,我固當烹矣”,說這句話。我就是你的狗,我這個狗也該被你煮著吃了,我活該嘛。劉邦說,少廢話,你以為你謀反的證據不足嗎?回去說話,帶回京城。

但是劉邦並沒有殺韓信,因為韓信這個時候謀反沒有證據。說韓信謀反的舉報八成是誣告,這個劉邦心裏也很清楚,你在建國之初沒有任何證據,你就把這樣一個功臣殺掉,肯定是不行的。劉邦也很聰明,先把他關著,殺殺他的威風,滅滅他的誌氣,然後宣布,大赦天下。所有的犯人我都赦免了,韓信也赦免了,不過你畢竟是有問題的,楚王不能當了,降兩級,淮陰侯,淮陰是韓信的家鄉。王以下是公、侯、伯、子、男,降兩級,留用,以觀後效,但是不能“之國”。就是你不能到你的封地去,留在京城聽候差遣,厲害吧。從此韓信就變成了淮陰侯。所以司馬遷的《史記》,韓信的傳叫《淮陰侯列傳》。

司馬遷的《史記》,他記人物是三個等級,第一等最高的等是本記,是記帝王的。比如說秦始皇是本記,漢高祖是本記,項羽也是本記;第二等叫世家,是記諸侯的,記國王的,所以越王勾踐是世家,甚至蕭何、張良也記為世家;韓信是列傳,第三等。

所以自從韓信做了這麼一件蠢事以後,他和劉邦之間的那個形式地位,本來是這樣的,甚至韓信還略高一點的,現在變成這樣了,劉邦在形式上完全超過於韓信。所以韓信出賣自己的朋友並沒有落好,反而壞了自己的事。

韓信並沒有因為出賣朋友,而保全自己,這反倒加速了自己的滅亡。此時的韓信,其實已經是劉邦手裏可控製的一粒棋子,要殺要剮任有劉邦處置。但此時的劉邦不但沒有處置他,還封他為淮陰侯,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韓信最後走上了絕路呢?

我們先來看看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之後的表現,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以後非常不痛快,稱病不朝,長期請病假,當然了,這個病也有兩說,病嘛,可能有一點,打了那麼多年的仗,風餐露宿的,還不能落點病,什麼風濕關節炎之類的,什麼胃潰瘍之類的,估計會有一點。另外有心病,鬱悶嘛,不痛快,不高興,生悶氣,心裏有一點。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覺得上朝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為什麼?因為他本來是王爵,因為我們知道,古人上朝是按照官位大小排隊的,叫做列,王、公貴族是一列,侯、侯爵、大夫,將軍這些是一列,韓信本來是高級的那一列的,把他降到低級那一列去了,就像坐飛機,本來是坐頭等艙的,給降到經濟艙去了,他就覺得很沒麵子,隻是想想看那些坐經濟艙的低級的行列裏麵都站些誰啊?羞於為伍,所以他不上朝,而且嘀嘀咕咕的,牢騷不斷。

有一天,韓信閑著沒事,七逛八逛的,逛到了樊噲家裏,樊噲也是漢初的風雲人物,也是漢初的一大功臣,但是樊噲這個人厚道,一看韓信來了以後,撲通跪下來,表示歡迎,說大王居然肯來光臨小臣的寒舍,感到無比地榮幸,因為樊噲也是封了侯的。韓信說什麼,哈哈哈哈,哎呀呀,我沒想到,我韓信落到和樊噲這種人來往。什麼話嘛?樊噲是什麼人?樊噲是呂後的妹夫,當年鴻門宴上不是樊噲出來,劉邦命可能都沒有了,鴻門宴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項羽請劉邦吃飯,說要殺劉邦的,派了一個叫項莊的人舞劍,準備一劍刺到劉邦身上,叫“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時候是樊噲挺身而出,用自己能吃,能喝,豪言壯語震住了項羽,使項羽沒有了殺心,才救了劉邦的一條命,是劉邦的救命恩人,你跟他為伍怎麼就丟人了,不合適說這個話。這倒也罷了,大家也知道他委屈,冤枉,發發牢騷,大家哈哈笑笑就算了,可是他這個時候又往絕路上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