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韓信成敗之謎(3 / 3)

漢十年,陳豨拜為钜鹿守,有一個叫陳豨的人被封為钜鹿郡的太守,這個時候叫郡守,叫太守是後來的事情,來向韓信辭行,韓信就跟他在院子裏散步,韓信就拉著陳豨的手在院子裏散步說,陳豨,我能跟你說兩句心裏話嗎?陳豨說,請指教。韓信說,陳豨,你知道你現在去當郡守的地方是什麼地方嗎?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而且也是個軍事力量很強的地方。你去了以後一定會有人告你謀反,這個是經驗之談,韓信一當楚王不是有人告他謀反嘛,反正那個時候隻要你有兵權,你又是在一個重要的地方,反不反都有人去告,有人告你謀反,等到第一次告你的時候皇上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又有人告你的時候皇上就會將信將疑,第三次又有人告訴你謀反的時候,我們皇上一定是勃然大怒,帶兵去打你,你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與其被逼得造反,不如你自己策劃好了先反他一下子。陳豨老弟如果決計在巨鹿造反,兄弟我為你做個內應。陳豨說,好,就這麼說了。於是到了巨鹿以後果然就反了,自稱大王,果然劉邦一怒之下,自己帶兵去討伐陳豨了,留下呂後、劉盈、蕭何鎮守京師。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我們這個係列講座前麵一開始就講到的那一幕,就是韓信準備把監獄的人放出來去攻打皇宮,擒拿或者謀殺呂後。這個時候呂後就采納了蕭何的建議,騙韓信說,前方傳來捷報,皇上在邊境大勝,群臣都要進宮去祝賀,你雖然現在是生病,但是這樣的大事,你也勉勉強強地要去祝賀一下。於是韓信就去祝賀,於是就被擒拿,就被呂後殺死在長樂宮鍾室。

一個戰功顯赫,為大漢王朝的建立曾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最終也沒有逃脫“功臣末路斷頭顱”的悲劇。公元前196年,就在漢高祖劉邦帶兵討伐巨鹿郡守陳豨時,呂後以韓信“判亂”為名,將他殺死在長樂宮鍾室。當劉邦得知韓信死的消息時,他是什麼樣的心情?劉邦是如何處置曾經鼓動韓信造反的蒯通的?

這是本案最後一個謎團。劉邦從前方回到京城以後,呂後向他報告,韓信被我殺了,劉邦的態度,司馬遷用了這幾個字來形容叫“且喜且憐之”,司馬遷是非常地偉大,他往往幾個字就傳神了,又高興,又同情,又歎息,又可惜,非常準確地說出了劉邦的矛盾心理和微妙心理。因為韓信畢竟是劉邦的愛將,兩個人一起出生入死這麼多年,你說一點感情沒有這是講不通的。當然劉邦脫下自己的衣服給韓信穿,推出自己的飯菜給韓信吃,這帶有收買人心的成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秀,不能不承認他不是沒有做秀的成分,但是老實說有時候秀做多了,也能有點感情,日久生情的事,假戲真做,做著做著就做成真的了,何況劉邦確實賞識韓信,韓信也確實是優秀的人才,也確實是功高蓋世。所以他得到韓信的死信以後,他的心情是非常地複雜,是又高興,又覺得可惜,於是劉邦就問呂後,說韓信臨死之前有什麼遺言嗎?呂後說,他說了一句話,我悔不聽蒯通之計。劉邦說,我知道了,這個人就是齊國的一個辯士,然後傳令,給我把這個人找來。

找來劉邦就問,蒯通,聽說你鼓動韓信自立為王,是不是有這個事兒?蒯通說,是啊,那個小子不聽我的,他要是聽了我的,他今天會這樣,你還能活著嗎?劉邦說,“烹之”,給我扔油鍋裏去,蒯通就大喊一聲,“冤枉”,劉邦說,回來,明明是你教他造反,我殺你,你怎麼冤枉啊?蒯通說,秦王朝王綱解鈕,天下大亂,所有的豪傑風起雲湧,舉兵滅秦,這個時候天下是一個什麼樣的形勢呢?蒯通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就是秦王朝丟掉了自己的梅花鹿,天下的英雄都來追逐他,在這個時候誰的個子高,腿長,跑得快,誰就抓到鹿了,這就是“逐鹿中原”的出處,所以“逐鹿中原”就是這個意思。那時候都是自由競爭,誰都有資格去競爭,誰都有可能勝利,所以誰的身邊都有一幫人馬幫助他們,這些人去幫助這些英雄的時候,他們隻知道自己的君主,不知道有別的君主的,我那個時候是幫韓信,我當然隻知道韓信,我不知道陛下,這叫做“各為其主”,這就是忠心耿耿,我怎麼不對?再說,在那個時候,天底下磨快了刀子,想幹陛下幹的那些事的人還少嗎?陛下難道能夠把這些人都抓來殺了?劉邦說,“置之”,放了他,說得對啊,所以劉邦不是糊塗人,劉邦是個明白人,劉邦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蒯通雖然鼓動過韓信謀反,但是蒯通說得有道理,劉邦就把他放了,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所以劉邦最後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那是有道理、有原因的。

劉邦在楚國的邊境上逮捕了韓信以後,把韓信貶為淮陰侯,劉邦經常找他聊天。有一次劉邦就問韓信:說韓信,你看看我要是帶兵打仗能帶多少人馬?韓信說十萬,那要是你帶兵打仗你能帶多少人馬呢?韓信說,多多益善。就是說我帶多少人都可以帶,我帶的兵越多越好。劉邦說,嗬嗬,奇怪了,我就隻能帶十萬人,你是多多益善,你怎麼被我抓起來了?韓信說,陛下雖不善將兵,你雖然是不善於帶兵的,但是善於將將,你雖然不會帶兵,你會帶將啊,所以帶將的才是最大的人才。

韓信,一代名將,曠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掙紮,在草莽中崛起,在戰鬥中奮進,在勝利中沉淪。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韓信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貳,在最不可能反叛的時候卻涉嫌謀反。有專家據此認為,有勇有謀的韓信不會出此昏招,但也有人認為他是被步步緊逼,無路可退,才出此下策。韓信到底是否謀反,為何而反,至今還有爭論,但這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韓信作為我們民族英雄時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負重,他的自強不息,他的叱吒風雲,甚至他的猶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記憶。他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米-花-在-線-書-庫- book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