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用人的第五個特點是坦誠相待。我們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麼?一個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麼?尊重。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多發點薪水也不錯。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你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麵子,他也不說假話。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消息,說項羽第二天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過劉邦,說請大王想一想,你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過他。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了這樣的問題,說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實力比得過項羽嗎?劉邦雖然沉默了很久,最後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就是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是由於劉邦有一個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如實相告,絕不隱瞞。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得到了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這確實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值得借鑒的經驗,這是坦誠相待。
劉邦用人的第六個特點,叫做用人不疑。我們有一句話老話,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個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懷疑他,做一個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這是最忌諱的,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是讓很多劉邦的老人不滿意的,我們跟著劉邦跟那麼長時間,建功立業,出生入死,也不過就混到現在這個位置,陳平這個小子一來,就給他那麼高的職務,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裏說陳平的壞話。這些去舉報的人給了陳平這樣一個罪狀,可以總結為八個字,盜嫂受金,反複無常。
什麼叫盜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這個事情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陳平原來在家鄉的時候和他嫂子的關係至少是曖昧的,這當然是不道德的。所謂受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接受紅包。陳平來到了劉邦的軍隊裏麵,就開始收紅包,這叫受金,這當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個就是反複無常,反複無常的證據就是他原來在魏王那裏,然後又跑到項羽那裏,現在又跑道劉邦那裏,這一狀上去以後,劉邦是不能不當回事的,所以劉邦就把推薦陳平的那個人魏無知,找來責備他,說你這怎麼回事呢?我讓你向我推薦人才,結果你給我推薦一個盜嫂受金,反複無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嗎?你怎麼推薦給我呢?魏無知的回答是這樣的,“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薦的時候,我講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現在責備我的,是講的他的德行,這個才和德那可是兩個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們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我們現在是一個非常艱難困苦,需要突出重圍,走向勝利的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才。
但是劉邦還是把陳平叫來了。又問他,說先生原來事魏王,後來離開魏王事項王,現在離開項王又來跟著我走,先生的心是不是太多了一點,陳平這樣回答他,他說是的,我原來是追隨魏王,但是我的計謀,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隻好去投奔項王,項王同樣是這樣,言不聽,畫不從,而我又聽說大王你廣納人才,求賢若渴,是一個會用人,敢用人的人,我才來投奔大王,我陳平是光著身子,一無所有,一文不名,來到大王軍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贈送,不收一點禮金,我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我現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議,大王覺得我這些建議是可以用的,請大王采納。如果大王覺得我的這些建議,我的這些計策,我的這些謀劃,是沒有用的,他們送給我的禮金還在,我原封璧還,從此告辭,行不行?劉邦說,對不起,我錯了,寡人錯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請先生不要介意,請先生繼續留在寡人軍中,用人不疑。
那麼正是由於劉邦的這樣一種信任,陳平願意為劉邦效力。劉邦和陳平有個談話,劉邦說,你看我們現在和項羽處於這樣一個膠著的狀態,誰也吃不掉誰,這樣天下何日能夠安定呢?請先生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夠出奇製勝,盡快地結束這場戰爭呢?陳平說,我陳平原來在項王手下當差,我很了解項王,請讓我來給大王分析一下,項王這個人是很高貴的,是很講道德的,也是很講禮數的,因為項羽是一個貴族出身的人,他待人接物,他是按照貴族的那一套,恭恭敬敬、彬彬有禮、客客氣氣,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風亮節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譽,愛惜羽毛的人,都集結在項羽的麾下,這些人雖然對項王忠心耿耿,但是項王這個人多疑,他是跟劉邦剛好是相反的,劉邦是用人不疑,他是疑心重重,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這些人,砍掉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這是好主意,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這個費用就沒有問題了,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大家注意不是金子,是銅啊,四萬斤金子那還得了?實際上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銅,黃銅,黃銅四萬斤,交給陳平,這些錢就交給你了,隨便你怎麼用,不問出入,什麼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麼花怎麼花,你隻要跟我把項羽搞掂了,節約歸己,這是當時這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措施,表示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劉邦用人的第七個特點是論功行賞。我們前麵講過了,你要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呢也應該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話甜和人,說你這個人不錯啊,你可是人才難得,你是我們的骨幹,一分錢不給,這個不行,有貢獻你就得獎勵,獎勵你要獎勵得合適,確實是工作做得好,貢獻大的,你要多獎,做得一般地,一般地獎,做得差的,不獎,甚至罰,你要賞罰分明,劉邦奪取天下以後,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獎賞這些功臣們。先是大家開會討論,那還有個譜?所有人發言都是我功勞最大,沒有一個人說自己功勞最小的,而且說得是頭頭是道,如數家珍,也都是事實。最後劉邦裁定,蕭何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