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說的是做事,再說做人。在做人方麵,劉邦和項羽有什麼區別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劉邦這個人你別看他沒文化,你別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為,豁得出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當泗水亭長嗎?當時派遣了他一個任務,就是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個地方去。劉邦押著這些人走著走著,一不小心跑掉一個,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跑掉一個,走到一個地方,劉邦一算,很跑了幾個,想想走到目的地,恐怕就跑光了。你說劉邦怎麼辦?劉邦備下酒肉請這些囚犯們大吃大喝一頓,然後用劍把他們的繩子都解開,說你們現在幹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說我們幹脆跟著你吧。豁得出去,我們說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成大業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漢戰爭的最後關頭,劉邦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楚國的境內,將和項羽在垓下會戰,韓信按兵不動,彭越按兵不動,英布按兵不動,劉邦約定他們一起來合圍,他們就不動身。這時候劉邦就問張良,說子房啊,看來這個天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我準備勝利以後把天下給分了,你看分給哪些人比較合適?張良說一個彭越,一個英布,一個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是楚漢之間搖擺的,他現在傾向於漢,韓信本來是你手下的,他現在獨當一麵,如果你把這個土地願意分給他們的話,他們一定南下來合圍。劉邦說好,行,就跟他們約定了,勝利以後什麼什麼一塊地方給誰,什麼什麼地方給誰,給了給了,都給他們,不在乎。結果果然這幾支軍隊全部來了,把項羽團團圍住,予以消滅,大度。項羽呢,小氣。韓信就說,項王這個人婆婆媽媽,我們將軍士兵如果受了傷,他會自己拎著飯籃,到醫院去探視。流著眼淚,拉著你的手,拉家常,說長道短。可是我們有了戰功,他要封一個官爵,一顆印捏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方的變成圓的,他都不給人。小氣。
項羽的小氣表現在這樣一個例子上,張良原來是韓王韓成的人,後來因為韓王實力比較小,張良在滅秦的鬥爭當中,他是受韓王的派遣幫助劉邦的,到了最後勝利以後,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韓王他也封了,但是不讓韓王之國,就是不讓韓王到自己的封國去,為什麼呢?就是嫉恨韓王把張良去幫了劉邦,他就這麼小心眼,最後還把韓王殺了。張良本來是很猶豫的,因為張良是韓國人,張良本來的目的是要恢複韓國,他是一個複國主義者。但是現在項羽硬是斷掉了他的後路,逼得他走到劉邦的陣營,死心塌地替劉邦出謀劃策來對付項羽,小心眼,小心眼就這結果。項羽這個為人實在是太小氣。
劉邦和項羽的第四點不同,就是劉邦心狠手辣,項羽兒女情長。劉邦這個人心是比較狠的,我們曾經講過,他在逃難的過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子,為了自己逃命,他身邊的人,他一旦懷疑到誰,他可能不顧一切地要把他殺掉。劉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後,他突然懷疑樊噲,樊噲是不可以懷疑的,樊噲是呂後的妹夫,跟劉邦兩個用北方人的說法叫“擔兒挑”,而且在鴻門宴的時候,是由於樊噲挺身而出,救了劉邦一命,這樣的人他也懷疑,他突然就覺得,樊噲就是巴不得我死,然後下一道命令,交給陳平,“平至軍中,立斬噲頭”,陳平你拿著我的命令去,到了軍隊裏去,你立馬就給我把樊噲的腦袋砍下來。這個事情最後沒做,後來劉邦死了,陳平到了樊噲軍中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幹,樊噲畢竟是呂後的妹夫,隨便好殺的。也是功臣,但這說明什麼?說明劉邦這個人狠起來,他是真能下手的。
而相反項羽這個人顯得兒女情長,楚漢戰爭的最後的關頭,當項羽的軍隊被劉邦他們團團圍住的時候,項羽居然無心作戰,他坐在自己的軍帳中,再也不考慮戰爭應該如何進行。他惦記著兩件事情,一個是他的寶馬,一個是他的美人,他的烏騅馬,他的虞姬,該怎麼辦,於是在他的帳篷裏,點起了火把,設下了酒宴,項羽把虞姬請出來,自己拔劍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麼意思呢?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麼辦啊?唱著唱著流下眼淚,隨從們都不敢抬頭看,不敢仰視,一個將軍,一個統帥,一個霸王,在戰爭的最後關頭他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戰爭,不是事業,是寶馬和美人。確實是兒女情長。所以項羽的這個性格博得了後世無限的同情,項羽實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當時的女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發出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人了。而且項羽到最後,在烏江邊隻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有一位亭長駕了一隻船來接他,亭長說,項王,烏江之上,隻有臣一艘船,請項王上船,臣渡項王到江東,還可以繼續為王。項羽說算了吧,想我項籍帶八千子弟兵過江而戰,現在無一人生還,就算我回到了江東,江東的父老鄉親們可憐我,還讓我做王,“吾何麵目見之”?我有什麼臉麵去見他們,這就是有名的所謂“無顏見江東父老”,隻有我這匹好馬,跟隨我多年,勞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到這種刀劍之災,請你把我這匹馬渡過去,然後自己步行,舉著劍繼續作戰,直到戰死。所以他留在曆史上冊頁裏麵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後人無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的詩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直是鼓舞人心的詩篇,所以我們很多人認為,在劉邦和項羽的這場鬥爭中,項羽是英雄,劉邦是流氓,同情一直是給予項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