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他帶著小筆記本,把每一所房屋、每一條小巷、每一個細小的角落發生的事都記錄下來。
但現在,狄更斯明顯預感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6月,二女兒卡蒂回到蓋茨山莊。她是來征求父親的意見的:“爸爸,我想當一個演員,您看行嗎?”
狄更斯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兒,他坦誠地告訴卡蒂:“孩子,你很漂亮,肯定會幹好的,但是你的性格過於敏感,無法想象將會遇到的壓力。雖然舞台上不乏好人,但也有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人。你很聰明,還是幹點別的事情吧,我將盡力幫助你。”
卡蒂也信服父親說得在理,她點點頭說:“爸爸,謝謝您,我會努力的。”
父女倆一直談到淩晨3時。狄更斯不止一次自我責備:“爸爸要向你道歉。在很多時候,我作為一個父親,對你關心還不夠。”
第二天早晨,狄更斯正在小木屋裏寫作《艾德溫·德魯德之謎》。門一開,卡蒂走了進來,她與父親吻別。
但當卡蒂順著通道返回時,突然產生了一種再與父親見一麵的衝動,她又飛跑著回到小木屋。
狄更斯回過身來,張開雙臂,將女兒緊緊地擁在懷裏。
“爸爸,我會想你的,你千萬要多多保重啊!”
狄更斯一邊寫作,一邊仍然堅持散步。
6月7日,瑪米離開蓋茨山莊去看望卡蒂。當天下午,狄更斯在喬治娜陪伴下驅車去科巴姆樹林,回來時,他自己步行繞公園走了一周,然後走回家去。
晚上,狄更斯在暖房裏掛起了一串中國燈籠,晚餐後與喬治娜一起坐在餐廳裏觀賞。他看起來興致蠻不錯的,還對家裏人說:“我下決心住到這裏來而不住在倫敦,因為我希望我的名字能與這個地方聯係在一起,死了以後,我願意埋在羅徹斯特城堡牆下的教堂墓地裏。”
6月8日,狄更斯依舊伏案寫作,但是,身體的種種不適給了他一種不祥的預感。午餐後,他回到小木屋,寫下了給羅徹斯特的告別辭:
清晨的豔陽照耀著古城。它的古跡和廢墟顯得美麗無比,一株茁壯的常青藤在陽光下閃爍,枝繁葉茂的樹木在風中搖擺。
搖曳的枝條反襯出斑斕奪目的光彩,鳥兒在歡唱,花園、樹林、田野--或者說,像整個島嶼經過墾殖培育,如今正值豐收季節那樣的一個大花園散發出陣陣清香。
這清香滲入了教堂,蓋過了它的泥土的氣息,帶來了萬物複蘇的勃勃生機。幾百年前的冰冷的石墓變暖了,細碎的光點射進了這座建築物的最陰冷的大理石的角落裏,就像鳥兒展翼飛舞。
後來,狄更斯感到非常疲乏,一句話也不想說。
晚上18時,當狄更斯來到小姨喬治娜麵前吃飯時,喬治娜立刻發現他的臉色特別難看。她急忙問道:“你感到哪裏不舒服嗎?”
狄更斯說:“我感到很不舒服已經有一個小時了。但是不要緊,大家先吃飯。”
喬治娜意識到狄更斯又中風了,忙說:“你躺下休息一下吧!”
狄更斯卻執意站了起來:“不,我必須馬上去倫敦。”
大家要扶他到沙發上休息一下,但他用僵硬的手指了指地板,隻說了一聲“在地上”,就橫倒在地板上了。
喬治娜立刻給女兒們發去了電報,她們當晚便趕了過來,狄更斯整夜昏迷不醒。
第二天早上,查理和亨利兩個兒子也趕回來了。
狄更斯一直昏迷到6月9日晚18時10分,他忽然渾身顫抖,然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大滴淚水順著他的臉頰淌下,然後,這位一代文豪便與世長辭了。享年58歲。
由於《艾德溫·德魯德之謎》是狄更斯未完成的作品,所以小說的結局也成了文學史上永遠的懸案。
英國人民為失去這樣一位偉大作家而全國舉哀。除了紀念碑外,狄更斯的遺願基本上都得到了尊重。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之角”。
狄更斯雖然死了,他的形象和他的許多光輝著作,永遠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