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附錄(1 / 1)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昧的年頭;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狄更斯

附錄經典故事

苦難也是一種財富

狄更斯,這位蜚聲世界的英國文豪,隻上過兩三年學,更談不上受過什麼專門的文學教育。

由一個幸福家庭的孩子到鞋油工,生活環境的突變給了他很大的打擊,同時也讓他接觸了倫敦底層的生活。好奇的小狄更斯在幹活之餘,常去那些陰暗的小巷、黴臭的庭院遊蕩,偷聽夫妻吵架,觀看居民鬥毆。他那善於觀察的眼睛像照相機那樣,拍攝下了小偷、無賴、貧民、乞丐、騙子、妓女等不同社會人物的形象。

狄更斯從小就親身體驗著窮人的種種苦難和辛酸,也耳聞目睹了富人的種種罪惡和醜態,他那時並沒有想到,這實際上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可以幫助他日後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在成名以後,狄更斯仍不知疲倦地到處追尋生活的蹤跡。他跑到工廠與童工閑聊,在馬車站久久徘徊,時常去逛馬戲場和遊藝園,到牢房去同將要受刑的囚犯談話,並且觀察行刑的情景。

在擁擠的倫敦街頭,他看到了衣衫襤褸的人,就跟上去,像一名職業偵探一樣,隨之穿過幾條小巷來到一個下等公寓或酒館,靜靜地站在一旁觀察、諦聽、琢磨,然後把一切都記下來。

虛構故事是作家的習慣

狄更斯特別喜歡在寫完一大堆稿子後,坐在綠蔭下垂釣。青枝拂水,釣絲悠悠,他輕輕地哼著口哨注視著浮子的動靜。每次釣魚,大腦總能得到調節、休息,甚至激發他的靈感。

有一天,狄更斯又輕鬆悠閑地操著釣魚竿來到老地方,坐在河邊一棵大樹下釣魚。綠波蕩漾,白白的浮子給水波蕩得一漂一漂。浮子似乎變成了白色的精靈,惹得狄更斯的目光一眼不眨地捕捉。浮子一沉,狄更斯便目露喜悅之色:哎,魚兒上鉤啦!浮子重新浮起,狄更斯便一臉懊悔,連連搖頭,這魚像賊一樣的精明,又溜走啦!

狄更斯正全身心沉浸入釣魚的樂趣時,突然,有一個陌生的男子從樹後閃了出來。這個戴著鴨舌帽的男子衝狄更斯奇怪地瞅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發話:“喂,先生,你在這裏釣魚嗎?”

“是啊!”狄更斯注視著水中的浮標,頭也不抬地答道:“掃興。今天釣了半天,沒一條魚上鉤。可是昨天,我在這裏卻一下子釣了15條呢!”狄更斯邊說話,邊得意揚揚地伸出左手摸摸下巴。

“是嗎?”陌生人繼續追問。

“是啊!”狄更斯答道。

陌生人的嗓音馬上變高:“先生,我要忠告你,這條河裏嚴禁釣魚。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這地方專門檢查釣魚的。”

話音剛落,他低下頭,從衣袋裏掏出本舊舊的發票簿,看樣子,他要罰狄更斯的款。

狄更斯大吃一驚,忙抬頭一望。稍頓一會兒,他慢悠悠地反問:“尊敬的先生,那你知道我是誰嗎?”

狄更斯見他發愣,又笑著說:“先生,我叫狄更斯,是專寫小說的作家。你絕對不能罰我的款,因為虛構故事是我的習慣。”

陌生人垂頭喪氣地轉身便走。

苦練朗誦技藝

狄更斯堅信,停止了探索,停止了創造,停止了奮鬥,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所以,已經光芒四射的狄更斯並沒有滿足,沒有懈怠,他又要向新的藝術領域挺進。他還要做一名偉大的演員、一名職業朗誦者。

狄更斯具有出色的演員氣質和表演才能,甚至受過相當好的舞台訓練。狄更斯構思小說人物性格時極為投入,有時他在行走時,突然想起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就不由自主地設想那些人物的表情,會突然尖聲大叫或高聲狂笑,把周圍的人嚇得大驚失色。他寫作時會突然扔下紙筆,走到鏡子旁邊,對著鏡子擠眉弄眼地模仿著說話人的表情,然後再回去寫作。

經過這樣長期反複的操練,狄更斯的表演水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他的嗓音、神態、表情和言談舉止頃刻間可以做到變換自如。

從1858年起,狄更斯在全國各地舉行作品朗誦會。他有一副充滿磁性的好嗓子,能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加上極為逼真的模仿天才,他的作品朗誦常常一下子就能抓住聽眾的心。人們甚至從其他城市趕來聽他朗誦,還常常因為買不到坐票而寧願站著。

演出結束,人們仍不願離去,渴望有機會碰一下他的手或者大衣。有一次他演出時不慎碰落了自己衣服紐扣裏的花,一群女士竟然你爭我奪地去搶那些花瓣。狄更斯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