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來參加這個儀式的市委高書記上前握住天佑的手:“天佑董事長,祝賀你。”
天佑淡淡一笑:“沒什麼好祝賀的,看到過去曾讓人羨慕不已的國有大型企業變成眼前的情景,我真是心情沉重啊,五六十年代共和國的驕傲,到現在卻是廠房破舊,一片滄桑。企業的很多設備已屬報廢範圍,不少房屋、器材、水電汽等基礎設施急需維修,大部分設備需要進行技術改造。我現在真是笑不出來啊。”
高書記問:“你當初為什麼決定買這個企業?僅僅是想把這裏改造成一片新的商住區?”
天佑說:“高書記,這次我們把原東洋機械廠整體收購下來,若算經濟賬並不合算,而我們算的是感情賬,是為了延續東洋這個機械行業的品牌,為了保住6000多名工人的裝備製造情結。經過工作,全廠職工上上下下、男女老少都能夠了解到我們入主後的工作思路,使收購程序的進展相對順利。我們決定,將機械廠整體搬遷到環保設備公司新廠址,另外在那裏建設新的廠房,除了保留一部分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外,我們還要加大科研投入,使東洋的優勢繼續下去。另外,我們會把東洋和恒邑整合,組建新的工業製造公司。至於老廠區這裏,我們在補交商住地價以後,會劃分出一部分建設職工的福利房,這樣雖然我們賺不到什麼錢,但我們至少能讓很多家庭擺脫目前的惡劣居住環境。”
高書記點點頭:“企業太大了,包袱太重了啊!你們入主,希望能讓企業在短時期內有個大的突破和提升。國企改製,政府是要花代價的。在我們以前處理破產被收購的企業中,政府就花了近兩個億,用於安置人員。長痛不如短痛,隻有這樣做,政府才能卸掉包袱。你這個收購行動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政府也要做這些。你知道嗎,政府實際不賺錢甚至是賠本的,但不這樣做,社會效益、經濟負擔又是政府難以忍受的。”
天佑說:“高書記,我理解政府的難處,東洋的情況是很複雜的,一開始我們曾想放棄收購,但我的同學陳海濤一直在勸我們,說政府是支持東洋改製的。”
高書記問:“怎麼,小陳也是你們同學啊,那我哪天要好好請請他,他辦了一件大好事。天董事長,東洋被收購後是個三贏的結果,恒邑贏了,你們得到了發展;政府贏了,因為我們甩了包袱;職工贏了,除了政府給了買斷工齡的錢並由政府補上養老保險外,職工還可以繼續就業。”
天佑感歎道:“是啊,政府這次做得很到位,企業整體改製到位、國有資本退出到位、職工身份置換到位、債權債務處理到位,基本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請放心,兩年以後,新的東洋恒邑工業公司會還全市人民一個滿意的答卷。”
臨分手時,高書記似乎很隨意地問了一下天佑:“對了,聽說你在任品他們那個舊城改造項目上也做了不少工作?最後怎麼沒有拿下那個項目?那可是市裏的重點改造片區啊。”
天佑淡淡地說:“哦,我們在實力上還差一些。”
高書記哦了一聲,轉身跟天佑握手上了車。
車開出很遠,高書記問趙楚:“你覺得這個恒邑公司怎麼樣?”
趙楚燦然一笑:“高書記,我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
恒邑環保設備公司食堂,天佑正低頭吃飯。忽然有人坐到了他對麵:“天總,賞口飯吃吧,我都快餓死了。”天佑一抬頭,居然是楊成輝和劉小洪。天佑露出笑容:“你倆怎麼進來了?有預約嗎?”
楊成輝說:“預約啥,剛到門口就遇到毛博思,這才進來,你這公司搞得也太法西斯了,我說我是區政府的,可是保安根本不理我們,非問有沒有預約,否則不給開門。”
正說著,毛博思和楊成輝的司機端來飯。天佑說:“這怎麼能行?我叫食堂給你倆再炒兩個菜吧?”
楊成輝說:“挺好挺好,免費吃飯就不錯了,搞不好哪天飯都沒得吃了。”
天佑問:“你什麼意思?”
劉小洪說:“你還不知道,楊區長為了保護我們下麵這些幹部,以個人的名義向上級反映了舊改項目的情況。”
天佑一驚,問:“你不以集體的名義,反而以個人的名義你逞什麼英雄?”
楊成輝把一塊排骨塞到嘴裏:“這是我們集體調查的不假,可以誰的名義反映,不都是明擺著的?劉區長、李局長他們或者是自己有房子被強製拆遷了,或者是有父母兄弟的防災在強拆範圍內,難道我還要讓他們為我去當搭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