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60)(1 / 3)

天佑接著說:“至於後來降低競買保證金的問題,那無疑是針對王旭資金不足的問題而作的合身衣裳。對了,當時,我們還有一個競爭對手,你記得吧?”

楊成輝問:“鄭澤斌?我記得啊!”

天佑說:“這個鄭澤斌的角色是幫助王旭圍標的,結果被我用了反間計,他幫我把價格抬到了六億二。結果,最後王旭以七億摘了標。”

楊成輝問:“當時,你的如意算盤是,王旭根本沒有這麼大能量交齊這筆地價款,最後隻能是違約,這樣土地就流拍了。那按照慣例,土地流拍以後再重新開拍,標的要降低,如果鄭澤斌當時不跟你競爭,這塊地就是你的了,對吧?”

天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嘿嘿,在商言商,這樣做是有點狡詐之嫌,但是不違法。”

楊成輝冷笑著:“結果是你沒想到,區裏常委會通過了允許泰華緩交地價的決議,而且在拆遷問題上還如此的強力支持?”

天佑笑了:“成輝,這又錯了。泰華能做到現在,是我預想之中的,但我沒想到他們做得如此之被動。”

楊成輝有些驚訝:“你從你的角度給我分析一下,他們做得怎麼不好了?”

天佑說:“在王旭交上了那八千萬的競買保證金不久,他的賬上就有了一億。這就說明,王旭的泰華實際上這是已經有了繼續做下去的可能性。可事情的問題就在這裏,這些錢從哪裏來?就憑王旭目前公司的實力,它手裏能有個兩三千萬現金那都是了不起,憑我對他的了解,可能這些現金他都拿不出,不然的話,第一次你們通知交地價款他就能交上。但是,他沒交上。按政府當時跟他簽的協議,他每平方米大約交八百塊就好了。我記得當時是四萬六吧?四千萬不到,他居然沒交齊。反過來,交競買保證金他倒交上了,而且拍賣時,將近一千四的底價他也認了。為什麼?”

楊成輝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了:“你這麼一分析,我倒想起來了。如果當時王旭手裏有這筆錢,他隻要把其中的一半交到政府,那最好的中心地段就是他的了,然後他再交個兩三千萬到政府作拆遷保證金,手裏剩下部分作為啟動資金。等周圍拍賣成功,他要麼是自己開發,要麼是賣給其他人,他都穩賺不賠。結果,他選擇的是另外一條非常危險的路,把整個拆遷項目吃掉。這說明兩個問題,一,區裏決定中止合同重新拍賣之前他並沒有這筆錢,二,區裏決定整體拍賣之前他又籌到錢了。天佑,是這個意思吧?”

天佑笑了:“成輝,你還是沒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說,這件事蹊蹺在兩方麵,一方麵是王旭這錢來得不明不白,他的業務及公司資信能在短時間籌集這麼一大筆錢,這本身不值得懷疑嗎?另外,他不老老實實賺他那四萬多平方米的錢,反過來花大價錢來做麵積超過將近十倍,資金投入超過十幾倍的項目,他背後肯定有什麼人支持。這人支持他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阻止我拿到這個項目賺到錢,順便使你楊區長失去對這個項目的主導權,這樣將來的政績就屬於別人了。”

“你是說任品?”

“我畢竟不是警察,不能掌握很機密的材料,我這都是按公開的資料進行分析的。王旭籌集到八千萬本身都是很令人費解的,何況後來他的公司又進行了改組。他現在隻占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一個香港上市公司作了他的大股東。一個內地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怎麼和香港公司拉上的關係,這不很令人費解嗎?”

“你是說,這個香港公司也有咱們那位大哥任品的影子?”

“我的財務總監熊韻竹最近一直在深圳,除了打理我深圳那邊的生意以外,還和我的一個股東馮先生一起,調查了一下跟王旭有來往的幾個公司。你猜怎麼樣?一個是上市公司,法羅群島一個公司控股;兩個都在你們開發區有生意,巧了,其中一個跟馮先生熟悉,他隻是說,是一個朋友讓借錢給泰華的,是什麼朋友沒說,馮先生也不好問;還有一個公司,查不出來是做什麼的,但是跟王旭也有很多經濟來往。”

“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這次泰華這個項目中,銀行的態度很令人尋味。王旭在區裏已經交了兩億五的地價款,以我在深圳銀行的信譽,把它操作成項目貸款,恐怕貸三億到四億是沒問題的。即使是按哈爾濱銀行的貸款慣例,貸百分之七十,那也應該貸到一億七八。可是,銀行隻貸了個零頭給王旭的泰華。為什麼?你想過沒有?我猜,銀行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在懷疑王旭的泰華在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