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句話一直是激勵人類自強不息、珍惜健康的座右銘。
這句話出自美國盲人作家海倫。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康比亞。然而,當這個可愛的小生命睜圓了眼睛開始觀察奇妙的世界、咿呀學語時,在她隻有一歲半的2月,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高燒致使她昏迷不醒。當幾天以後她醒來的時候,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聲帶燒壞了,高燒奪去了這個幼小生命寶貴的視覺、聽覺和發音係統。在她還沒有機會聆聽大自然美妙的聲音,還沒有機會欣賞美麗的陽光和顏色,還沒有機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的時候,她就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從此幼小的海倫就在黑暗與寂寞中度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童年。家庭的愛憐和嬌慣,養成了海倫暴躁任性的性格。她常常毀壞東西,稍不如意就躺在地上哭嚎。小夥伴們疏遠了她,妹妹也不願意和她在一起,親人也開始厭惡她,她陷入極度的孤獨之中。
1887年3月3日,是海倫一個重要的值得紀念的日子。為了教育海倫,她的父母從盲童學校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小姐。年輕的安妮非常同情小海倫,她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開海倫閉塞的心靈之窗,帶她走進陽光燦爛的世界。安妮帶她在草坪上玩耍,到樹林裏散步。無論走到哪裏,都用手指在海倫的一隻手上寫字。海倫非常聰明,沒有多久她就學會用這種辦法表達簡單的思想了。海倫似乎感覺自己黑暗的世界一下子出現了光芒,她從老師那裏找到了通向光明的路。
對於海倫來說,寫字成了每天必須要做的工作,寫字也成了她的一種快樂。她忘記了黑暗,忘記了聲音,忘記了沉默,一天比一天渴求了解世界。她整天摸這動那,纏著要安妮寫出它們的名稱,她貪婪地吞著知識。她似乎在有意識地向前迅跑,以最快的速度彌補生命的損失。安妮在海倫所能摸到的東西上都貼上盲文,她們邊遊戲邊學習,海倫的識字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1890年,當海倫10歲的時候,她的父母請來了聾人學校的薩勒小姐教她說話。在課堂上,海倫把手輕輕放在老師臉上,體會老師的口形和發聲時的氣流,模仿老師發音。這是何等艱苦的學習嗬!每發準一個音,都要經過千百次的練習。成功寓於不懈的努力之中。不久的一天,海倫終於說出了第一句話,第一句別人聽懂了的話:“天氣很熱。”盡管話還隻是由斷斷續續的單音連成,但這就足以使海倫欣喜若狂了。後來海倫又進一步學會了把手放在別人嘴上“聽”話。到1894年的時候,海倫已經因為自己的自強不息成為美國殘疾人學習的楷模。她被邀請出席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在這裏她結識了許多有名的作家,與已經成名的馬克·吐溫建立了真摯的友誼。
海倫從了解了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曾經立下宏願,要上大學,而且要上最著名的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女子學院以特殊的方式安排海倫進行入學考試。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語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受到了獎勵。海倫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哈佛大學女子學院這個讓全世界女性為之向往的著名學府的正式學生。
素以治學嚴謹著稱的女子學院,學習的緊張是可想而知的。對於盲人海倫來說,要與正常人一樣聽課學習,其難度就更加難以想象了。但是,頑強的海倫用過人的意誌和毅力克服了各種困難。她感覺自己仿佛置身在一個智慧的天地中,那些教授們就是智慧的代表。她的作文更是獨具一格,有很多篇都被當作範文。海倫的刻苦精神獲得了大家的尊敬,同學們把她選為副班主席。1902年,正在大學二年級的海倫就完成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這部以海倫自己的故事為原型的作品一發表就在整個美國引起巨大轟動。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哈佛大學的羊皮紙畢業證書,她大學畢業了。畢業後的海倫不僅僅連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以親身經曆告訴健全人對盲聾兒童實施特殊教育是多麼重要。為了使更多的盲、聾兒童受到教育,海倫創辦了至今仍然稱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全國性民間組織,她同時被任命為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她到處演講、募捐,不遺餘力地為殘疾人奔波。
海倫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值得珍惜的一切。兩次大戰期間,她親自到70多所醫院慰問殘疾士兵,3次訪問戰前戰後的日本,傳達人類美好的聲音。她畢生勤奮寫作,用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召那些頹廢的人們。為了表彰海倫的頑強精神,聯合國於1959年5月以海倫的名字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資助各國的盲、聾兒童。
1962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人類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盲人作家,這位為了殘疾人事業嘔心瀝血一輩子的盲人學者、演說家,以82歲高齡,在鮮花和人們尊敬的目光中告別了人類世界。但是,她那“隻要給我三天光明”的語言和她傳奇色彩的一生,永遠鼓舞著不甘沉淪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