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1 / 1)

【原文】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釋譯】

對待兵力強大的敵人,就要設法集中全力攻擊它的將帥;若敵方將帥足智多謀,就要挫敗他的意誌。敵軍將帥的意誌一旦被“弱化”,士氣萎靡,其戰鬥力就會喪失殆盡。所以,要盡一切可能,充分利用敵方的弱點,進行滲透分化,這樣就可以牽著敵人的鼻子走,以保全我方的實力,扭轉不利局勢。

【計名由來】

美人計源自《韓非子·內儲說下》:“遺人……女樂二人,以榮其意而亂其政。”說的是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兵攻打虢國,而虞國是必經之路,晉軍欲向虞國借路伐虢,又怕虞君不肯,晉獻公於是采納大夫荀息的建議,把晉國屈地出產的良馬和垂棘出產的美玉及女樂二人送給虞君。虞君生性貪婪,不顧軍師宮之奇的反對,同意借道給晉國。晉國滅掉虢國,回師途中,又順手滅掉了虞國,捉住了虞君。“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四計,但這一計是在美人計成功的基礎上實施的。《六韜·文伐》中說,對於直接用武力不能征服的敵國,應“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這裏所說的就是指美人計。

本計的特點是:用美色或其他財物誘惑敵人,尤其是敵方的將帥,消磨其鬥誌,分裂其核心,使部隊喪失戰鬥力,從而乘機取勝。

【古今戰例】

雪國恥西施立功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踐繼承了王位。吳王闔閭不聽伍子胥的勸阻,趁越國大辦喪事之機,出兵攻打越國。戰鬥中吳王闔閭右腳負傷,回國後沒幾天就死了,夫差繼承吳國王位,決心為父報仇。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發兵攻打越國,勾踐在會稽山被圍,迫於無奈與吳王講和,表示情願當吳王的順從臣仆。勾踐夫婦作為人質在吳國小心伺候吳王,受盡屈辱,最終取得了吳王的信任,3年後被赦回到越國。勾踐回到越國後,臥薪嚐膽,立誌雪恥複國。勾踐與文種商量複仇大計,文種向勾踐獻上破越7計,美人計是其中的第三計。為了實施美人計,越國大夫範蠡找到了深明大義的美女西施和鄭旦,把她們送給夫差。西施不但相貌絕美,而且能歌善舞,才智過人,很快得到了夫差的寵愛。夫差對西施可謂是言聽計從,於是,西施便和鄭旦用計竭力挑撥他和重臣伍子胥的關係,借夫差的手殺掉了足智多謀的伍子胥,極大地削弱了吳國的軍事力量。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認為時機已到,便帶領大隊人馬攻打吳國,吳國大敗,夫差被迫自殺。不久,越國便稱霸一方,成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