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神秘的海洋未解之謎(2 / 3)

觀看座頭鯨的最佳方式是乘坐小船,最好選擇在風平浪靜之時。因為可能需要離岸2~20分鍾,所以最好服用一些暈海寧片。建議的最佳旅遊是帶科學望遠鏡的生態曆險。望遠鏡可從毛伊島上非盈利性質的太平洋鯨基金會預訂。一般可在基金會設在拉海納和馬阿拉埃亞的2個港口邊上的信息棚預訂當天或第二天的活動。基金會所有票房收入將用於水生研究、教育和保護。觀鯨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一觀察。環視海麵,找一個能發現這種溫順的哺乳動物的地點.好的起步辦法是朝遠處發現有鯨噴氣的地點駛去。另一條線索是追蹤鯨的“足跡”——即使在波浪滔滔的海麵,座頭鯨向下深潛之後,就會在海麵上留下一片低平的平滑水圓。

第二階段——等待。等待發現的一個鯨群遊近遊船,也許會遊入遊船必須遵守的離鯨100碼的法定限製線,這條限製線是為了給鯨留出活動所需的空間。遊船、船員和乘客決不可做出任何使鯨大幅度改變其活動樣式的行動。如果做了,將被認為是騷擾。

最後一個階段——觀看。幸運的觀眾可以看到好幾群這種臨危物種的活動。一旦親眼目睹座頭鯨疾遊如飛,轉身,然後像大劇院芭蕾舞女演員那樣優美地飛旋騰空,便會稱這種鯨動作優雅絕倫。為了拍攝到最好的照片,太平洋鯨基金會建議使用帶80~200毫m可變焦距透鏡的35毫m單鏡片反射式照相機,膠卷使用ASA感光度在100以上的印製膠片或幻燈片,快門速度控製在1/500秒以上,便可以把鯨的運動“定格”下來

據生物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座頭鯨用以交流的“歌聲”中包含有人類語言要素。不過盡管研究者認為鯨在本質上尚未擁有自己的語言,但他們還是發現了座頭鯨歌聲與人類語言之間的相似之處。

研究小組負責人玲木真田告訴記者,人類和鯨都是用抽象的聲音單位進行交流的。這些聲音單位通過不同等級的結構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組成的;一個段落是由句子組成的;一個句子是由分句組成的一樣,以次類推,它們都位於不同的層麵的。

他還補充說:“就座頭鯨的歌聲而言,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組成的;一個旋律是由一個個短語組成的;一個短語則是一個個音符組成的。”將所有這些要素歸納起來看,就會發現座頭鯨有某種類似自己語法的東西,這就好象句子中的詞彙按語法的排列順序一樣。

玲木和他的同事約翰·布克、彼得·提阿克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序,通過該程序將鯨的歌聲分成小段並轉換成數學模型。而後,通過一種信息理論技術分析每個符號的平均信息量,對其複雜性和結構進行數量化。

電腦分析和人工觀察都發現鯨的歌不但有層次分別,還能夠在每秒內傳遞大量信息。一般,人類每說出一個詞就傳達出1比特信息,甚至更多。但鯨是在水中進行交流的,而且通常都是長距離的,由於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空氣中的四倍,因此水有助於“歌聲”的傳播。

馬薩諸塞斯大學研究合作人詹妮弗·m克西斯·歐德斯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利用信息理論對鯨的歌聲進行研究的人。她告訴記者:“我非常讚同這一新發現。我目前正在用信息理論對座頭鯨的交流進行研究,而且我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她也認為水生動物的歌聲和聲音不能用現有的語言來分類,她和玲木都承認他們還無法了解鯨歌聲的含義,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玲木說:“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一點東西。(座頭鯨)歌手通常都是雄性,而這些歌很可能是求偶的表白。歌的種類則隨著求偶季節而不斷發展,並且一個族群的所有動物似乎都用的是同一首歌。也就是說座頭鯨是在互相學習的。不過關於這一點的細節尚不清楚。而這些歌的意思也不清楚。”

獨角獸之謎

清代南懷仁所著《坤輿圖說》一書中有:“獨角獸,形大如馬,極輕快,毛色黃。頭有角,長四五尺,其色明,作飲器能解毒。角銳能觸大獅,獅與之鬥,避身樹後,若誤觸樹木,獅反齧之。”國外早期的動物誌中也有獨角獸動物。這些動物的圖形都畫得像馬,但實際動物誰也沒有看見過。後來人們逐漸了解到,這獨角獸實際上是指北極海域的一角鯨。

一角鯨是生活在北冰洋較深水域的一種小型齒鯨類,雄性有5m長,900~1600千克重,雌鯨略小。雄鯨的上頜有二枚齒,惟左側一枚按逆時針方向成螺旋狀朝前生長,長者可以達3m,豎起來幾乎相當於兩個人接起來一樣高。西歐在17世紀前一直把它的牙誤以以是它的角,故名一角鯨或獨角鯨。在獸類中以大象的象牙最大、最珍貴,但遠不如一角鯨的齒長而奇特。這牙像摩圓柱一樣呈螺旋狀,又像輕劍一樣尖銳而鋒利,簡直是一支被磨快的長矛。

由於這種的牙齒在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過去的人們都把它當成魔杖,西歐用它來製藥,說它是能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使它蒙著幾多神秘色彩,身價百倍,價格非常昂貴。據說,當年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用一對一角鯨牙交給兩位大日爾曼封疆諸侯,以償還所欠的一大債務。1559年威尼斯人出價3萬威尼斯金幣想買其中一枚,但未成交。諸侯們把這牙保存起來作為靈丹妙藥,如果氏族中有人命在垂危,家族的代表都集合起來,監督著從長牙上鋸下一點給病人吃。

1611年英船把一枚牙帶到君士坦丁堡,有人願出兩萬英磅購買它,貨主未賣。法蘭西王後凱瑟琳在16世紀中期與法蘭西皇太子結婚時,她的叔叔克蒙特七世教皇,送給他的一份厚禮,就是一枚用一角鯨的牙製成的頭飾。西歐稍大一些的領主,餐桌上都要放一根一角鯨的牙,認為它是一個能排毒的魔棒,隻要在含有毒藥的食物或飲酒中,放入這種角,毒物便很快變黑、起泡,毒性隨之消失,當時富貴階層不耗巨資來買這神奇的角。在曆代國王的餐桌旁,有專門侍從擎著它。還有的將它裝飾在國王的寶座上,或作成珍貴的手杖,或用做帝王所乘車上的華蓋支杆,成為權勢的象征。

一角鯨的角到底有什麼用處,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有人認為一角鯨棲於千裏冰封的北極,這角用來破冰以利呼吸;有的認為是用於海底翻砂覓食的工具;也有的說,鯨回聲定位時作為發射超聲波的天線用;還有的說雄鯨用作統領鯨群,就宛如牧羊人用的趕羊鞭;有的認為是用做攻擊船隻的工具,或用來使身體散熱、調節體溫等。但人們發現,一角鯨是以烏賊、魚等遊泳生物為食,並不需要翻沙,它也不攻擊船隻,而且雌鯨沒有這種齒不照樣活得很好麼?所以多數人認為這長牙不過就像公雞的雞冠和獅子的鬃毛一樣是雄鯨的第二性征而已,在生殖季節這牙還用於爭雌鬥爭,鯨體身上常有傷疤就是證明。有的科學家檢查了39隻雄鯨,有24隻的長牙都折斷了,有的雄鯨身上有60多處傷疤,有一隻被檢查的雄鯨下頜有一段9厘米長的斷牙,顯然是被刺進去的,說明它們的廝殺還是相當激烈的。

但是仍有些問題不好回答,如它的牙齒為什麼隻有左側的一枚延長,而不是右側一枚或者統統都一樣延長?為什麼一定要長成螺旋狀,這螺旋狀為什麼一定是朝左旋而不是朝右旋呢?對此,還有待作進一步的研究。

在北冰洋寒冷的海域裏,生活著一種嘴裏長牙的怪獸,那根牙足的二三m長,從牙根到牙尖還有一條螺旋狀的溝,自右向左旋轉而上。這就是的一角鯨。

跟它的大牙比起來,它的雙眼和翻轉的嘴就比較小了,都位於它的長牙下麵不像其他鯨,它們沒有背鰭,隻有一個低低的脊背。沒有背鰭對一角鯨來說不是缺點而成了它躲避敵人的長處。平時,一角鯨活動在北極靠近冰層的附近,如果有殺人鯨想吃它們,它們就飛快地遊到冰層下,殺人鯨由於有高高聳立的背鰭,不敢追入冰下,害怕弄傷背鰭,隻好卻步。最大的一角鯨有1700多千克,形狀像一頭大白鯨,它們長有近10厘米厚的脂肪,可以抵禦北極地區的寒冷。

一角鯨是群居動物,它們常常10~100隻成群遊蕩在北極周圍的水域,追逐魷魚和格陵蘭大比目魚,這兩種動物都是它們最愛吃的。至於它們怎麼捉到食物,就沒有人知道了。在遊蕩中,它們還不斷地互相通信,發出尖叫、顫音、口哨聲及滴答聲。如果你處身其中,你就會發現它們發出的聲音簡直就是震耳欲聾。難怪有人說它們用很大的聲音將獵物震昏後吃掉。

關於一角鯨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在中世紀的歐洲,有錢人對一角鯨的牙著了迷,他們把一角鯨的牙當成了傳說中獨角獸的角,認為它是靈丹妙藥,可以醫治百病,用來做成酒杯,可以檢驗食物或酒中是否有毒。或者用它來做成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

但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才不這樣迷信,他們把它叫做屍體鯨。因為它常常腹部朝上,躺著一動不動,就像一具鯨的屍體。它隻不過是愛斯基摩人的一種不怎麼好的獵物罷了。當地人看中的是它的皮和皮下的鯨油,一角鯨的皮很好吃,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北極寒冷,缺少水果和蔬菜,鯨皮是個很好的替代品。鯨油可以用來照明和取暖,至於肉嘛,由於不怎麼好吃,除非萬不得已,當地人是不會吃它,隻好用來喂雪橇狗了。過去,一角鯨的牙隻不過是一種做魚叉和矛頭的好材料,可是,當歐洲人把它當成寶後,一角鯨的牙就成了它喪命的主要原因。現在,一角鯨的數量正在急劇下降,人們不得不把它列入保護之列了。

一角鯨其實叫一齒鯨更恰當些,因為雄一角鯨有那麼一枚神秘的長牙。本來,在胚胎期的一角鯨有16隻牙,但這些牙好像停止了發育,到出生時,多數牙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顎的兩枚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藏於上頜中,隻有雄鯨左側的一隻才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杆一樣伸出嘴外。

那麼這個長牙用來做什麼呢?有人認為雄一角鯨在繁殖季節裏用長牙進行決鬥,爭奪配偶;有人說長牙中空,可能是它們聽覺係統的一部分,長牙在同族的聽覺對抗中起著傳播聲波的作用;也有人說一角鯨不是哺乳動物嗎,它要呼吸,如果它在冰層下來不及遊到呼吸孔,它就可以用長牙鑿一個冰洞呼吸空氣;還有人說它隻不過是枚牙,是它的第二性征,就像男人長胡子一樣。但是,這些說法都隻是人們的猜測,因為一角鯨和它的近親白鯨都棲息在遙遠而寒冷的北極海域,想研究它們並不容易。以前曾有科學家捕到幾條一角鯨,給它的長牙上帶上無線電監測器後放掉,但不幾天,這些鯨就神秘地逃出了科學家的監控,消失得無影無蹤,留給人的隻是更多謎。

深海巨蟒之謎

曾多次阻遏丹麥大軍入侵英倫的英格蘭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是公元9世紀智慧而博學的一位大帝,關於傳說中的海洋巨蟒,他曾在他的羊皮紙簿中這樣寫道:“在深不可測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經沉睡了數個世紀,並將繼續安枕在巨大的海蟲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蟲的火焰將海底溫暖,人和天使都將目睹,它帶著怒吼從海底升起,海麵上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

阿爾費雷德大帝在羊皮紙中所提到的北海巨妖,也就的北歐傳說中至少有30米長的巨大海怪,或稱海洋巨蟒。傳說它們平時伏於海底,偶爾會浮上水麵,有的水手會將它的龐大軀體誤認為是一座小島。這種海怪威力巨大,據說可以將一艘三桅戰船拉入海底,因而說起這種海怪,人們總是毛骨悚然、談之變色。那麼這個看似言之有據的傳說究竟是真是假呢?

一個叫索羅門·阿連的船長聲稱自己曾親眼見過傳說中的海洋怪獸,他說那是在1817年的8月,地點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港海麵上。他這樣描述了當時的場景,“當時,像海洋巨蟒似的家夥在離港口約130米左右的地方遊動。這個怪獸長約40米,身體粗得像半個啤酒桶,整個身子呈暗褐色,頭部像響尾蛇,大小如同馬頭。它在海麵上一會兒直遊,一會兒繞圈遊。它消失時,會筆直地鑽入海底,過一會兒又從180米左右的海麵上重新出現。”我們不能確定,他所說的到底是真是假,但是同一條船上的其他人也聲稱自己見到過巨蟒,那麼這個人又是誰,他當時有看到了什麼呢?

還見到過海洋巨蟒的人是和索羅門·阿連船長同一條船上的木匠馬修和他的弟弟達尼埃爾及另一個夥伴,他們說他們遇到巨蟒市正乘坐一條小艇在海麵上垂釣。馬修之後回憶說:“我在怪獸距離小艇約20米左右時開了槍。我的槍很好,射擊技術也不錯,我瞄準了怪獸的頭開槍,肯定是命中了。誰知,怪獸就在我開槍的同時,朝我們遊來,沒等靠近,就潛下水去,從小艇下鑽過,在30多米遠的地方重又浮出水麵。奇怪的是,這隻怪獸往下潛時並不像魚類那樣有幅度的往下遊,而是做垂直方向的下沉。我是城裏最好的槍手,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射中了目標,可是海洋巨蟒似乎根本就沒受傷。當時,我們嚇壞了,趕緊劃小艇返回到船上。”如果說這條船上的人說的都是假的,可還有人聲稱也見過這樣的場景。

時間精確到1851年1月13日的清晨,發現者所說當時航行在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附近海麵的美國捕鯨船“莫儂加海拉號”的一名海員,他在桅杆上瞭望時驚呼起來:“那是什麼?從來沒見過這種怪物!”船長希巴裏聞訊奔上甲板,舉起單筒望遠鏡向遠處看去:“唔,那是海洋怪獸,快抓住它!”隨即,從船上放下三條小艇,船長帶著多名船員手執鋒利的長矛、魚叉,劃著小艇向怪獸駛去。那隻怪獸是個身長30多米的龐然大物,單單是頸部的粗細就有幾米,而它身體最粗的部分竟達10米左右。該獸頭部呈扁平狀,有清晰的皺褶,背部為黑色,腹部則為暗褐色,中間有一條不寬的白色花紋。這隻怪獸在海中遊弋起來像一條大船,讓大家都看的目瞪口呆。

當微小的小艇快靠近那隻巨大的怪獸時,船長一聲令下,十幾隻魚叉、長矛立即向怪獸刺去,頓時,血水四濺,突然受傷的怪獸在大海裏掙紮、翻滾,激起陣陣巨浪。船員們冒著生命危險,與怪獸殊死搏鬥,最後怪獸終因寡不敵重,力竭身亡。船長將怪獸的頭切下來,撒下鹽榨油,竟榨出10桶像水一樣清徹透明的油。讓人感到遺憾的是,“莫儂加海拉號”在返航途中遭遇海難,說以向大家講述這個奇遇的是幸存的幾個。

1848年8月6日英國的戰艦也經曆過這樣的海洋奇遇,當時的英國戰艦“迪達爾斯號”從印度返回英國時途經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當從好望角向西駛去約500公裏時,瞭望台上的實習水兵薩特裏斯突然大叫了起來:“一隻海洋怪獸正朝我們靠攏!”船長和水兵們急忙奔到甲板上,隻見在距戰艦約200米處,那隻怪獸昂起頭正朝著西南方向遊去,這隻怪獸僅露出水麵的身體便長約20多米。當時的船長拿著望遠鏡仔細的觀察了那隻怪獸,並把當時發生的一切都詳細的記載在當天的航海日誌上,並親手繪製了一張海洋怪獸的圖像。

這種關於海洋怪獸的目擊事件不僅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發生過多次,在瀕臨北極或者南極的海域也時有發生。1875年,一艘英國貨船在距南極不遠的洋麵發現海洋巨蟒,當時,它正與一條巨鯨在搏鬥。1877年,一艘豪華郵輪在格拉斯哥外海發現巨蟒,在距郵輪200多米的前方水域,巨蟒在回旋遊弋。1910年,在臨近南極海域,一頭巨蟒還向一艘英國拖網漁輪發出攻擊。1936年,在哥斯達黎加海域航行的定期班輪上,8名旅客和2名水手曾目擊海洋巨蟒。1948年,在南太平洋航行的4名遊客,看見的海洋怪獸不僅身長30多米,而且背上有好幾個,在其他傳說中的巨蟒身上沒有見過的瘤狀物。

有傳言說在20世紀初,還有人還專門建造過一隻特別的探險船,目的就是為了捕獲傳說得沸沸揚揚的海洋巨蟒。探險船上還裝備了能吊起數噸重物的巨大吊鉤,以及長達數千米的鋼纜,同時船上還特別準備了12頭活豬作為誘餌。可惜該船遠赴大洋幾經搜索,終因未遇海洋巨蟒而悻悻而歸。迄今為止,人們對於這種海洋怪獸的底細還一無所知,它們的神秘身份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海底城市之謎

1969年,美國兩位作家羅伯特·費羅和米歇爾·格蘭門裏為體驗生活,來到巴哈巴群島的比密裏參國海底探險活動,他們在比密裏島北岸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片由石頭像擺成的幾何圖形,這些石頭呈矩形排列,全長約250米。同年7月,另一個考古探險家特羅納和潛水員又在該島以西的海中發現了一組大石柱,這些石柱有的橫臥海底,有的直立在水中。後來據推測,這些城市遺址建築在一萬至一萬二千年前,它說明這兒曾經存在一座先進的城市。

這次發現引起了世界轟動,也促使許多人開始了尋找傳說中的海底城市的行動,其後又傳出了幾個發現海底建築的傳聞。

據報道,1985年,美國國家海洋學會的羅坦博士駕駛一個小型深潛器,攜帶一部水下攝影機對大西洋底進行考察。當他潛到約4000米深處時,眼前出現了一幅令人驚異的奇妙景象:麵前是一個海底莊園,那是一座金碧輝煌的西班牙式水晶城堡。連道路也全部采用類似大理石的水晶塊鋪設而成。在圓形建築物頂上,安裝著類似雷達的天線,但城市中看不到一個人影,羅坦博士連忙用水下攝影機搶拍鏡頭,但突然湧來一股不明海底湍流,把他和深潛器推離了這個美麗的海底城市。此後,羅坦博士再也找不到這座海底“水晶宮”了,更遺憾的是,他搶拍下來的鏡頭也模糊不清,隻能隱隱約約看到水下城堡的影子。

1992年夏天,據說一群西班牙采海帶的工人,在隻有幾十米深的海中看到一個龐大的透明圓頂建築物。1993年7月,英美一些學者又聲稱在大西洋百慕大約1000米的海底發現了兩座巨型“金字塔”。據他們說,發現的金字塔是用水晶玻璃建造的,寬約100米,高約200米。然而,當人們聞訊而再次返回這些地點時,這些傳說的海底建築都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巨人島之謎

我們一般的人在青年時代,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過到了成年以後就不再長高了。奇怪的是有些人在去過一個小島之後就會再長高幾厘。其實在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很獨特的島,島上的居民長得非常高大。而且從島外來的遊客,隻要住上一個時期,也會長高幾厘米。正是由於島的這種“秉性”,才會被人稱為“巨人島”。也被譽為:“能使人長高的島”。

在遙遠的西印度群島中,有個島在浩瀚的加勒比海上,叫做 “馬提尼克島”。島上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當地的居民一個個身材高大,而到這個島上定居的外地人,哪怕是已經不再長高的成年人,也都會無例外的再長高幾厘米。而且不僅是人,連島上的動物、植物和昆蟲的體積也相當大。特別是這個島的老鼠竟長得像貓一樣大。

有一個記者在遊覽了這個島之後寫到:來到這裏,就仿佛進入了童話中的巨人世界,男的身高兩米多,這裏十幾歲的男孩比島外的普通的成年人還要高很多。在他們的眼中,我們好像是從小人國來的。用驚奇的眼光向下圍著我看,就好象我是一個玩物。” 這個小島上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

因為這種現象,巨人島之謎吸引許多的科學家不遠萬裏來到該島進行長期的考察和勘測,並且提出了許多假說和猜測。

有人認為,可能有一隻飛碟或是其他天外來物墜落在這個島上,從而使該島產生一種不明的輻射光能讓生物迅速增長。

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個海島上一定埋藏著很多的放射性礦物。而這種放射性物質能夠使人的內部機能發生某種特別的變化,因而導致人體增高。

還有一些科學家發表了新的觀點:認為這裏地心引力很小才使讓人的身體長高。原因是前蘇聯的兩名宇航員在飛船脫離軌道後在其的複合體中困留了長達半年,最後獲救後每人的身高都增加了三厘米,而就是因為失重和引力減少的作用。

可是這幾種理論都不能讓人信服。因為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有不明物體落在這個島嶼上,就算是有也無法證明就和讓人長高有關。如果因為放射性物質的作用會使人長高,為什麼長年生活和工作在放射性物質旁的人不會長高。如果引力小就會使人長高,為什麼地球上別的引力也很小卻沒有形成第二個巨人國?

對於巨人島,科學界也不能給出一種很合理的解釋,至今也沒破解這上謎,或許這隻是自然和地理搞的鬼,不過是誰也無法說的清楚的。

深海美人魚之謎

在18世紀中葉,英國倫敦曾經舉辦過轟動英倫三島的美人魚標本展覽。隨後,在美國紐約舉辦了同樣的展覽,同樣引起了全美的轟動。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標本叫“菲吉美人魚”。事後,經有關科學家查驗,這個所謂的美人魚標本是猴子和魚的結合。

於是,很多人對美人魚是否存在表示懷疑。挪威生物學家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說:“他們賦予美人魚優美的嗓音,告訴人們她們是傑出的歌手。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一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埃利克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生物界人士的看法。然而,埃利克的觀點未必正確。

前不久,俄羅斯科學院的維葛雷德博士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1962年,一艘蘇聯的貨船在古巴外海莫名其妙地沉沒了。由於船上載有核導彈,蘇聯派出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包括維諾葛雷德博士在內)的探測艦,前去搜尋沉船,試圖撈回核導彈。

探測艦來到沉船海域,利用水下攝影機巡回掃描海底。突然,有一個奇異的怪物闖入鏡頭:它像是一條魚,又像是一個在水底潛泳的小孩,頭部有鰓,周身裹著密密的鱗片。當它遊向攝影機時,用烏黑淘氣的小眼睛望著攝影機,顯得十分好奇。探測船上,圍在熒光屏前的科學家和軍事專家們無不驚得目瞪口呆。

為了捕捉這頭怪物,他們把用來捕捉海底生物的一座實驗水槽沉放在攝影機視場內的海床上。沒過多久,怪物再次出現,當它鑽進水槽準備攫取魚食時,艦上的工作人員便迅速地把水槽吊上艦。水槽的門被打開時,先是聽到一陣像海豹似的悲鳴聲,接著又看到一隻綠色小手從槽內伸出。等到把怪物全部拉出水槽時,人們才更清楚地看到,這是一頭O.6米長的人魚寶寶,全身覆蓋著鱗片,頭部有一道骨冠,雙眼惶恐地瞪視著周圍的人。在場的人有的說這是“海底人”,但更多的人認為這就是人們一直在尋找的美人魚。

從古至今,美人魚一直是熱門話題。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侖的史學家巴羅索斯在《古代曆史》一書中就有關於美人魚的記載。

17世紀時,英國倫敦出版過一本《赫特生航海日記》,其中寫到:美人魚露出海麵上的背和胸像一個女人。它的身體與一般人差不多大,皮膚很白,背上披著長長的黑發。在它潛下水的時候,人們還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在尾巴上有像鯖魚一樣的許多斑點。

我國的史書中也不乏有關美人魚的記載。宋代的《祖異記》一書中就對美人魚的形態作了詳細描述:宋太宗時,有一個叫查道的人出使高麗(今朝鮮),看見海麵上有一“婦人”出現,“紅裳雙袒,髻發紛亂,腮後微露紅鬣。命扶於水中,拜手感戀而沒,乃人魚也”。宋代學者徐鉉的《稽神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為探索美人魚是否存在這一研究課題,近幾十年來,海洋生物學家、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提出了許多假設。

挪威華西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萊爾·華格納博士認為,美人魚確實存在,“無論是曆史記載還是現代目擊者所說,美人魚都有共同特征,即頭和上身像人一樣,而下半身則有一條像海豚那樣的尾巴。”

此外,據新幾內亞人士所述,美人魚和人類最相似之處就是它們也有很多頭發,肌膚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類女性一樣,並抱著小人魚喂乳。

英國海洋生物學家、英國學士院會員安利斯汀·愛特博士則認為,“美人魚可能是類人猿的另一變種,嬰兒出生前生活於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遊在水裏,因此,一種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類人猿動物存在,並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美國也有部分學者讚同這一說法,認為這是目前尚未報道的“海底人”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