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與蛾的相似之處就在翅、體和足上均覆以一觸即落的塵狀鱗片。與蛾相異之處是蝴蝶白天活動、色澤鮮豔或圖紋醒目。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大概是蝶的觸角呈棒狀,休息時翅折疊與背垂直。它們的生活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多數蝴蝶的幼蟲和成蟲以植物為食,通常隻吃特定種類植物的特定部位。
形態特征
蝴蝶的觸角粗壯,翅膀寬大,它們在停歇時雙翅會豎立於背上,體和翅被扁平的鱗狀毛覆蓋,腹部瘦長,白天活動。在鱗翅目158科中,蝶類有18科。蝶類成蟲吸食花蜜或腐敗液體;多數幼蟲為植食性。大多數種類的幼蟲以雜草或野生植物為食。少部分種類的幼蟲因取食農作物而成為害蟲。還有極少種類的幼蟲因吃蚜蟲而成為益蟲。蝶類翅色絢麗多彩,人們往往作為觀賞昆蟲。蝴蝶漂亮的翅膀就像一件雨衣,鱗片裏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
發育過程
蝴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受精卵
蝴蝶的卵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麵有蠟質殼,可以防止水分蒸發,一端有細孔,是精子進入的通路。蝴蝶的品種很多,其卵的大小也有差別,蝴蝶的卵一般產在幼蟲喜食的植物葉麵上,為幼蟲準備好食物。
幼蟲
當蝴蝶卵進化為幼蟲時,就開始進食,它們會吃掉大量植物葉子。幼蟲多為肉蟲,少數為毛蟲。蝴蝶危害農業主要在幼蟲階段。隨著幼蟲生長,一般要經過幾次蛻皮。
蛹
幼蟲成熟後就會變成蛹,一般在植物葉子背麵隱蔽的地方,用幾條絲將自己固定住,之後直接化蛹,無繭。
成蟲
待幼蟲逐漸成熟後,就會從蛹中破殼而出,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使翅膀幹燥變硬,這時的蝴蝶無法躲避天敵,屬於危險期。翅膀舒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蝴蝶的前後翅不同步煽動,因此蝴蝶飛翔時波動很大,姿勢優美,所謂“翩翩起舞”,來源於蝴蝶的飛翔。成蟲以花蜜為食物,有的品種也吸食自然溢出的樹汁、水中溶解的礦物質等。一般的蝴蝶會在的交配產卵後,在冬季來臨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種會遷徙到南方過冬,遷徙的蝴蝶群非常壯觀。
分布範圍
全球記載的胡寫種類約有17000種,中國約占1300種。蝴蝶的數量以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出產最多,其次是東南亞一帶。世界上最美麗、最有觀賞白蛺蝶價值的蝴蝶,也多出產於南美巴西、秘魯等國。而受到國際保護的種類,多分布在東南亞,如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在同一地區、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濕濕度環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相應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種群。中國雲南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在亞洲,台灣和海南也以蝴蝶品種繁多著名。
蝴蝶的取食
通常情況下,蝴蝶幼蟲咬破卵殼孵化外出以後,有些種類會略事休息,然後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種類(例如紅眼竹弄蝶)則先行取食卵殼,然後取食植物。還有一些種類的蝴蝶還需取食每次蛻皮時所蛻下來的舊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緣豆粉蝶等。
蝴蝶幼蟲的取食現對象因其品種而各有不同,大多數幼蟲嗜食葉片;有些種類,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還有一些種類蛀食嫩莢或幼果,例如豆莢灰蝶蛀食嫩豆莢,梔子灰蝶蛀食梔子幼果。除此之外,還有少數灰蝶科的幼蟲是肉食性的,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專以竹蚜為食,這種肉食性的種類在蝶類中是並不多見的益蟲。
蝴蝶在取食時,如果是在幼蟲初期,會直接啃食葉肉,並將其上表皮殘留下來,形成玻璃窗樣的透明斑,以後幼蟲食葉穿孔,或自葉緣向內蠶食。隨著蝴蝶幼蟲的逐漸成長,其食量也越來越大,倘若在一株植物上蟲口密度很大,則全株被啃食一空。
大部分的蝴蝶以花蜜為食,這些蝴蝶不僅隻吸花蜜,而且愛好吸食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例如藍鳳蝶嗜吸百合科植物的花蜜;菜粉蝶嗜吸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蜜;而豹蛺蝶則嗜吸菊科植物的花蜜等等。還有一部分不吸食花蜜的蝴蝶,如竹眼蝶吸食無花果汁液,淡紫蛺蝶吸食病櫟、楊樹的酸漿。
活動和棲息
蝴蝶幼蟲的活動和棲息習性因其蟲種而各不相同。從活動時間來看,一般種類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時出來活動。但也有例外的,有些種類(如菜青蟲等)是在白天活動的,也有一些種類(如許多弄蝶幼蟲)是夜出活動的。
從其活動的規律上看,群棲性的蝴蝶幼蟲在取食和棲息活動上是保持一致的,它們都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棲息,中華虎鳳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類如蕁麻蛺蝶的幼蟲經常數十成群地在蕁麻枝葉間吐絲做成亂網,猶如蜘蛛那樣匿居其中,借以防禦外敵,而且同時取食和棲息,頗有規律。蝴蝶在幼蟲時期的棲息場所非常隱秘,因此,即使刻意到野外尋找,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5.蜻蜓
蜻蜓
蜻蜓經常出現的地方就是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當然,它們還常出現在國畫、油畫、散文、電影、醫藥和動漫等領域,為我們熟知的昆蟲。
外形特征
蜻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昆蟲,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複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蜻蜓成蟲與其幼蟲的構造頗為一致,但大小差別卻有懸殊,翅展從最小的1.8公分到最大的19.3公分。
分布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蜻蜓:如藍麵蜓多分布於浙江、四川等省;長痣綠蜓分布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有分布;玉帶蜻僅產於我國,主要分布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
生活習性
蜻蜓通常生活在池塘或河邊,幼蟲在水中發育。成蟲在飛行中捕食飛蟲,食蚊及其他對人有害的昆蟲,但食性廣,所以不能靠它專門防治某種蟲害。已知蜻蜓種類不超過5000種。
蜻蜓還處在幼蟲時期是以鰓呼吸。常靜息不動,獵物靠近時方射出能纏卷的唇以捕捉之。發育過程中蛻皮8~15次,蛻皮次數在種內與種間均有所不同,無蛹期。從卵孵出後數分鍾,第一齡稚蟲的鞘狀表皮即裂開,釋出蜘蛛狀的第二齡稚蟲,早齡稚蟲取食小甲殼動物和原生動物等水生動物;後期稚蟲食搖蚊幼蟲、水生甲蟲和螺類,甚至小魚。翅芽在早期出現,隨著蛻皮次數的增多而長大。蜻蜓幼蟲成長到最後一齡時,體內的器官也已經發育成熟,幾天後爬出水麵,蛻皮而露出成體,由於蜻蜓“日落後離水,日出前起飛”,所以很少見到其羽化。
6.螳螂
螳螂
螳螂按其形體上講,它屬於中至大型昆蟲,頭部呈三角形,且活動自如,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的品種大約有1585種,中國約有51種,其中,廣斧螂、歐洲螳螂、南大刀螂、中華大刀螂、北大刀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
外形特征
螳螂的身體呈長形,常見的有綠色、褐色,也有帶花斑的種類。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於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一隻螳螂的壽命約有6~8個月左右,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一些螳螂具有肉食性,專門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螳螂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螳螂,有時還會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本身就具有保護色,在不同環境下,還並有擬態,能與其所處的環境顏色相似,可以有效捕食多種害蟲。
螳螂隻食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自己的獵物。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於植叢中而非地麵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螳螂是凶殘的,雌蟲在交尾後常吃掉雄蟲,卵產在卵鞘內可保護其度過不良天氣或天敵襲擊,卵數約200個,若蟲會同時全部孵出,常互相殘殺。
雌性螳螂無論是從食量、食欲或是捕捉能力等方麵,均大於雄性,因此,雄性有時會有被吃掉的危險。雌性的產卵方式特別,既不產在地下,也不產在植物莖中,而是將卵產在樹枝表麵。交尾後2天,雌性一般頭朝下,從腹部先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後在上麵順次產卵,泡沫狀物質很快凝固,形成堅硬的卵鞘。第二年夏天來到的時候,會有數百隻若蟲從卵鞘中孵化出來,若蟲蛻皮數次,便發育為成蟲。
7.蟑螂
蟑螂多為黑褐色,身體呈扁平狀,頭小,能活動。觸角長絲狀,複眼發達。翅平,前翅為革質後翅為膜質,前後翅基本等大,覆蓋於腹部背麵;有的種類無翅。蟑螂不善於飛行,能疾走,屬於不完全變態,產卵於卵鞘內,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在野外或室內。
蟑螂源起於泥盆紀,屬於腐食動物,喜好晝伏夜出,多居住在洞穴內。經得起酷熱及嚴寒的考驗,至今分布都很廣泛。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誌留紀出現於地球上。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各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最讓人驚訝的是,一隻被摘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後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饑餓。
習性
蟑螂喜歡在潮濕、溫暖、食物豐厚,且多縫隙的環境下生活,這就是它們孳生所需要的4個基本條件。但凡有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地方都具備以上4個條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萬戶的衛生害蟲。
溫暖潮濕的環境是蟑螂最喜歡的,不難發現,不管在飯店、家庭,還是在火車、輪船上,廚房總是侵害最嚴重的場所。就是在廚房,它們一般也喜歡棲居在靠近爐灶、水池的地方。
蟑螂是夜行動物,喜暗怕光。它們白天都隱藏在陰暗的角落裏,如室內的家具、牆壁的縫隙、洞穴中和角落、雜物堆中。等到晚上,特別是在人關燈睡覺之後才出外活動,或覓食,或尋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時中,約有75%的時間都是處於休息狀態。
蟑螂的身體很扁,非常適合鑽縫藏洞,它們可以躲進很窄小的縫洞中。例如德國小蠊的成蟲和若蟲可躲進僅1.6毫米的縫隙,懷卵的雌蟲也可在4.5毫米寬的縫隙中棲居。當蟑螂在縫隙中棲息時,足會緊貼著身體,尾須平伸或與支撐麵接觸,觸角常伸向外麵,不時揮動,保持警戒狀態。
蟑螂在冬季時,多集居在廚房裏,緊挨爐灶和暖氣片等熱源附近棲居和活動。到了盛夏高溫季節,廚房溫度過高,它們分散遷移到別處,因而廚房的蟑螂密度反降低,但分布擴大。
部分蟑螂有群居性。我們經常可以在一個棲息點上看到幾十,甚至幾百個蟑螂聚集在一起,這主要是由於信息素的誘集作用。蟑螂的成蟲和若蟲都能分泌一種“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腸墊所分泌,可隨糞便排出體外。在蟑螂棲居的地方,常可見它們糞便形成的棕褐色糞跡斑點,糞跡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以得出,若想在日常生活中防治蟑螂出現,最重要的是搞好衛生、清除蟑跡。
食性
蟑螂屬於雜食性昆蟲,它們的食物種類非常廣泛。包括米飯、麵包、蛋糕、瓜果,以及各種飲料,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麵製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習性,在各種植物油中,香麻油對它們最有引誘力,所以有些地方稱它們為“偷油婆”。在食糖中,紅糖、飴糖對它們的引誘力最強。蟑螂除了擁有較廣泛的食品喜好外,還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倉庫、貯藏室等處,它們可啃食棉毛製品、皮革製品、紙張、書籍、肥皂等等。一些蟑螂還喜好在室外的垃圾堆,或是廁所以及陰溝等場所,它們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甚而啃咬死動物。
蟑螂能忍耐饑餓,但卻不能忍耐幹旱,因此,水對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為重要。美洲大蠊在隻給幹食不給水的情況下,雌蟲隻能存活40天,雄蟲隻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無食,則雌蟲能存活90天,雄蟲能存活43天。當蟑螂處於缺水的惡劣環境下時,會發生互相殘食的現象,大吃小,強吃弱,特別是剛剛蛻皮的蟲子,不能動彈,表皮又嫩,就成了競相爭食的獵物。
天敵
蟑螂的天敵有很多,例如:蠍子、螞蟻、蜈蚣、蟾蜍、蜘蛛、蜥蜴等。另外,貓、猴子及老鼠也會捕食蟑螂。
8.蝗蟲
蝗蟲是群居型昆蟲,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散居型有蚱蜢、草蜢、草螟、螞蚱。蝗蟲的數量極多,生命力頑強,能棲息在各種場所。在山區、森林、低窪地區、半幹旱區、草原分布最多。幼蟲能跳躍,成蟲可以飛行。蝗蟲大多以植物為食,是作物的重要害蟲,在嚴重幹旱時可能會大量爆發,對自然界和人類形成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