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寶寶需要一天到兩天的時間才能破殼而出,孵出後即表現有取食行為,將嘴放入親鳥口腔,取食成液狀的吐出的甲殼類或魚類食物。開始時,幼鳥藏在親鳥身下;逐漸長大後,幼鳥停留在親鳥體側。企鵝寶寶們從孵化到完全獨立的時間隨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在較小的種要2個月,帝企鵝需5個半月,王企鵝12~14個月。等寶寶們足夠大的時候,寶寶爸爸媽媽們會把它們放在由大群成鳥看管的“寶寶群”裏,就像我們現在的托兒所一樣。
等企鵝寶寶長大了,每年都會有一次脫毛,在此期間企鵝是不能下水的,它們通常會躲在鳥群以外的一個掩蔽地點。企鵝遊泳迅速,用鰭肢作為推進器。需高速前進時,常常跳離水麵,每跳一次可在空中前進1公尺或者更遠,並在此期間呼吸。在陸上則步態笨拙可笑,但前進速度甚快,以前肢為平衡器。它們在岩石上靈活輕盈,亦可以腹部在冰雪上滑行。企鵝們之所以在冰川遍布的南極雪地不會迷路,是因為它們有能借著太陽的位置來定向的本事。
企鵝的食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的食物會隨著種類、所在地理位置以及季節的不同有所變化。大多數較小的南方企鵝以在南極富氧水麵達到很高密度的磷蝦為食,大型的企鵝同時也可以以魚為食物,在水中撲食的時候,由於企鵝是靠肺來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需要到水麵上換氣,例如:帝企鵝在水下潛伏20分鍾左右用以水中捕食,一次最少可以捕6條魚。企鵝的大群體能一天消耗超過幾噸的驚人食物量,出海一次可達數周,成群捕食魚、烏賊和甲殼動物,天敵為豹形海豹或逆戟鯨。紐西蘭和南極附近地區的南非海獅屬和新海獅屬的海獅也是企鵝的天敵。
由於南極的企鵝常常在溫度為零下的水中遊動,所以它們的身體保溫十分重要。水中高速運動又增加熱量的喪失。在陸地上時腳與冰塊密切接觸,它們的皮膚溫度大約在0℃。皮膚溫度之所以這樣低,是因為它們的動脈和靜脈之間存在逆流熱交換係統,使回心的較冷血液從流向末梢的血液中吸收熱量,從而節約體熱。企鵝也具有與鸌類相似的鹽腺。研究證明,帝企鵝也極有可能會感染鸚鵡熱淋巴肉芽腫型病毒病。
含1科企鵝科的企鵝目可以下分為5亞科,而企鵝亞科又有18種分類。從始新世後化石紀錄可以看出企,鵝與鸌形目有共同的祖先。
物種溯源
大家都很好奇企鵝的祖先張什麼樣子、會不會飛?從目前現有的資料來看,似乎企鵝的祖先是不會飛的。1887年,孟茲比爾提出過一個理論,他認為企鵝有可能是獨立於其他鳥類,單獨從爬行類演變進化而來。可能企鵝的鰭翅是由爬行動物的前肢演化而來的,而不鳥類的是翅膀。所以他覺得企鵝根本就沒有過飛行的經曆。後來,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動物化石,它高約1米、體重有9千克,具有兩棲動物的特征。這個發現似乎印證了孟茲比爾的猜測。有人認為1981年,在日本發現的一種類似企鵝的海鳥化石,可能就是現在的企鵝的祖先。
近年,鳥類學家經過對北半球海鴉化石構造的研究之後提出,企鵝的起源可能與距今3000萬年前在美洲沿岸生活的一種海鴉關係密切。這種已滅絕了的海鴉也是一種不會飛行的海鳥。科學家們認為,盡管企鵝與海鴉生活在南北分家的兩個半球上,但它們骨骼形體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不能不讓人懷疑它們的關係。
雖然從以上的論證來看,企鵝的祖先就是一種不會飛翔的動物。但是,有些動物學家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們依據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斷言企鵝的祖先應該是會飛行的。因為從現代企鵝的身體結構上來看,它們依然有可以飛翔的痕跡。
8.啄木鳥
啄木鳥是婦孺皆知的森林益鳥,被稱為森林醫生。因為它們不僅可以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等幼蟲以外,它們鑿木留下的痕跡還可作為森林衛生采伐的指向標。人們對啄木鳥的喜愛可以體現在關於啄木鳥的卡通形象以及同名電影《啄木鳥》上。
啄木鳥
被稱為“森林醫生”的啄木鳥屬於常見的留鳥,在我國分布較廣的種類有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它們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娥、蠢蟲等有害蟲,每天能吃掉大約1500條害蟲。由於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範圍廣,一對啄木鳥在一個冬天之內就可以吃掉大約13.3公頃森林中的90%的吉丁蟲和80%的天牛。
種類與分布
啄木鳥屬於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全世界大約有180種。它們的嘴巴強且直可鑿木;舌頭長且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它們的腳比較短且隻有4個腳趾;尾呈平尾或楔狀,尾羽大都為12枚,羽幹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均可見到。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人們常見的啄木鳥種類是黑枕綠啄木鳥,體長約30厘米,除了雄鳥頭上有紅斑以外它們大都通體綠色。夏季常棲於山林間,冬季大多遷至平原近山的樹叢間,隨食物而漂泊不定。它們經常鳴叫,每次連叫4~7聲,有的在一分鍾內叫5~6次。攀樹索蟲為食,但也到地麵覓食。啄木鳥吃昆蟲大多是在春夏兩季,秋冬兩季還會吃植物。它們通常會在樹洞裏營巢。卵為純白色。終年留居於挪威,有的向東經德國、俄羅斯到日本,南至阿爾卑斯山、巴爾幹半島、東南亞等地。中國除內蒙古外,其餘各地均有分布。除了澳大利亞和新幾亞以外,啄木鳥幾乎分布全世界,但南美洲和東南亞是他們的主要棲息地。大多數啄木鳥一般都會在一個地區定居。但是北美的黃腹吸汁啄木鳥和撲動鴷等一些溫帶地區的啄木鳥屬遷徙性鳥類。
生活習性
啄木鳥以在樹上鑿洞和消滅昆蟲著稱。大多數啄木鳥會以螺旋式地攀緣在樹幹上搜尋昆蟲,並且以此方式在樹林中度過終生;隻有少數啄木鳥在橫枝上棲息,比如在地上覓食雀形目紅頭啄木鳥鳥。多數啄木鳥以昆蟲為食,但有些種類喜歡吃水果和漿果,吸汁啄木鳥一般在特定季節吸食某些樹的汁液。春天,啄木鳥的響亮叫聲,是雄性占領地盤的表示,加以常常啄擊空樹,或偶爾敲擊金屬而使聲響擴大;在除春天以外的其他季節中,啄木鳥則通常是比較安靜的。幾乎沒有見過啄木鳥群居在一起,一般都是獨棲或成雙活動。
啄木鳥的形體大小因它們的種類不同會有很大的差別,從十幾厘米到四十多厘米不等。如有長約十幾厘米的絨啄木鳥,也有長約四十幾厘米的北美黑啄木鳥。啄木鳥能夠在樹幹和樹枝間以驚人的速度敏捷地跳躍。啄木鳥之所以能夠牢牢地站立在垂直的樹幹上,與它們足的結構有關。因為啄木鳥的四個腳趾中,朝前的有兩個足趾,朝後的有一個,而另一個朝向一側,這樣就構成了一個牢固的三角形,它們的趾尖有鋒利的爪子。啄木鳥的尾部羽毛堅硬,可以支在樹幹上,為身體提供額外的支撐。它們通常用喙飛快地在樹幹上敲擊,以尋找隱藏在樹皮內的昆蟲,一旦確定蟲的位置之後,它們堅硬的喙就會飛速的在樹上鑿出一個小洞並急速的用它們長長的舌頭捕捉昆蟲。
橡子啄木鳥主要棲息在北美洲西北部到哥倫比亞地區的範圍內,它們的體長約為20厘米。與橡子啄木鳥體長相似的紅頭啄木鳥,體長大約在19~23厘米。紅頭啄木鳥分布的區域比較廣,在開闊的林地、農場和果園都可看見。紅背啄木鳥產於印度到菲律賓群島的森林地帶。綠啄木鳥產於歐洲氣候溫暖的地區以及非洲大陸。紅腹啄木鳥產於美國東南部的落葉林帶。白嘴啄木鳥既是帝啄木鳥,是已知啄木鳥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產於墨西哥北部。它們的羽毛重要為黑色,翅膀和頸部有白色的斑點。成鳥的體長可達60厘米的雄鳥喙為白色,有紅色的羽冠。帝啄木鳥和特裏斯丹啄木鳥都屬於瀕危動物。屬於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白腹黑啄木鳥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福建等地。
求偶
雄啄木鳥在向心儀的雌啄木鳥求愛時,就會迫不及待地用自己堅硬有力的嘴在空心樹幹上有節奏地敲打,發出像是拍發電報一樣清脆的“篤篤”聲,以此向雌啄木鳥傾訴愛的心聲。
森林醫生啄木鳥
潛藏在樹木中很深的害蟲,會把樹活生生地咬死。隻有啄木鳥才能把它從樹幹中掏出來除掉。因為啄木鳥主要吃食的是像天牛幼蟲、囊蟲的幼蟲、象甲、偽步甲、金龜甲、螟蛾、蝽象、蟥蟲卵、螞蟻等這樣的昆蟲。而隻裏麵大部分都是害蟲,對防止森林蟲害,發展林業很有益處,所以大家都叫它們是“森林的醫生”。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是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的啄木鳥種類。
啄木鳥的舌頭為什麼長在鼻孔裏
為什麼啄木鳥細長且富有彈性的舌頭會長在鼻孔裏呢?原來它們的舌根是一條彈性結締組織,它從下齶穿出,向上繞過後腦殼,在腦頂前部進入右鼻孔固定,隻留左鼻孔呼吸,啄木鳥之所以能把舌伸出喙外達12厘米長。就是因為有這種彈篝刀式的裝置,再加上它們的舌尖生有短鉤,舌麵具粘液,所以啄木鳥把舌能探入洞內鉤捕各類樹幹害蟲成了輕而易舉的事。
啄木鳥為什麼不會腦震蕩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美國加利福利亞的科學家們訓練過一隻啄木鳥,並用2000每秒幀的高速攝像機攝像記錄了他的飛行狀況。其結果是,啄木鳥頭部最大速度達到7m/s,在擊中樹木後在短短0.5毫秒時間減速至零,其向前運動的時間是每次8~25毫秒。減速時承受的加速度達到1500g,也就是說,在這短短0.5毫秒中承受1500倍重力加速度。啄木鳥到底又有什麼特殊的功能或裝置來保證自己的頭部不受損傷呢?
原來,啄木鳥有著十分堅固頭骨,不僅他們的大腦周圍長有一層對外力能起緩衝和消震作用的綿狀骨骼,內含液體,而且它們的腦殼周圍還長滿了具有減震作用的肌肉,能把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使其在啄木時頭部嚴格地進行直線運動。假如啄木鳥在啄木時頭稍微一歪,這個旋轉動作加上啄木的衝擊力,就會把它的腦子震壞。而且盡管它們每天啄木多達102萬次,還能常年承受得起那麼強大的震動力,就是因為它們的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9.蜂鳥
蜂鳥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型的鳥類,它們屬於雨燕目、蜂鳥科,蜂鳥是約600種這類動物的統稱。蜂鳥身體很小,能夠通過快速拍打翅膀懸停在空中,每秒約15次到80次,它的快慢取決於蜂鳥的大小。蜂鳥因拍打翅膀的嗡嗡聲而得名。蜂鳥是世界上惟一可以向後倒著飛行的鳥。它們不僅可以倒飛,還可以向左和向右飛行,甚至在空中懸停。
蜂鳥
飛行時蜂鳥的翅膀振動頻率非常的快,大約在每秒鍾50次以上,當它們飛到四五千米的高空中,時速可達50千米,所以人們很難看到它們。最令人吃驚的是,蜂鳥的心跳每分鍾達到600多次。另外,某些蜂鳥也比喜歡常在一個地方棲息,所以它們也有遷徙的習慣。
紫耳蜂鳥和少數其他種類的蜂鳥與大多的蜂鳥的生活方式不同,它們喜歡成對的生活,而且會共同的哺育自己的小蜂鳥寶寶。大多數種類的雄鳥都以猛飛猛衝的方式保衛占區(占區是它向過路雌鳥炫耀的場所)。雄鳥常在雌鳥前麵盤旋,使陽光反射頸部色澤。占區的雄鳥追逐同種或不同種的蜂鳥,它們還會向大型鳥,比如烏鴉和鷹,甚至向人發出猛衝的攻擊。多數蜂鳥,尤其較小的種類,它們不但會用嘴巴發出嘁嘁喳喳的叫聲。還會在飛行中用尾羽發出嗡嗡、嘶嘶等各種聲音。
蜂鳥擁有所有動物當中最妍美的體態和最豔麗的色彩。蜂鳥這樣一種大自然的瑰寶,連精雕和玉琢的精品也無法同它們媲美,蜂鳥還因自己是世界上最小的鳥,而得到另眼的相對。小蜂鳥是大自然的傑作:輕盈、迅疾、敏捷,優雅、華麗的羽毛--這小小的寵兒應有盡有。它身上閃爍著綠寶石、紅寶石、黃寶石般的光芒,在花朵之間穿梭忙碌的蜂鳥以花蜜為食,但它們卻有能力不讓地上的塵土玷汙它們的衣裳。
讓人類驚歎的是最小的蜂鳥竟然比蝦還小,體重隻有大約2克重,粗細還及不上熊蜂,大小和豌豆粒差不多的卵隻重大約0.2克。它的喙像一根細針,舌頭像一根纖細的線;它的眼睛像兩個閃光的黑點;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輕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雙足又短又小,不易為人察覺;它極少用足,停下來隻是為了過夜;它飛翔起來持續不斷,而且速度很快,發出嗡嗡的響聲。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時,雙翅的拍擊非常迅捷,所以不僅形狀看起來不變,而且懸停在空中是它們看上去毫無動作,像直升飛機一樣。所以如果有人見到它一動不動的在一朵花前地停留,卻突然又飛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飛去時,並不用奇怪它們的舉動。由於它們的嬌小卻又敏捷的身軀,使得許多比它們大很多的鳥類都對它們無奈,有人就見過一隻憤怒的蜂鳥追著一隻比它的體型大上十幾倍鳥類狂啄不停。有時蜂鳥同類之間也會發生激烈的搏鬥。
形態特征
一般蜂鳥的羽毛以藍色或綠色為主,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它們羽毛的顏色會自上而下的淡下去,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一般雌鳥的體羽比雄鳥的體羽暗淡。
生態環境
蜂鳥有著十分廣闊的生活環境,它們的分布可以從高達4000米的安第斯山地一直到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就算是在幹旱的灌木叢林和潮濕的沼澤地,也能見到蜂鳥的身影。
分布地域
人們隻在從南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到火地島,包括西印度群島在內的美洲見到過蜂鳥的身影,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西部最常見的種類蜂鳥種類是黑頦北蜂鳥。隻有紅喉北蜂鳥在北美洲東部繁衍,但是在北美洲東部也可以看到其他種類的蜂鳥的個別成員,它們可能但是來自古巴或巴哈馬群島的鳥類們。
在中國境內沒有蜂鳥的分布,有關蜂鳥的傳言,其實那些是某些取食花蜜時被誤認為是蜂鳥的大型天蛾,如蜂鳥鷹蛾。在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標本室裏,有一個在20世紀初由一位美國傳教士帶到輔仁大學後又傳入師大的蜂鳥標本,全部為隨假剝製標本。盡管經過近百年的陳放,但從其羽毛的光彩可以看出,標本保存得很完好。
新陳代謝
由於蜂鳥翅膀拍打的極為快速,所以它們的新陳代謝也是相當快的。它們的心跳能達到每分鍾500下!蜂鳥每天對食物的消耗量是遠遠大於它們的體重,為了獲取巨量的食物,它們每天必須采食數百朵花。有時候蜂鳥必須忍受好幾個小時的饑餓。有時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它們就不得不在夜裏或不容易獲取食物的時候刻意的減慢新陳代謝速度。它們會使自己進入一種就像冬眠一樣的“蟄伏”期,在“蟄伏”期間它們會降低心跳速率和呼吸頻率,以此減少對食物的消耗量,降低對食物的需求。
繁殖
對於它們的住巢,一般都是由雌鳥單獨築巢,雄鳥並不參與建築巢穴。蜂鳥的巢是杯狀的織物,通常懸掛在樹枝上、洞穴裏、岩石表麵或大型的樹葉上。蜂鳥的卵為白色,一次產非常小的兩個,最小的蛋,隻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量僅0.5克。然後它們或花上15~19天的時間去孵出它們的小寶寶。
飛行速度
蜂鳥有著驚人的飛行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90公裏的時速,甚至可以在俯衝的時候達到100公裏的時速。
驚人的記憶力
長著米粒一樣大腦的蜂鳥,卻有這著相當驚人的記憶力。曾有英國和加拿大的科研人員發現,蜂鳥不但能記住自己剛剛吃過的食物種類,甚至還能記住自己大約在什麼時候吃的東西,所以蜂鳥可以隨意的吃一些自己沒有吃過的東西,以增加新鮮感。曾有報道這樣說看似單薄的蜂鳥,報道說自然界中的蜂鳥都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因為它們不僅能清楚的記住自己曾光顧過哪些鮮花,甚至能判斷出自己光顧那些花朵的大概時間,進而可以根據那些植物的分泌規律重新的尋找它們的食物。這樣,當蜂鳥再次出動的時候,就能做到不再去那些花蜜已經被自己采空的植物上浪費時間。以前人們認為隻有人類才有判斷的能力,現在才知道有的鳥類也可以有這種驚人的記憶力。
加拿大蜂鳥就是一種遷徙的蜂鳥,它們會在每年的冬天從寒冷的落基山脈飛到溫暖的墨西哥地區越冬,它們等到了來年春天再次不遠萬裏地返回落基山繁育後代。科學家因此推測,蜂鳥擁有驚人記憶力的原因是,由於自身個體太小,年複一年的長途跋涉又需要很長時間,它們不能將寶貴的時間花費在尋找食物的工作上。據研究發現,一般的蜂鳥都可以掌握大概八種以下不同類別鮮花的花蜜分泌規律。
壽命
對於蜂鳥壽命的研究資料比較少,大部分專家認為蜂鳥的平均壽命為3~4年。在人工飼養下,蜂鳥壽命可達10年,野外記錄的藍胸蜂鳥的壽命僅有7~8年。
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
由於蜂鳥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的蜂鳥大約有310多種,所以如果隻是概括地說,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似乎不太準確。它們分布於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但是不同種類的蜂鳥,體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厘米,如此看來就不能那麼概括地說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了。而產於古巴的吸蜜蜂鳥的體長隻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約占一半,體重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這樣的蜂鳥才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鳥類,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卵,比一個句號大不了多少。蜂鳥的羽毛大多十分鮮豔,並且閃耀著金屬的光澤。由於蜂鳥可以倒退飛行,垂直起落,而且翅膀振動的頻率很快,每秒鍾可達50~70次,所以它們還被人類親切的稱為“神鳥”、“彗星”、“森林女神”等。
10.信天翁
信天翁
曾經一些迷信的水手覺得如果殺死一直信天遊,必定會招致禍端。因為他們認為信天遊是那些他們曾經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們的亡靈。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的著名詩篇《古代水手的詩韻》正是敘述了在一隻信天翁被槍殺後災難是如何降臨到一艘船上的。然而,還是有許多19世紀的水手仍熱衷於捕食這種鳥類來豐富一下漫漫航途中單調乏味的飲食,並將它們的腳折入煙袋中,將翅膀的骨頭放進煙管裏。信天翁“albatrosss”這個詞來源於從葡萄牙語“alcatraz”,而葡萄牙語“alcatraz”又來詞源於阿拉伯語“al~cadous”,最初任何一種大型的海鳥都被稱作“albatrosss”。
信天翁和本目其他科鳥類的區別在於,它的管狀外鼻孔的位置不是聚合在喙基頂部,而是分別在喙基部的兩側。信天翁科下分為4個屬:“Diomedea”屬,即”大信天翁”,包括6個種類,平均翼展達3米;“halassarche”屬,有9個相對較小的種,通常被稱為“mollymauks”;“Phoebastria”屬,包括4個北太平洋和熱帶太平洋地區的種類;以及由具有相對較長的翅膀的一身深色的烏信天翁和灰背信天翁組成的“Phoebetria”屬。經過近年的調查研究,已被承認的信天翁種類已經從原來的14種增長到現在的21種。
基本特征
形態特征:信天翁的身長約為90~95厘米嘴的前端有,全身白色,頭頂、枕沾橙黃色,翅、肩和尾灰褐色,內側翼上覆羽白色。外形似海鷗。頭大;嘴長而強,由許多角質片覆蓋,上嘴先端屈曲向下;鼻成管狀;頸短;體軀粗壯結實;尾短;信天翁的翅翅膀狹長而寬大,可達55厘米以上,它們的身重約為7~8千克。
生活習性:信天翁一般喜歡夜間出行。善於鳳翔、遊泳,在陸地上也能行走。海麵上休息,繁殖期在岸邊、島嶼等陸地隱蔽處。肉食性,以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他們不能在空中飛翔時捕獲獵物,也不能淺入水下捕食,覓食活動都是在水麵上進行。由於受的生活環境的影響,信天翁的警覺性都比較高,你經常會看見它們隻是單個或成對的出行活動,但是它們安靜的有些詭異。
繁殖:信天翁的繁殖期為大概10~12月。它們喜歡在岸邊、島嶼的岩石上營巢,巢非常簡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麵上的濕地,用枯草、苔蘚和泥土築成。信天遊每窩隻產1枚卵,孵化期為兩個半月到三個月。
成長:幼鳥的成長需要親鳥反芻出來的食物精心地養育。幼鳥出生時身上都披著淡淡的絨毛,絨毛脫掉後成為長著一層蜷曲濃毛的幼鳥。待到幼鳥全身開始變為白色的時候,親鳥就飛去,隻留下幼鳥們依靠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過冬。約經過9個多月以後,幼鳥就可以獨立到大海上空生活。它們9~12年後就會性成熟。
壽命:信天翁的壽命約為40~60年。它們可以在海上飛5年之後才回到它出生的島嶼陸地。配對為終身,一般在6歲時開始。每年在10月底回到同一個地方見麵,以沙、灌木枝和火山岩築巢。一對隻下一個蛋,父母輪流孵蛋,約65天孵出。一般到5月底6月初,小鳥幾乎可以獨立的時候,小鳥的爸爸媽媽會拋棄鳥巢和它們的寶寶,讓它們自己練習飛翔和捕食。
形態與功能:滑翔冠軍
信天翁的飛翔能力之所以那麼有名,是因為它們幾乎能夠不拍一下翅膀的跟隨船隻滑翔數小時。它們為減少滑翔時肌肉的耗能而體現出來的適應性之一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將伸展的翅膀固定位置,其二是翅膀的長度驚人,較之鸌形目其他科的鳥類,信天翁的前臂骨骼與指骨相比顯得特別長,信天翁的翅膀上附有的25~34枚次級飛羽,比海燕多出15~24枚。於是,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是極為高效的機翼,使它們能夠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幾率很低。信天翁這種對快速、長距離飛行的適應性,使得它們可以從其所在海島上起飛,在浩瀚的汪洋上來去自如。
分布模式:多居南半球
南極洲、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亞南端的信天翁的分布與當地的海洋帶受風影響有關。個體和種類數目最多的信天翁集中在南緯45°~70°,但它們也在南半球的溫帶水域繁殖,同時少數種類的分布區域進入了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島和厄瓜多爾外海的拉普拉塔島上的加島信天翁在氣候受寒流洪堡洋流的影響的赤道處繁殖。而亞洲的短尾信天翁、西北太平洋的黑腳信天翁和夏威夷群島的黑背信天翁均在北太平洋繁殖。如今,北大西洋沒有信天翁繁殖,盡管在180萬年~1萬年前的更新世曾有,也盡管人們知道那些誤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數已存活了數十年。可能是因為更新世後大量沒有信天翁擴散,所以現在的北大西洋依然沒有信天翁的種群。
飲食:依賴海洋
信天翁喜歡跟隨船隻吃一些人類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可以不難看出它們它們是食腐動物。它們的飲食範圍很廣,但經過對它們胃內成分的詳細分析,發現魚、烏賊、甲殼類構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主要在海麵上獵捕這些食物,但偶爾也會像鰹鳥一樣鑽入水中,灰頭信天翁一般可以潛水深度達6米,還有可以以潛水更深的灰背信天翁,它們最深可潛達12米深。
因為夜間時會有很多的海洋有機物浮到水麵上來,所以信天翁有時會在晚上出來覓食。有關信天翁白天和夜間覓食的比例問題,人們通過勸服它們吞下一個傳感器的辦法便可以獲得詳細信息。傳感器位於胃中,當信天翁吞入一條從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獲的魚時,體內溫度會立刻降低,傳感器便將此記錄下來。信天翁的食物攝入成分比例因種類的不同而不同,而這對又影響到它們的繁殖。
繁殖生物學:一個伴侶,一個孩子
信天翁的平均年齡可達30歲,相比其他鳥類的壽命,算是壽命相當長的鳥類之一。但它們繁殖較晚。雖然3~4歲時生理上就具備了繁殖能力,但實際上它們在之後的數年裏並不開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歲才進行繁殖。剛發育成熟後,幼鳥會在繁殖季節臨近結束時出現在繁殖地,但時間很短;此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裏它們會花大部分的時間會尋找自己的另一半。當一對配偶關係確立下來後,通常就會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離婚”隻發生在數次繁殖失敗後,並且代價很大,因為它們接下來幾年內都不會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實上,對於漂泊信天翁來說,就算再找到新的伴侶也會永久性的降低它們的生殖成功率。
信天翁大部分都會群居營巢,甚至會有數以萬計成雙入對的信天翁群居在一起,絕對稱得上是蔚為壯觀。隻有Phoebetria屬的兩個種類主要在懸崖的岩脊上單獨營巢。有幾個種類的巢為一個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築成,非常大,成鳥爬上去都有困難。而熱帶的信天翁較少築巢;加島信天翁則根本不築巢,它們將卵置於足部四處遊蕩。一般到了繁殖期雄鳥會先來到群居地,等待雌鳥的到來。
信天翁的孵卵任務和鴕鳥一樣由雙方共同承擔,不過信天翁一般是幾天輪換一次。一般較小種類信天翁的孵化期約為65天,而皇信天翁約為79天。對於剛孵化的雛鳥,親鳥開始時主要是喂育,後來則主要是看護。在出生20天後,看護期結束,接下來成鳥隻是定期回到陸地給雛鳥喂食。黑腳信天翁的雛鳥白天常常會在離巢30米的周圍尋找陰涼處踱步,但隻要親鳥帶著食物一到,它們就立即衝回巢中享用父母的恩惠。而信天翁的成鳥則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用以來辨認自己的雛鳥,雛鳥將會從它們的父母那裏得到未消化的食物和已消化了的獵物所產生的油。
有些種類的親鳥如漂泊信天翁會在育雛期間,彼此輪流到遙遠的捕食區域去覓食,短則1~3天,長則5天以上。而漂泊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鳥往往會比雌鳥飛到更遠的南方去尋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麵對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風雨更多的惡劣天氣。故漂泊信天翁的雄鳥的翼負載無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鳥更高。
一般黑眉信天翁和黃鼻信天翁的飛羽長齊需要大約120天,而漂泊信天翁大約278天。所以一般漂泊信天翁的留巢期是最長的,包括孵化期在內長達356天,也就意味著漂泊信天翁隻能隔年繁殖,因為每次繁殖後都必然有一個換羽期。事實上,已知的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種類、灰背信天翁、烏信天翁和灰頭信天翁等在內的至少有9個種類的信天翁是兩年繁殖一次。
人們曾認為不繁殖的信天翁,會漫無目的的在海上飛行。然而,附於漂泊信天翁身上的現代傳感器顯示情況並非如此,而似乎是個體會朝海上的某個特定區域飛去,並在那裏度過大部分時光。它們一年隻產一個卵,孵卵是雙方分工合作的,在它們孵卵的75~82天裏,雌鳥的任務就是孵卵,而雄鳥則負責在巢外做警衛。
11.軍艦鳥
屬鵜形目的軍艦鳥科有5種大型海鳥。它們大如母雞,具極細長的翅及長而深的叉形尾,翅展長約可達2.3公尺。一般雄性成鳥的體羽全黑,雌性成鳥的下部則為明顯白色。兩性皆具一個裸露皮膚的喉囊,求偶的雄鳥為了展示,其喉囊會呈鮮紅色,並鼓起如人頭般大。其他明顯特征包括沒有什麼幫助的4趾、具蹼的極小的腳,以及用以攻擊敵人,並搶奪其食物
的特長的鉤狀嘴。
軍艦鳥似乎是除了雨燕之外在所有鳥類中最善於飛翔的種類,隻有睡眠和抱卵時方停止飛行。成鳥因為無足夠的羽毛油防水,故不愛降於水麵;但在空中身手卻無比地快與靈巧,可毫不費力地高翔,並常俯衝尋回飛行中受驚的鰹鳥或其他海鳥掉落的魚,亦能低馳於水麵攫魚。鵜形目軍艦鳥體長約為75~112厘米,翅展約為176~230厘米長而強,嘴長而尖的彎成鉤狀,尾呈深叉狀,短弱的腳幾乎無蹼,一般雌鳥大於雄鳥。
軍艦鳥的全身羽毛以黑色為主,帶有藍色或綠色的光澤。雌鳥的下頸、胸部為白色,羽毛缺少光澤。軍艦鳥胸肌發達,善於飛翔,素有“飛行冠軍”之稱。軍艦鳥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他們的兩翅展開足有2~5米之長,捕食時的飛行時速可達每小時400公裏左右。它們的飛行高度不但能達到約1200米,而且還能不停的飛行大約1600多公裏,最遠的可達4000公裏左右。
生活環境
軍艦鳥遍布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濱和島嶼。由於必須回陸地宿夜,故在海上通常與陸地保持160公裏以內的距離。在島上群集繁殖,雙親共同抱卵,每窩隻產1枚白色卵。巨軍艦鳥是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公分,見於美洲東西兩岸、加勒比海和非洲的維德角。大軍艦鳥與小軍艦鳥則繁殖於世界各島嶼。
分布範圍
軍艦鳥是一種屬於鵜形目,在世界各大熱帶,亞熱帶海洋均有分布的大型的熱帶海鳥,有時溫帶水域也可以見到,軍艦鳥科鳥類的統稱。
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有五種,主要生活在南太平洋、印度洋的熱帶地區、大西洋,我國的軍艦鳥作為分布在廣東、福建沿海以及西沙、南沙群島。
生活習性
以飛魚、軟體動物和水母為主要食物的軍艦鳥一般棲息在海岸邊樹林中。它白天常在海麵上巡飛遨遊,窺伺水中食物。一旦發現海麵有魚出現,就迅速從天而降,準確無誤地抓獲水中的獵物。有趣的是,軍艦鳥時常懶得親自動手捕捉食物,而是憑著高超的飛行技能,攔路搶劫其他海鳥的捕獲物。比如它們經常在它們的鄰居紅腳鰹鳥捕食而歸時,便對它們突然發起空襲,迫使紅腳鰹鳥放棄口中的魚蝦,然後以自己的急速俯衝優勢,攫取下墜的魚蝦,占為己有。人們之所以叫軍艦鳥為“強盜鳥”,就是因為它們的這種打劫行為。
軍艦鳥同時也是食腐鳥和一般的食肉鳥,因為它們會經常陸地上生活,捕捉小海龜和其他小鳥。它們還很講衛生,每次吃完東西,都會降落在海麵上清洗一下。雄軍艦鳥繁殖期間,它的喉囊會變成鮮豔的緋紅色,並且膨脹起來。雌鳥產下一枚蛋後,雄鳥的喉囊才慢慢癟下去,顏色也變回暗紅色。雌雄鳥一同築巢,雌鳥負責搜集大多數細枝,雄鳥則把細枝鋪成一個台。雄鳥的工作不僅是築巢、覓食那麼晚簡單,還要和雌鳥輪換著花20天左右孵自己的小並。經過約四十五天的孵卵期,雛鳥終於破殼而出。它們全身裸露,細眼緊閉,僅能從父母嘴中啄取食物充饑,小軍艦鳥一般六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展翅撲飛,但是它們等到一歲之後才能獨自生活,所以一歲之前還是需要靠父母的喂養生活。
以飛魚為主要食物的軍艦鳥,多在與燕鷗、鰹鳥等鳥類的巢區接近的灌叢或樹上築巢,這樣方便它們劫掠其他海鳥的捕獲物。繁殖期間喉囊特別發達,在求偶時,雄鳥極力膨脹紅色喉囊,搖擺身軀,拍打雙翅,向雌鳥炫耀。每窩隻產1卵。卵為白色,重72~90克。孵化期45~50天。雛鳥為晚成性。成鳥一般會留巢4~5個月共同哺食自己的寶寶。
種群現狀
中國有小軍艦鳥、白腹軍艦鳥、白斑軍艦鳥3種軍艦鳥。小軍艦鳥是我國境內3種鳥中分布最廣泛的軍艦鳥,成鳥全為黑色,兩翅有褐色斑帶。夏季遍布廣東、福建沿海及西沙群島。小軍艦鳥翻譯自拉丁文,其實體型並不小,其英文名意為大軍艦鳥。其實真正的大軍艦鳥並不出現於我國,繁殖於大西洋中的阿森鬆島,遊蕩於熱帶大西洋。白腹軍艦鳥屬漂泊鳥,大小與小軍艦鳥相似,雄性成鳥體羽大都黑色,但是腹部是白色。雌性喉黑腹白。一般出現在廣東沿海島嶼。白斑軍艦鳥,雄性成鳥上體黑色,頭、背具藍色光澤,下體羽表麵淺褐色,前腹兩側各具1白斑。雌鳥體羽一般為黑色,但是後頸具是栗色領環,喉部和前頸部為灰白色,胸和胸側為淡黃白色,背上有淺紫色的光澤,翅羽上有褐色的斑塊。軍艦鳥吸引異性的資本是它們紅色的氣囊,氣囊越鮮豔越能吸引異性。
12.貓頭鷹
貓頭鷹
貓頭鷹屬於鴞形目,大多是夜行性肉食性動物,它們廣泛的分布在全球的各大洲,總數超過130餘種。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麵的羽毛排列成麵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布,麵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因貓頭鷹所具有的一種獨特習性,使它在很多地方都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他們的身影涉及到電影《貓頭鷹》、歌曲《貓頭鷹》、書籍《貓頭鷹王國》等,還有些電器如風扇用的就是貓頭鷹的名字。
物種的特征
貓頭鷹之所以叫貓頭鷹,是因為它眼睛周圍的羽毛呈輻射狀,細羽的羽毛排列的臉盤像一隻小貓的臉。它們周身的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鬆軟,飛行時無聲。貓頭鷹的雌鳥體形一般較雄鳥為大。它們的寬大頭上有一張短短的嘴吧,先端鉤曲的嘴巴側扁而強壯,嘴基被有蠟膜,且多被硬羽所掩蓋。由於貓頭鷹的頸椎結構極為特殊,所以它們的脖子轉動起來相當靈活,能使臉轉向後方270°的範圍之內。它們的左右耳不對稱,左耳道明顯比右耳道寬闊,且左耳有發達的耳鼓。大部分貓頭鷹還生有像人的耳廓一樣的一簇耳羽,他們的聽覺神經十分的發達。
生活習性
屬於夜行性動物的貓頭鷹大多棲息於樹上、岩石間或草地上。它們喜歡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不易被人看見的樹叢、岩穴或屋簷中,但也有部分白天也不安分的種類,如斑頭鵂鶹、縱紋腹小鴞和雕鴞等都喜歡白天常外出活動。如果你白天能看到一些飛行顛簸、如同醉酒的貓頭鷹種類,那麼它一定是慣於夜行的種類。
貓頭鷹以鼠類為主要的食物,平時也吃一些昆蟲、小鳥、蜥蜴、魚等動物來豐富一下自己的食譜。它們都有吐”食丸”的習性,貓頭鷹的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並將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發、幾丁質等殘物渣滓集成塊狀,形成小團經過食道和口腔吐出,被吐出的東西叫食丸。人們可以從貓頭鷹吐出的食丸了解他的食性。
貓頭鷹經常以它們超低的聲波頻率優勢,向它們的獵物發出閃電式的攻擊。它們在判斷出獵物方位之後,就會急速出擊,致獵物於死地。貓頭鷹的羽毛非常柔軟,翅膀羽毛上有天鵝絨般密生的羽絨,因而貓頭鷹飛行時產生的聲波頻率小於1千赫,而一般哺乳動物的耳朵是感覺不到那麼低的頻率的。據研究,貓頭鷹的聽覺起到對獵物的定位作用,它能根據獵物移動時產生的響動,不斷調整撲擊方向,最後把獵物一舉拿下。貓頭鷹是色盲,因為它的視網膜中沒有錐狀細胞,無法辨認除了藍色以外的其他色彩,不過它也是惟一能分辨藍色的鳥類。除了某些過慣了夜生活的鳥類之外,其他的許多飛禽都是有色彩感的。比如在高空飛行的烏鴉,會通過顏色幫助它們判斷距離和形狀,它們就能夠抓住在空中飛的蟲子,找到它們需要降落的地方,在樹枝上輕輕降落。鳥類的辨色能力也有利於它們尋找配偶。一般雄鳥會用自己豔麗的羽毛來吸引異性。
分布範圍
貓頭鷹的分布極為廣泛,貓頭鷹的蹤影會出現在除了北極地區以外的全球各地。在我國各地都能見到貓頭鷹的身影,尤其是雲南各地分布最為廣泛。我國常見的貓頭鷹種類有雕鴞、鵂鶹、長耳鴞和短耳鴞。
繁殖
一般的貓頭鷹種類也都是一夫一妻製,但也有個別種類別具一格,如鬼鴞的配對就是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貓頭鷹的繁殖一般從3月開始,至5~6月結束,但也有的種類較早,1月就已經開始繁殖。除個別種類之外,貓頭鷹在繁殖過程中不營巢,而是利用樹洞、岩穴或其他鳥類合適的棄巢孵卵育雛。貓頭鷹一窩產卵數量不定,體形較大者產卵較少,而體形較小的種類產卵通常較多。一般僅由雌鳥完成孵卵工作,貓頭鷹的小寶寶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就會破殼而出,然後由雄雌共同承擔育雛的任務。
貓頭鷹的幼鳥均為完成雛,即剛孵化出來的小貓頭鷹身體上已經長滿羽毛,但是它們剛產生時會緊閉耳目。鴞類產卵孵卵周期較長,在同一個巢內由於產卵時間和孵化時間的差異,雛鳥體形大小常有巨大的差異,個別種類如雪鴞在食物蕭條的年景會出現較大雛鳥殘食幼小雛鳥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並不普遍。除了少數種類的貓頭鷹的壽命在11年左右,其他的野生貓頭鷹壽命都不算太長,比如倉鴞的平均壽命僅在三年半左右。
誤解貓頭鷹
貓頭鷹在我國民間常被當作是“不祥之鳥”,它們還被稱為逐魂鳥、報喪鳥等。還有流傳下來的俗語如“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等,古書中還把它稱之為怪鴟、鬼車、魑魂或流離,當作厄運和死亡的象征。產生這些詆毀貓頭鷹看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貓頭鷹古怪的長相,炯炯發光的兩眼又圓又大,給人驚恐的感覺;直立的兩耳,好像鬼故事裏的雙角妖怪,對於貓頭鷹的凶暴之貌,古人多用“鴟目虎吻”來形容;貓頭鷹在黑夜中的叫聲像鬼魂一樣陰森淒涼,使人更覺恐怖,古時稱它為“惡聲鳥”。《說苑·鳴梟東徙》中有“梟與鳩遇,曰:我將徙,西方皆惡我聲……”的寓言故事。除此之外,人們對貓頭鷹產生如此驚悚的聯想,還因為它們總是晝伏夜出,常在黑夜中黑影一閃像幽靈一樣悄無聲息的飛過。
貓頭鷹文化
盡管人們對貓頭鷹有諸多的誤解,但是人們不得不肯定它們捕鼠的本領之大。古書上曾有這樣的記載:“北方梟入家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桂林人羅取生鬻之,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狸。”鼠類中的黑線姬鼠、黑線倉鼠、大倉鼠、棕色田鼠等農田鼠類以及小家鼠、褐家鼠等居民區鼠都是貓頭鷹的主食,它們有時也會吃一些小型鳥類、哺乳類和昆蟲,如雀類、鶯類、蝙蝠、甲蟲、金龜子、蝗蟲、螻蛄等。鼠類是臭名昭著的偷糧賊,它們不僅在居民區和倉庫裏行竊,還成群結隊在農田中偷糧。遠在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碩鼠碩鼠,無傷我菽”的記載。一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鼠害仍然十分嚴重。一隻貓頭鷹一年可以消滅1000多隻老鼠,是捕鼠能力最強的鳥類。它們消滅掉的那麼多老鼠可以毀壞人類的噸糧食,可見貓頭鷹也沒有古代流傳的那麼恐怖。
13.翠鳥
翠鳥
外形特征
全世界擁有藍耳翠鳥約90種,由於軀體短肥而成為獨棲鳥類的通稱。翠鳥喙大,多以魚為食,體強,長約10.45公分,羽衣鮮豔;許多種類有羽冠。腿短,大多數尾短或適中。頭大與身體不相稱,喙長似矛,翼短圓。在進化過程中,3個前趾中有2個基部都已經愈合了。
從整體來看,翠鳥的色彩配置十分鮮麗。頭至後頸部為帶有光澤的深綠色,其中布滿藍色斑點,從背部至尾部為光鮮的寶藍色,翼麵亦為綠色,帶有藍色斑點,翼下及腹麵則為明顯的橘紅色。喉部有一大白斑,腳為紅色。一般自額至枕藍黑色,密雜以翠藍橫斑,背部輝翠藍色,腹部栗棕色;頭頂有淺色橫斑;嘴和腳均赤紅色。從遠處看,翠鳥很像啄木鳥。由於背部和麵部的羽毛呈翠藍而發亮,生物界將其通稱為翠鳥。
在我國,有3種翠鳥,即斑頭翠鳥、藍耳翠鳥和普通翠鳥。最後一種常見,分布也較為廣泛。翠鳥的嘴長而尖且粗厚,頭大尾短,腳亦短。翠鳥也是常出現在水邊的中型水邊鳥類。
生活環境
翠鳥常棲息在灌叢或疏林的地帶,也有的棲息在清澈而緩流的小河、溪澗、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翠鳥以魚為食。翠鳥常將巢築在岸旁洞穴中或在沙洲打洞,生活在熱帶的種類常在白蟻丘內打洞。
生活習性
孤獨是翠鳥的個性之一。平時,翠鳥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因而又有魚虎、魚狗之稱。而且,翠鳥在紮入水中,還能保持極佳水中捕魚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在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因此,翠鳥的捕魚本領是十分高超的,幾乎是百發百中,毫無虛發。
生長繁殖
我國南方的斑頭翠鳥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7月。翠鳥能用它的粗壯大嘴在土崖壁上穿穴為巢,也營巢於田野堤壩的隧道中,這些洞穴鳥類與啄木鳥一樣洞底一般不加鋪墊物。卵直接產在巢穴地上。每窩產卵6~7枚。卵色純白,輝亮,稍具斑點,大小約28毫米18毫米,每年1~2窩;翠鳥的孵化期約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隻由雌鳥喂雛。翠鳥美麗的羽行可以作裝飾品。由於翠鳥喜食魚類,因而對漁生產不利。
種群現狀
翠鳥亞科的種類有著窄窄的喙,而且會紮入水中捕捉小魚。許多種類也捕食其他小型水生動物,如舊大陸的普通翠鳥和北美的帶翠鳥。笑翠鳥亞科的種類有著寬寬的喙,不常水棲;如澳大利亞的笑翠鳥以昆蟲、蜥蜴、蛇和其他小動物為食。東南亞的赤翡翠會在石上敲碎蝸牛,以食蝸牛的肉;翡翠在河南境內2000年曾經發現過,但至今還沒有再見。但有的分類係統,將翡翠類劃歸為翡翠科。
14.火烈鳥
火烈鳥
火烈鳥,屬於鸛形目、紅鸛科、紅鸛屬,因全身羽毛為火紅色而得名。火烈鳥外形美麗也能夠飛行,但是在飛行前需要事先狂奔一陣才能獲得起飛的動力。
外形特征
火烈鳥的體型大小與鸛相似;火烈鳥的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頸長而曲;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3趾間有蹼,後趾短小不著地;翅大小適中;尾短;體羽白而帶玫瑰色,飛羽黑,覆羽深紅。由於各種顏色相襯,因而顯得格外豔麗。
火烈鳥是一種大型涉禽。它們有著長長的脖子,而且常呈S型彎曲。通體長有潔白泛紅的羽毛。紅色並不是火烈鳥本來的羽色,而是來自其攝取的浮遊生物。火烈鳥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們的喙,上喙比下喙小。
生活環境
火烈鳥喜棲息在溫熱帶鹽湖水濱,也可在淺灘中行走,主要以小蝦、蛤蜊、昆蟲、藻類等為食。覓食時頭往下浸,嘴倒轉,將食物吮入口中,把多餘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後徐徐吞下。由於火烈鳥生性怯懦,常喜歡群棲,常萬餘隻結群。
火烈鳥常以泥築成高墩為巢,巢基在水裏,高約0.5米。孵卵時親鳥伏在巢上,長頸後彎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窩產卵1~2枚。卵殼厚,色藍綠。孵化期約1個月。雛鳥初靠親鳥飼育,逐漸自行生活。由於火烈鳥的羽色鮮麗,常被人飼為觀賞鳥。
分布範圍
火烈鳥由於生活在鹹水湖沼澤地帶和一些瀉湖裏,所以它們的食物主要靠濾食藻類和浮遊生物。有些火烈鳥受魚的影響比較大,比如智利火烈鳥隻生活在沒有魚的湖裏,這是因為智利火烈鳥的食譜狹窄,魚類會與火烈鳥爭奪食源(藻類和浮遊生物)。火烈鳥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在我國新疆也曾見到過火烈鳥。
生活習性
火烈鳥的生活習性就是喜歡群居。非洲的小火烈鳥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群。火烈鳥不是嚴格的候鳥。隻在食物短缺和環境突變的時候遷徙。遷徙一般在晚上進行,白天時。它們會以很高的飛行高度飛行,主要是為了避開猛禽類的襲擊。在遷徙過程中,火烈鳥每晚的時速可達50~60公裏,飛行路程為600公裏。
15.北極燕鷗
北極燕鷗
北極燕鷗,屬燕鷗科,是一種海鳥。分布於北極及附近地區,繁殖區為北極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接近北極的地方。這種鳥是候鳥,每年經曆兩個夏季,它們每年從其北部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的海洋,再北遷回繁殖區(約24,000英裏)。據了解,北極燕鷗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
對於北極燕鷗而言,它們隻會照料和保護小部分的幼鳥。成體會長期養它們的幼鳥,並幫助它們飛往南方過冬。北極燕鷗壽命很長,大部分可活上20年。北極燕鷗主要以魚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北極燕鷗的物種數量很多,大約有一百萬個個體。
基本介紹
北極燕鷗是一種非常輕盈的海鳥,看上去像會被一陣狂風吹走一樣,但它們卻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長距離飛行。當北半球是夏季的時候,北級燕鷗就會在北極圈內繁衍後代。北極燕鷗常常會低低地掠過海浪,從海中捕捉一些小魚和甲殼綱類的動物為生。
當冬季來臨時,河岸的水結了冰,燕鷗就出發開始長途遷徙。它們向南飛行,越過赤道,繞地球半周,來到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這兒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當南半球冬季來臨時,北極燕鷗就會再次北飛,回到北極。北極燕鷗這一次的旅行長達38625千米。但是,在經過這兩地間來回,燕鷗可以享受兩個,或者說是一個漫長的曆時8個月的夏季。
在南極,企鵝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而在北極,北極熊並非是最令人肅然起敬的動物,而是北極燕鷗。企鵝雖然待人親切,憨態可掬,但看上去卻有點傻氣;北極燕鷗雖然體態矯小,但卻強健有力,往往能給人以激情。
外形特征
北極燕鷗是一種體型中等的鳥類。一般體長為33~39公分,翼展76~85公分。北極燕鷗的羽毛主要呈灰和白色,喙和兩腳呈紅色,前額呈白色,頭頂和頸背呈黑色,腮幫子呈白色。其灰色翅膀為305毫米,肩羽帶棕色。上麵的冀背呈灰色,帶白色羽緣,頸部呈純白色,其帶灰色羽瓣的叉狀尾部亦然。其後麵的耳覆羽呈黑色。遠遠看去,北極燕鷗像是戴著一頂呢絨的帽子。
生活習性
北極燕鷗隨便在沙地挖個小坑都可以當作它們的巢。有時,它們也會鋪上一些樹枝和草葉。北極燕鷗的蛋上有許多斑紋,與沙礫非常相似。這樣也不易被發現。
北極燕鷗以捕海鳩為食,特別喜歡食雛鳥及鳥蛋,偶爾也捕食成年海鳩。北極燕鷗常常在海麵上空做超低盤旋,如果發現捕魚的海鳩從水麵冒出來,它們就會乘其不備而將其吞食。
研究表明,北極燕鷗不僅具有超凡的飛行能力,而且生性好鬥。雖然它們內部之間經常爭吵,但一有外敵入侵北極燕鷗們便會一致對外群起而攻之。為了防禦貂、狐等掠食者的襲擊,北極燕鷗經常上萬隻聚集在一起。
飛行冠軍
由於北極燕鷗遷徙的原因,堪稱鳥類世界這最。北極燕鷗在北極圈北部繁殖,然後南下至南極過冬,單程直線距離竟達17500公裏。它們這樣做可以利用兩個極地漫長的白晝來進行長時間的覓食。人們對燕鷗的活動進行追蹤,發現了燕鷗的遷徙路線。如許多加拿大境內的北極燕鷗,通過西風帶穿越大西洋到達歐洲沿海,然後南下。雖然大部分種類從海上遷徙(途中進行覓食),但也不乏選擇陸上線路的。如許多沼澤地燕鷗會從繁殖地穿越撒哈拉沙漠抵達它們在非洲的過冬地。由此可見,北極燕鷗真可稱謂“飛行冠軍”。
北極燕鷗是一種追逐太陽而遷徙鳥類。在所有遷徙動物中,北極燕鷗長途跋涉的本領實屬罕見。正是如此,北極燕鷗被尊為北極的神物,也可以說是鳥中之王。夏季,北極燕鷗在加拿大的北極圈至美國馬薩諸塞州地區活動,到了冬季,它們又飛到另外一個極地——南極去越冬。每年3月,在南極做客數月之久的北極燕鷗聚成小群,準備北上,進行不可思議的、超長距離的旅行。每年的兩極間的旅行行程長達數萬米。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已經造出非常現代化的飛機,但要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也絕非易事。而北極燕鷗卻能夠做得到,它們的這種不怕艱險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氣是值得學習的。
此外,北極燕鷗還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隻腿上套環的燕鷗,結果發現,那個環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說,這隻北極燕鷗至少已經活了34年。由此算來,它在一生當中至少要飛行150多萬千米。經過研究發現,北極燕鷗可以活33年以上,20年的壽命都相當普遍。
16.丹頂鶴
丹頂鶴
丹頂鶴自古至今一直都是長壽的象征,現在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它們也叫仙鶴、白鶴、鴜鷜,其實白鶴是另一種鶴屬鳥類。中國古籍文獻中對丹頂鶴有許多稱謂,如《爾雅翼》中稱其為“仙禽”,《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胎禽”。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丹頂鶴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在當地文化中它們之所以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主要是因為它們優雅的體態和分明的顏色。
外形特征
丹頂鶴具備嘴長、頸長、腿長的鶴類特征。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傳說劇毒鶴頂紅從此處得來,但純屬謠傳,鶴血是沒有毒的,古人所說的“鶴頂紅”其實是砒霜,即不純的三氧化二砷,鶴頂紅是古時候對砒霜隱晦的說法。丹頂鶴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鳥的羽毛為棕黃色,喙是黃色。青春期都是丹頂鶴羽色為黯淡,丹頂鶴頭頂裸區的紅色到2歲之後會越發鮮豔。
分布
中國的三江平原的鬆嫩平原、俄羅斯的遠東和日本等地都有丹頂鶴的繁殖地。它在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及長江下遊、朝鮮海灣、日本等地越冬。曆史上丹頂鶴的分布區比現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為往南,可至福建、台灣、海南等地。現代的人們之所以能有如此翔實的資料來研究丹頂鶴古代的分布,是因為它們在各地文化種都有的特殊地位,讓它們的分布、特性等在各地一直都有著詳細的記載。
習性
除了日本北海道的丹頂鶴是當地的留鳥,其他各地的丹頂鶴每年都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遷徙。日本的丹頂鶴不進行遷徙,可能與冬季當地人有組織的投喂食物,食物來源充足有關。丹頂鶴的棲息地是沼澤和沼澤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淺水的魚蝦、軟體動物和某些植物根莖,以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丹頂鶴成鳥為了適應季節的變化,每年都會徹底的換兩次羽毛,春季換成夏羽,秋季換成冬羽,換羽期間都會暫時失去飛行能力。丹頂鶴非常嘹亮的鳴聲,既是明確領地的信號,也是發情期傳情達意的重要方式。丹頂鶴屬於單配製,一般無特殊情況一生也隻有一個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