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親魚池:親魚池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池子麵積200~300平方米,池底平坦少汙泥,水深1.5米左右。為使鯰魚有安靜的棲息環境和便於捕獲,可在池邊設窩或用竹筒、塑料粗管敷於池中,劃分部分水麵栽培水浮蓮或青萍,為鯰魚遮蔭。池壁用水泥或磚砌,要求質地堅固無漏洞。
(3)親魚放養密度:在催產前3~4個月把親魚轉入親魚池,最好雌雄分池飼養,以免成熟早的雌魚流產。適宜的放養密度5~7尾/平方米。
(4)飼料:經越冬後的親魚必須采取強化培育,最好投喂顆粒飼料(魚粉60%,麩皮20%,米糠20%)。投餌量為親魚總量的3%~8%。水質變化或水溫下降,投餌量減少。
(5)衝水刺激:在親魚培育過程中,每周衝水1次,對親魚的性腺發育有促進作用。
2.親魚性別及其成熟度
蟾胡子鯰的雌雄區別,幼魚階段用肉眼很難區分,體長達15厘米,體重25克左右。根據生殖孔的形狀可以區別。生殖孔圓為雌魚,生殖孔狹小而延長者為雄魚。性成熟的個體,雌魚體色呈灰色,略帶淡黃。雄魚灰黑色,有黑斑。此外,成熟的雌魚頭部較窄而高,胸鰭較雄魚圓。成熟的雄魚頭部較寬而扁,胸鰭略尖而稍長於雌魚。
達到催情標準的成熟雌魚腹部膨大而柔軟,生殖孔圓形,紅腫,用手輕壓腹部,會有淡黃色的卵粒流出,卵核偏位的比例在15%以上,即可進行催產。卵核偏位的比例在30%左右,成熟度較好,催產效果較佳。成熟的雄魚肛門凹入,生殖突狹小延長,體表粘液較少,稍感粗糙。精液為透明水樣,不易擠出,隻有成熟較好的雄魚,能擠出1毫升左右水樣精液。
3.催產方法
生產實踐中,人工催產一般采用2次注射。親魚魚體重200~500克,雌魚第一針注射鯉魚腦垂體1個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00國際單位,雄魚可不注射。雌魚第二針注射1.5~3個鯉魚垂體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400~600國際單位,雄魚注射垂體0.5~1個或激素200~400國際單位。
一般采用胸腔和肌肉兩種注射法。分次注射,間隔時間為8~10小時。產卵的效應時間在第二針注射後12~14小時。
人工授精比四大家魚要麻煩些,因為蟾胡子鯰雄魚精液不易擠出,必須剖腹取精巢。雄魚精巢成對,一條精巢可配3~5尾雌魚。人工授精方法同於家魚。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高,一般在90%以上,最低也有30%~40%。
4.孵化技術
孵化池用小型水泥池或磚池,水深60厘米左右,受精卵平置於尼龍孵化箱中,受精卵吸水後成粘性,貼在網箱上,粘附卵子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為5萬粒,也可進行脫粘孵化。孵化時,盡可能使卵在水中接近水麵處孵化,卵下沉於底層或水位太深,胚胎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影響孵化效果,嚴重時會大批死亡。孵化水流、水溫要求穩定,變化無常亦對孵化有影響。
水溫27~29℃,孵化需要時間為27~30小時。3天後卵黃吸收消失,魚苗很活躍,開始攝食。
魚苗魚種培育
1.水泥池育苗
剛孵出的仔魚全長3.4毫米左右,靜臥於孵化箱內,2日齡仔魚全長為4.9~5.5毫米,群集於陰暗的角落,能自由遊泳,此時可以下塘。約3平方米的水泥池,放仔魚5萬尾。2~3日以內不必投餌。3天後開始投喂蛋黃、豬血、水蚤、鹵蟲無節幼體等。以喂鹵蟲無節幼體最好,魚苗成活率可達80%以上。6日齡仔魚,全長8~10毫米,遊泳能力強,攝食強度增加。8日齡苗全長11~13毫米,可投喂水蚯蚓、魚肉等。魚苗池水深15~30厘米,日投喂4次,白天、晚上各2次,投餌要均勻,使每尾魚都能吃飽,不然會造成互相殘食。魚苗培育過程中,保持水質良好,溶氧量低於2毫克/升,魚苗開始浮頭,嚴重進會死亡。11日齡魚全長14~16毫米,此時可以分塘培育5厘米以上的魚種。
2.土池培育
土池麵積0.5~1畝為宜,水深1米以內,魚苗入池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然後施肥培育浮遊生物,待池水蚤類大量繁殖時,投放規格整齊的2厘米魚苗。放養密度為每畝10萬~15萬尾。在餌料條件較好的情況下,經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魚苗可長至3.3厘米左右的規格,此時,即可進入成魚養殖階段。
養殖技術
1.單養
蟾胡子鯰在泰國1年飼養2次,畝產3000~4000千克。采用配合飼料,其中90%為雜魚肉,10%的米糠。我國華南地區,蟾胡子鯰1年可養2次,第一次3月下旬至7月中旬,投放隔年魚種。第二次從7月中旬至11月中旬,放養當年魚種。放養規格及成活率,據珠江水產研究所試驗,放養規格0.3克/尾,成活率37.7%;1~18.3克/尾,成活率為81.1%;19.2克/尾,成活率為93.2%。因此,成魚養殖應提倡放養大規格魚種。放養密度,視生產周期的長短,水源水質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養體長4~5厘米的幼鯰30~60尾,折合每畝2萬~4萬尾。
2.混養
在一般飼養家魚的成魚池均可套養蟾胡子鯰,每畝混養密度500~800尾,規格3.3厘米左右。隻要適當增加一些飼料,每畝可增收鯰魚50~75千克。但套養鯰魚的池塘,要求年底能夠幹池起水,否則,不宜套養。
斑點胡子鯰
品種來源:斑點胡子鯰主要分布在泰國,是泰國極為名貴的魚類。它具有體色鮮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特點。1982年7月由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從泰國引進該種魚,經過三年的試驗研究,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都獲得了成功。已在我國南方推廣養殖。
特征特性:斑點胡子鯰頭部較大、枕骨較寬。體延長型,前半部平扁,後半部側扁。口稍下位,上頜和犁骨上密生絨毛狀牙齒,形成齒帶。觸須發達,胸鰭棘特別發達,起禦敵和支撐行動的作用。魚體呈土黃色或金黃色,有的個體還微帶古銅色,體側有較大的斑點。
斑點胡子鯰多喜隱居於洞穴中,白天懼強光,夜間出穴活動和覓食。具有形似樹枝狀的鰓口輔助呼吸器,皮膚亦有呼吸作用。其遷徒能力強,利用強壯的胸鰭硬棘,在陸地上支撐身體爬行,可越過許多障礙物,去尋找新的生活環境。斑點胡子鯰也屬熱帶、亞熱帶魚類,耐低溫能力較差,在我國不能自然越冬。其適宜水溫為25~33℃,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才開始大量攝食,在11℃以下時,持續2~3天會死亡。
斑點胡子鯰滿8~10月齡,體重在100克以上時,便性成熟。正常情況下,一年可產卵4~5次,每次間隔時間為30~45天,產卵盛期為5~7月。為營巢性產卵魚類,雌魚產卵後在魚巢附近覓食,供雄魚食用,雄魚看守魚巢。
斑點胡子鯰的人工養殖
魚苗培育一般在水泥池中進行,水深25~30厘米,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萬尾左右,早期主要投喂豐年蟲無節幼體或經過濾的小水蚤或輪蟲。幾天後就可投喂一般水蚤或魚肉漿。視水質情況換水或衝水,每天排汙1次。當長至體長1.5厘米以後,可轉人士池培育。成魚養殖既可進行高密度單養,又可與其他魚類混養,特別適宜於山區和居民家庭養魚。斑點胡子鯰性情溫馴,互相殘食力低,單養能高產,每平方米放養20尾,畝產可達1000~l500千克。與其他魚類混養,增加投喂配合飼料,每畝可增收胡子鯰250千克。進行家庭養殖,每平方米放種40~50尾,可收魚5~10千克。但不能自然越冬,需要保溫保種。養殖過程中亦要特別注意防逃。
革胡子鯰
革胡子鯰,又稱埃及塘虱,埃及胡子鯰,其個體肥大,生長快,肉質鮮美。魚綱,胡子鯰科,為養殖品種的總稱,體長從20厘米到50厘米枝狀輔呼吸器,能直接呼吸空氣,使魚體離開水在空氣中能存活2~5個小時。主產於我國長江水係淡水中。我州人工養殖胡子鯰較多,該魚野生種為肉食性魚,但家養種多為雜食性,生長快,由於有特殊的輔呼吸器,所以該魚耐高密度池塘養殖。肉質細嫩,肥美,為優良食用魚類。
品種來源:革胡子鯰原是非洲尼羅河流域的野生魚類。1981年,從埃及引入我國大陸在廣東試養和研究。1983年開始推廣,現已有十幾個省市養殖,尤其在南方各省區及大中城市養殖較為普遍。其魚肉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是優質高產高效的養殖品種之一。
特征特性:革胡子鯰頭部扁平,後部側扁。顱頂骨中部有大小兩個微凹,頭背部有許多放射狀排列的骨質突起。有須4對,其中頜須1對,位於口角,長度超過胸鰭基部;頤須2對,鼻須1對,均短於頜須。體表裸露無鱗,體色灰青,背部及體側有不規則蒼灰色和黑色斑塊。胸腹部為白色。
革胡子鯰屬於底層魚類,性情溫馴,在池塘中不打洞築巢,夜間活動頻繁,常成群結隊索餌。其食性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攝食小魚蝦、水生昆蟲、底棲生物等,也攝食浮萍等水生植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既攝食動物性飼料,也攝食配合飼料。其適應溫度範圍為8~38℃,生長適溫為13.5~35℃。鰓上器官發育完善後,能在低氧環境中生存,離水後在保持體表濕潤的情況下,可存活3天左右。
革胡子鯰是一種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其食量大,日食量為自身體重的5~8%,最大可達15%以上,如投飼過量,會產生攝食過多而脹死現象。革胡子鯰耐饑能力強,魚種或親魚在人工越冬期間,4~5個月不投飼也不會死亡,當水溫升到15℃以上時開始正常攝食,溫度在20~35℃時攝食旺盛。一般5~9月為攝食盛期,此時生長速度最快。
在天然水體中,魚苗主要攝食輪蟲、水蚤、孑孓、枝角類、橈足類等。攝食後的4~7天,完全靠捕食獲得營養。適口的對象逐漸由小變大,以捕食較大型的枝角類為主,在枝角類不足時,也采食水中的有機碎屑、水生昆蟲、蠕蟲等。成魚階段主要捕食水體中的蠕蟲,水生昆蟲、底棲動物、小魚、小蝦及動物屍體、有機碎屑、植物的嫩莖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內髒、魚粉、蠶蛹、螺蜆肉、蚯蚓、蠅蛆等動物性飼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餅、麥麩、豆餅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飼料。
在我國南方,革胡子鯰的性成熟年齡為10月齡,成熟個體小的體重100克。繁殖季節為4~11月,一年多次產卵,繁殖適溫為20~32℃,最適水溫為25~30℃。革胡子鯰在池養條件下可自然產卵,其產卵行為與鯉魚相似,而不同於其他胡子鯰有築巢護苗的習性。雌雄魚發情後,常於池邊水草處產卵、受精,卵子具粘性。魚卵產出後,不久會被親魚吞食,所以原池較難孵出魚苗。
革胡子鯰成魚經濟養殖技術
革胡子鯰為熱帶魚類,性情溫馴,底棲生活,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有珊瑚狀鰓上器官作輔助呼吸,耐低氧,有很強的適應環境能力,生長速度極快,是一種很好的養殖品種。
1.池塘建設
要求池塘水源充足,無工業廢水汙染,灌排水方便。池塘麵積小些為好,一般200~300平方米至2畝。土地、水泥地均可,但土池的壁一定要垂直向下,不能有緩坡。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為便於換水和成魚捕撈,池底要略向排水口傾斜。池埂應夯壓結實,不漏水,進出水口設攔魚柵。池角四周種些水生植物,作為魚類的隱蔽物。
2.魚種放養
在放苗前半個月用生石灰清塘,25~50公斤/畝,7~8天後向池中施放糞肥,每畝用量為400~500公斤,培養適口的浮遊生物,以致魚苗下塘後即有部分適口餌料。
魚苗最好投放8~10厘米的大規格魚種,每畝可放2500尾左右,條件差的魚池放養密度可酌情減少。
3.成魚的飼養管理
魚苗下塘後,隨著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投喂量。投放的飼料品種有:1.動物性飼料:如小魚、小蝦、食品廠加工的下腳料、蜆、蚌、螺、蠶蛹、蚯蚓、死豬、死雞、魚粉、骨粉、鮮豬血粉等等;2.植物性飼料:餅類、麩皮、米糠、碎米、剩飯菜等;3.現成的禽、畜、魚的人工配合飼料;也可以配製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的粗蛋白含量為25%以上的配合飼料,其配方為:各種餅類占70%;動物性飼料占10%;粘合劑用下腳麵粉占20%。有條件還可以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及複合維生素。應加工成顆粒飼料,也可攪拌成團狀飼喂。飼料投喂要搭食台,做到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每天投兩次,下午多投。每天所喂的飼料占魚體總重的8~10%,攝食旺盛季節可占15%,投喂的飼料以5~10小時基本吃完為宜。
為了降低飼料成本,可專一培育蠅蛆、蚯蚓喂魚。
(1)蠅蛆的平地粗放養殖法:用發酵過的雞糞、豬糞或食品廠的下腳料(如酒糟、醬油渣、醋糟)、屠宰場的下腳料等混合,平攤於地上,誘集自然界的蒼蠅在其上產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天內可收獲150左右的蠅蛆。采用此法的關鍵是要及時收獲蠅蛆,否則人工生產的大量蒼蠅飛出,給人們帶來莫大危害。也可把培養蠅蛆的料放入篩內,將篩放在容器之上,或掛於養魚池水麵30厘米上方,利用蠅蛆的避光性與鑽孔性,從篩上鑽出,落入容器內或餌料盤上,成為鯰魚的餌料。
(2)蚯蚓的溝式養殖法:挖1條或幾條1米寬、0.6米深的飼養溝。溝的長度應根據養蚯蚓多少而定。溝挖好後,底下墊上2厘米厚的黑土,再加1.5厘米厚的灰糞,可保地溫。灰糞上麵,再加1厘米厚黑土。蚯蚓喜歡吃微生物,微生物在爛草、落葉裏繁殖,所以,在第二層黑土上麵,放2~2.5厘米厚的爛草或落葉,繁殖微生物,供給蚯蚓做食料。每隔3~4個星期,加一次爛草、落葉。墊好溝後,就可以放近百條發育成熟的種蚯蚓,讓它們在溝裏繁殖。最後在溝頂上,還要蓋上一層黑土和一層灰糞。蚯蚓是用皮膚呼吸的,皮膚幹燥了,呼吸就會停止。所以,幹旱的時候,溝上要加蓋茅草或木板;太幹的時候,每天要澆水一次。到了來年春天,就可以挖蚯蚓喂鯰魚了。挖蚯蚓要從一頭挖,這樣,等到挖到另一頭時,前頭的蚯蚓又繁殖起來了,循環往複,源源不斷。
(3)在蟲蛾較多的季節,也可在晚上大量引誘蟲蛾入池供鯰魚爭食,可節省相當數量的飼料。可采取二級誘蟲法,本方案比一般直誘法的誘蟲量可高出5~6倍,其方法如下:
黑光燈的安裝:在每一魚池上空吊起上下兩支電燈,上麵一支適當高懸,以招引較遠的蟲蛾;下麵一支要盡量低一些,以距魚池水麵20厘米為宜。兩支燈泡均以黑光燈為佳。
使用方法:天剛黑時即打開高空電燈,水麵一燈不開。當發現高空燈周圍蟲蛾成團時即打開水麵電燈,並關掉高空燈。此時高空蟲蛾很快俯衝而下聚於水麵燈光四周,同時由於水中有電燈倒影,不少蟲蛾衝水而入,被鯰魚所食。1~2小時之後,水池上蟲蛾稀少時,再打開高空電燈,進行引誘。如此反複,收獲甚豐。
胡子鯰池塘養殖技術
隨著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戶普通采用高產養殖模式,以提高經濟效益。
1.池塘條件
池塘東西走向,塘邊有小河,排注水方便,土質堤埂堅固,無漏洞,底泥厚度20cm左右,平均水深0.8m,設有投飼台。
2.池塘注水與消毒
在魚種下塘前15d,抽水入塘,保持水位40cm,用生石灰150kg兌水化漿進行消毒,鱅魚試水無毒性後方可投放魚種。
3.魚種來源及放養
(1)來源及要求:2003年7月從廣西玉林市引進胡子鯰魚種,魚種體質健壯,無傷無病,規格3~4cm,數量為2萬尾。魚種放養前先把氧氣袋放在池塘水麵緩苗30min,再用15ppm的K2MnO4浸泡魚種15min,然後把苗放入塘中。
(2)套養情況:鰱7.5千克(20尾/千克),鱅8千克(6尾/千克),放養前用10%食鹽水浸泡消毒8min。
4.飼養管理
(1)投飼技術:魚種下塘後,選用高蛋白含量的魚苗開口餌料投喂,早晚2次,投餌量為10%~15%,前一周要求全塘潑灑飼料,盡量使每尾魚都能吃到飼料。投餌前應用幹淨的水浸泡飼料,使其變軟後方可投喂,以防有些魚搶食過飽,脹氣而死。一周後要慢慢地向投飼台收縮投飼範圍,10d左右馴化定點投飼成功。魚種長至6~8cm,可選用塘虱專用浮性飼料投喂,不用再浸泡飼料,日投餌量降至3%~6%,具體投喂時要根據水溫、天氣變化、魚的攝食情況適當增減投餌量,投喂時按“慢~快~慢”的規律進行拋投。隨著魚體不斷生長,應選用不同蛋白、不同粒徑的飼料進行投喂,潑灑飼料的麵積要不斷地擴大,以免魚搶食而受傷。
(2)水質管理:養殖期頭一個月,每7d注水1次,每次10~15cm;池塘水滿後要視水體的色澤、濃度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一般每15d潑灑生石灰25kg/667m3,用於調節水質,使得水體pH值控製在7.5~8.5之間;8、9月份各施1次光合細菌;魚體規格達到75g左右時,換水1/2,使水色變淡,促進魚體變黃,以適應市場需求。
(3)日常管理:堅持每日早晚巡塘,了解魚吃食情況,查水質,看魚遊動是否有異常,在汛期要作好防逃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記錄。
池塘養殖須知:
1.胡子鯰具有特殊的珊瑚狀的輔助呼吸器官,能出水麵呼吸,不怕缺氧,適合小水體高密度養殖。
2.夏季氣溫高要搭建遮陽棚或在池塘一角養一些水葫蘆,以降低水溫,為魚創造一個舒適的棲息環境。
3.高密度養殖胡子鯰最大的生產成本是飼料,如能培育蚯蚓、黃粉蟲、蠅蛆等動物性食物或利用動物下腳料,輔助投料,降低成本,經濟效益會更高。
4.套養的鱅、鰱起淨化水質的作用,不影響胡子鯰的生長,筆者認為可加大投放密度。
5.近幾年來胡子鯰商品魚市場價格波動大,要依據市場作好生產計劃,不可急於求成。
胡子鯰養殖病病害的防治
1.車輪蟲病
病因:由車輪蟲寄生引起。
診斷:病魚體色變黑,觸須卷曲,嚴重者魚體垂懸浮於水麵或靜沉於池底。鏡檢魚的鰓部、體表,發現有大量車輪蟲。車輪蟲的感染率很高,嚴重時致病率可高達100%,並造成大量死亡。此病主要發生於魚種階段(體長2.5厘米~10厘米)。
防治方法:
(1)魚種在2.5厘米~10.0厘米時,每立方米水體用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
(2)發病時每米水深用“魚康”A型殺蟲劑25毫升/畝稀釋後全池潑灑,或用“魚蟲淨”10毫升/畝稀釋全池潑灑。
2.三代蟲病
病因:因三代蟲感染引起。
診斷:三代蟲的蟲體寄生於魚體體表或鰓瓣上,病魚體表粘液增多。輕度感染者,體表有許多充血的紅色小點;嚴重感染者,皮膚及肌肉蝕去,暴露出鰭條或脊椎骨,病魚外部症狀常誤認為互相鬥毆損傷。三代蟲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魚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25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5分鍾~30分鍾。
3.水黴病
病因:因水黴菌感染引起。
診斷:感染水黴菌往往是由於魚體體表出現創傷或魚卵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出現成叢的菌絲,形成棉絮狀,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魚食欲減退,運動不正常,常浮遊於水麵後死亡。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防治方法:
(1)魚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減少此病發生。
(2)在捕撈、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同時注意放養規格一致,密度不宜過大。
(3)用30%~40%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鍾~30分鍾。
4.腸炎病
病因由細菌感染引起。
診斷:此病多發生於魚種期,原因是由於投餌過多或餌料變質,造成水質汙染而引起消化道感染。病魚發病不久即失去食欲,以後隨疾病發展,腹部膨大,體色變黑,離群緩遊,不久便死亡。外觀肛門外突紅腫,嚴重者腹部半透明,可見內髒,腹腔充積黃水,腸壁微血管充血或破裂,外溢血使腸壁呈紅褐色,腸內無食物,含有黃色粘液。
防治方法:
(1)定時定量投餌,注意餌料質量。投喂配合膨化料不可頻換品種,避免魚難於適應飼料,易得病。
(2)1米水深池塘每15天潑灑“水族樂”200克/畝或“魚菌清”2號200克/畝,發病時加倍,連用2天~3天。
(3)經常在餌料中拌些“魚必康”“強克99”“魚菌靈”等抗菌藥。發病時每100公斤魚拌喂“魚寶康”250克,連喂2天。
8.金絲鯰
金絲鯰屬胡子鯰科,體色金黃,肉質好,生長快,尤其是耐低氧,抗病力強,對環境的適應性廣,適合采取專池高密度集約化養殖。
金絲鯰是由革胡子鯰雜交選育的優良變異體,屬熱帶性魚類,適溫7~35℃,最適生長溫度20~32℃;耐低氧,耐密養,能在許多魚類不能生存的低氧和淺水環境中生存,食性廣,主食動物性餌料,也食植物性餌料;抗病能力強,很少發病,肉味鮮美,體色鮮豔,很受消費者和垂釣愛好者的青睞。
金絲鯰是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域中條件下可攝食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底棲動物以及腐敗和畜禽尺體。人工養殖條伯下可攝食各種商品餌料植物餌料。植物餌料如各種豆餅、麵粉、糠麩等。投喂鮮活餌料,增加動物蛋白,是金絲鯰高產穩產的重要保證。缺乏動物性餌料時,可用魚粉或動物性飼料搗碎攪爛,混合在豆餅、麥麩飼料中投喂。
金絲鯰人工養殖可喂魚、蝦、蛆、螺、蚌、屠宰場下腳料、動物內髒等。投喂高蛋白的飼料是金絲鯰高產穩產的重要保證。缺乏動物性飼料時,可用豆餅、糠麩等飼料加入適量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投喂。氣溫22℃~30℃時,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0%~15%;氣溫下降到12℃~21℃時,逐步減少投喂量。如飼料充足,當年魚種可長到1公斤~1.5公斤。在高產漁池中養5個月,1/15公頃產量可達1500公斤~2500公斤。
遷合任何沒有工業汙染的池塘,特別適宜小麵積生活汙水池,甚至幾十平方米,幾平方米的小土池和水泥池也能養殖,房前屋後廢棄水坑、河溝。
為防止魚病發生,金絲鯰魚種入池前,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然後用大草、人畜糞培肥水質,待藥性消失,水中浮遊生物繁殖高峰時再放魚種。飼養管理時要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投喂。在魚病發生季節,每隔10~15天要用1ppm的漂白粉調漿全池潑灑,或在餌料中拌入土黴素等抗生素藥物,可有效地防治細菌性腸炎病。
精養高產漁池麵積1/15公頃~2/15公頃,水深1.2米~1.5米。金絲鯰有弱肉強食習性,池塘養殖魚種規格要整齊,以放養4厘米~7厘米規格的魚種為好,每1/15公頃放養量4000尾~8000尾。養殖期間捕大留小,防止大魚吃小魚。
適期防魚病:魚種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然後用人畜糞培肥水質。待藥性消失、水中浮遊生物大量繁殖時再放魚種。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投喂。在魚病高發季節,每隔10天~15天用漂白粉液全池潑灑,池水藥物濃度1毫克/升。可以在飼料中拌入土黴素等抗生素藥物防治細菌性腸炎病。對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用5:2的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溶液全池潑灑,池水藥物濃度0.7毫克/升。
金絲鯰的快速高效養殖方法
1.選擇池塘培育
飼養金絲鯰的池塘最好要沒有工業廢水汙染的池塘。小麵積水池特別適宜,幾十平方米,甚至幾平方米的小土池都可以養殖。河溝、稻田、房前屬後的廢棄汙水氹等也可利用,比較適合農村家庭養殖。如果要精養高產,魚池麵積為600~1200米2,水麵深1.2~1.5米。由於金絲鯰常有相互殘食的習性和弱肉強食現象,因此力求魚種規格整齊,以5~7厘米的魚種為好,放養量一般每米水麵220尾,每667平方米水麵2.7萬~1萬尾為宜。
2.餌料投喂四定
鉺料投喂要以動物性鉺料為主,以植物性飼料為輔。主要動物性餌料以浮遊生物、螺蚌、小雜魚,蠅蛆、屠宰場下腳料,禽腸等;植物性飼料以各種糧食及副產品。
放養後,首先投喂浮遊生物、粉狀配合飼料,然後投喂蠅蛆。蠅蛆可采用糞肥培育,也可在池塘邊設些小糞池培育,還可將糞肥堆在池塘周圍水岸處自行培育。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也可投喂各種商品餌料,植物性餌料及各種豆餅、豆渣、糠麩等。隨著魚體的快速長大,最好多投喂動物性鮮活鉺料,這是養金絲鯰高產穩定的重要保證。
投鉺料要做到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投喂,且飼料要保證投足。氣溫在22~30℃時,每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0%~15%;氣溫在12~22℃時,要逐步減少投餌量,每日投喂2~3次。
3.加強調節水質
由於高密度飼養水質易老化,造成低氧,雖然不會致死,但溶氧量差會抑製魚的生長,水質清新可加帶新陳代謝,促進魚生長,要按期加注新水或輪換部分水調節水質為好。
9.小口鯰
小口鯰又叫土鯰、鯰魚、年魚、塘虱魚、塘角魚、土虱、懷子等,其學名為鯰,為鯰形目鯰科中的一種生長較快,個體較小的經濟魚類,在外形上與大口鯰較相似。在我國分布較廣,其肉質細嫩,刺少肉多,脂肪多,營養價值較高,身體虛弱者、老人、手術後的病人食之對恢複體力有較好的輔助作用,產婦食用可起催乳、增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