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矯治開燈睡覺癖這種嚴重的心理問題,擺脫對燈光的依賴呢?
第一,多學習科學知識,接受辯證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教育,從認知上、潛意識裏消除恐懼。
第二,可采用係統脫敏療法。根據對黑暗的恐懼程度,建立一個恐怖等級表,然後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依次進行係統的訓練,不斷強化,直到能夠關燈睡覺為止。例如,由家人陪著關上燈聊天,再到一起關燈睡覺,直到一個人能夠關著燈睡覺。
第三,燈泡選擇度數低些的,以及能調節亮度的台燈等,直到能慢慢地適應無光的睡眠。
第四,臨睡前做些運動,或看些有益身心的書籍,讓身體累些,然後關燈就睡,能夠更容易的入睡。
24社交恐懼痛苦解除術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見人恐懼症,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恐懼症病人的一半左右。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在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都會感到強烈的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在陌生人麵前,或者可能需要社交或表演的場合,表現出一種顯著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引起難堪等。如果一個人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內向、害羞而痛苦,因而不善於交際,這與真正的社交恐懼症不是一回事。
社交恐懼症患者,通常對群體的看法都是負麵的,除了幾個親近的人之外,很難與外界溝通。這些人無法主動走出自己的世界,也不願意加入人群。而且在人多的地方會覺得不舒服,擔心別人的注意、批評等。症狀輕微的還可以正常的生活,但症狀嚴重的,就會造成生活上的障礙,導致無法正常的求學或工作。
社交恐懼症患者總是處於焦慮狀態。他們害怕自己在別人麵前出醜,害怕被別人觀察。與人交往,尤其在公共場所,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極其恐懼的事情。一般人對參加聚會或其他會暴露在公共場合的事情,都會感到輕微的緊張,但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參與。嚴重的將導致無法承受的恐懼,患者可能會長時間的把自己孤立起來。
(1)從社會和生理方麵,看社交恐懼症的成因。
①社會原因。患者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較多。
②思維方式。性格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懼症。比如,過分的完美主義者,在受到打擊後的過分的自我反省。
③心理原因。社交恐懼症患者的自尊心一般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
④生理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症的研討會,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說,社交恐懼症的產生,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它的含量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2)從以人本主義為基礎的精神分析方麵,看社交恐懼症的病因。
①一直在過去的泥潭中重複掙紮徘徊。社交恐懼症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長期形成的。根據患者的經曆不難發現,這些患者從小就有一些適應不良的表現,在社交上有一些潛在問題,這些問題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解決,總是在重複舊有的模式,令患者十分痛苦。就像人的口腔潰瘍一樣,總會習慣性地用舌頭舔它,即使一舔就痛,但還是做了,隻是為了想修複它,人的成長曆程也是一樣。有社交問題的患者,之所以一遍遍重複舊有的模式,也是因為他們在想:“再這樣做一遍可能就會成功吧!”可是再這樣做一遍往往還是失敗。要走出過去的泥潭,就需要通過心理谘詢,對自己的生活模式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領悟,這樣才可以使傷疤早日愈合。
②潛意識裏不容忽視的壓抑。有個比喻,說人的心理就好像是一座冰山,露在上麵的隻是一小部分,在水麵以下的才是最大的部分。就是說,人們常把一些自己不願接受的東西,壓抑到潛意識裏,就好像冰山水麵以下的部分那樣。那麼,壓抑的是什麼呢?是一些自己不願麵對,甚至根本意識不到的東西。這些被壓抑到水麵以下的東西,暗中對人們的心理起著不容輕視的作用,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潛意識。認識到這些潛意識,也就不會再以症狀的形式表現出來。社交恐懼症患者,假如能夠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使潛意識的東西浮現出來,社交恐懼就會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