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婚戀痛苦解除術(3)(1 / 3)

第三,親子之間的暴力大多數都是父母虐待子女。有的是由於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對子女的行為或者其他方麵感到失望;有的是因為再婚,非生身父母把子女當成是夫妻交流的障礙,就對其進行折磨或毆打。

第四,嚴重酗酒容易引起家庭暴力,而且酗酒者的子女,往往因為幼年的遭遇產生仇恨心理,在成年以後往往具有人格缺陷或暴力傾向,並對父母實施報複,虐待或者毆打老人。

第五,心理障礙也容易造成家庭暴力。通常一個人在遇到強烈的精神刺激之後,情緒就會變得極不穩定,若再對其加以刺激,就很容易發生殘酷的暴力行為。

隻要加強精神健康知識的宣傳,從正麵引導處理家庭中的矛盾,避免家庭暴力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家庭暴力,是一個得到全社會特別關注的社會問題,因為家庭暴力極大地危害著家庭中弱者的身心健康,危害著家庭穩定以及社會安寧。

(1)嚴重影響了子女的健康成長。

經常發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厭世的心理。直接對孩子施暴的,輕則影響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產生自卑、孤獨感,重則會使他們厭世,離家出走,甚至犯罪。

(2)嚴重侵害了受害者的健康和尊嚴。

家庭暴力嚴重侵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尤其是婦女。據調查顯示,許多婦女由於家庭暴力受到殘酷侵害,甚至致殘和精神失常。

(3)破壞家庭和睦。

一個家庭假如經常發生家庭暴力,必然會影響夫妻感情。當一方無法忍受另一方的暴力行為時,就會選擇離家出走、離婚甚至以暴抗暴的方式來擺脫困境,最終導致家庭破裂。

(4)極大危害了社會穩定。

假如不及時有效地製止家庭暴力的發生,受害者在長期忍氣吞聲、遭受暴力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嚴重的扭曲心理,釀成惡性犯罪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與安定。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家庭暴力事件的產生呢?

(1)男權文化、夫權思想荼毒深遠。

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三從四德”思想,將婦孺老弱置於男性權威的統治之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禮教的影響仍有一定市場。掌握家中經濟大權的家長,自然對家屬享有至高無上的支配權,致使對配偶、子女人身進行侵害的行為合理化、合法化。直到今天,崇尚男性暴力、對子女懲誡的曆史傳統,仍然深刻地影響著現代的某些中國家庭。

(2)文化水平低下。

文化對於一個人由野蠻過渡到文明狀態起著巨大的作用。據調查顯示,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幾乎很大一部分施暴者都是文盲,或者文化水平很低。這些人一般素質和修養不高,不懂得如何調節、控製自己的情緒,頭腦中用拳腳解決問題的思想根深蒂固,稍不順心就對家人大打出手,並且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

(3)道德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水平的低下,會導致道德素質的低下。我國的傳統美德在精神實質上與法律是相通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法盲,甚至是道德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法律意識十分淡薄,容易放縱自己,對家庭中的摩擦和矛盾喜歡采用暴力或其他過激的行為方式解決。

在家庭暴力行為發生後,受害方不懂得如何尋求法律的幫助,甚至抱有“家醜不可外揚”的想法,忍氣吞聲,令施暴方的氣焰更加囂張,以致完全漠視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使家庭暴力不斷升級。

(4)心理壓力大,角色負擔沉重。

性別角色的社會化,使人們在生活中對男女產生了區別對待的錯誤認識。在社會交往中,普遍宣揚男性要有擔當、要勇敢,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喜怒不形於色。由於平時工作、生活給男性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他們心中的抑鬱又不能得到及時消解,因此,很小的摩擦也會成為暴力實施的導火索。

[案例1]湘湘是個嬌生慣養的大家小姐,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嫁給了一個軍官。老公長得高大英俊,家裏又幫他們買了複式樓房,大家都覺得她的生活無憂無慮。每年寒暑假,夫妻倆都會帶著孩子出國旅遊。湘湘不會做飯,老公也不埋怨,一家人三餐都在外麵吃餐館,很多人羨慕她找了個體貼的好老公。

有一陣子大家聽說她得了抑鬱症,要停薪留職一年,就都在想:這麼舒服的日子還會得抑鬱症?後來,聽湘湘說,她是因為家庭暴力才休假的。結婚才三天,她就被打了,但是她為了孩子,就一再地原諒自己的丈夫,就這樣一拖再拖。她不用做飯,並不是老公體貼她,而是丈夫有嚴重的潔癖,不能忍受家裏有油煙味,因此,她家的廚房隻能用來參觀。

湘湘在人前要與他配合,裝出一副恩愛夫妻的模樣,背後卻要忍受著不為人知的痛苦。後來,她終於承受不住而精神崩潰了。請假在家休養的那一年,湘湘老公更變本加厲,說她隻會在外麵招蜂引蝶,不但24小時監視著她,不給一絲自由,還時不時地對她拳打腳踢。在一次湘湘又被打得縮在牆角時,初中二年級的兒子竟然跑出來,與爸爸對打,並揚言如果再打他媽媽,便殺了他。結果,這次湘湘和她兒子被打得更加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