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身體痛苦解除術(2)(3 / 3)

經常聽到有人說:“昨晚沒睡好,做了一晚上的夢”,“晚上夢多,基本上沒睡”。因為晚上多夢,第二天的工作就感到力不從心,好像真的是做夢影響了休息,導致精力不足。其實,夢隻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和生理過程。它的表現形式是帶有感性表象成分的記憶和超越常規的聯想。

一個人不管醒來之後有沒有夢感或是對夢的回憶,晚上都必定會做四五次夢。但大多數人在醒來之後就忘記了夢的內容,最多隻留下某種似曾相識的模糊感覺。而那些醒後依然清晰地記得夢中一切情景的人,隻限於睡眠質量不好,或者多夢的患者。

那麼,多夢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多夢指的是從睡眠中醒來以後,感到腦子裏亂哄哄的有很多內容,好像做了很多夢一樣,還伴有頭腦昏聵、神情疲勞的情形。

做夢並能夠回憶夢境並不是衡量睡眠質量的指標,也不是說做了夢睡眠就不好了。那些覺得自己多夢的人,往往隻是因為有夢感產生,就覺得自己沒有睡好是因為做夢的緣故。

夢感是指醒來後對夢中的部分情節具有非常清晰的回憶,或者是留有曾經做夢的印象但講不清夢中發生的具體事件。比如,那些性格較內向的人,常常會將注意力集中於自身內部的感受,因此他們的睡眠特別淺,很容易被驚醒,並能夠清晰地回憶起發生過的夢境;而那些情緒抑鬱、精神緊張的人,也極易從夢中驚醒,加上他們往往誤解夢境對健康會有影響,因此感覺夢比較多,睡得不踏實。

多夢主要是由於白天事物太過繁雜,使大腦在夜間一時進入不了完全休息的狀態。雖然人睡著了,大腦卻還在持續地工作,在身體其他神經沒有執行的情況下,自行發揮想象力,把白天所經曆的事物和大腦中的想法,組裝起來,形成一個個的夢境,它是由機體的內在變化引起的。這也就是人們平時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會出現多夢的症狀呢?

(1)對睡眠及睡眠夢感的關係不了解。

許多人由於不了解睡眠有周期交替的變化,不了解夢在睡眠和生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因此隻要失眠就會以為是做夢引起的。人們不知道夢與夢感的區別,再加上舊的傳統觀念和封建迷信思想對夢的籠統解釋,使人們對夢懷有恐懼感,盲目地陷入對夢的淺薄理解和恐懼中,這樣在睡眠的時候反而更容易做夢。

(2)情緒狀態差。

很多人不知道情緒障礙是一種病,對自己的情緒狀態也不了解,因此往往會忽略情緒障礙本身,而過分關注伴隨產生的失眠、多夢等各種症狀。在不知道怎樣調節、改善自己情緒狀態的情況下,客觀上誇大了自己的主觀體驗與感受。

(3)對健康過分關注。

有些人過分關心自身的健康狀況,對夢感尤其關注,導致夢感增強;夢感增強反過來又會加重自己對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對失眠的恐懼,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

(4)神經衰弱。

有些人由於學習、工作壓力過大,容易產生神經衰弱的症狀。這些人經常在睡前進行大量的腦力勞動,致使腦神經過度興奮,難以入睡,或總是在快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驚醒。這種人對夢境的回憶程度較高,對夢感的感受能力也較強。

(5)功能狀態的差異。

不同個體對夢的感覺不同,甚至同一個個體,在不同情況下,或是功能狀態不同時,對夢的感覺也會大不相同。因此,總有人感覺自己一段時間夢多,一段時間夢少。他們一旦休息不好,就會認為是做夢影響了自己的睡眠,因此在白天出現許多不舒服的症狀。

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各種煩惱的心理因素,並常通過夢境體驗到這些因素帶給自己的痛苦,因此會對夢本身產生排斥心理。

人的睡眠分為“有夢睡眠”和“無夢睡眠”,假如一部分睡眠時間被“有夢睡眠”占去,客觀上會導致“無夢睡眠”的時間減少,睡眠的深度就會變淺。這樣就增加了對大腦的刺激,導致睡眠質量變差,醒後就會明顯感到疲憊,使人主觀上產生整夜都在做夢的錯覺。

[案例1]劉寧,23歲。在他的印象中,自從有了記憶,幾乎天天晚上都是在夢裏度過的。而且很小的時候,他就能準確地把前一天晚上做的夢在白天複述一遍。

大約到了初中的時候,劉寧的夢就不受控製了,每次醒來他都感覺很累而且總是想不起來夢的內容。有的時候他會刻意拚命去想,也能像以前一樣很清晰地想起來,但是會感覺特別累。到高中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劉寧整個變成了“睡不醒”,他雖然天天睡覺,但總感覺困得不得了。甚至老師說他在上課的時候,眼睛也從來沒有睜開過。劉寧自己也想學習,於是用針紮自己,但是剛睜開眼不一會就又睡著了,而且一閉上眼睛就會做夢。

後來劉寧就輟學回家,參加了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工作需要,他有時候會熬兩三個通宵不睡。但是前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他又開始犯困,一睡就會睡一天一夜。而且他在睡著的時候,就會感覺滿腦子都是夢,根本休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