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身體痛苦解除術(3)(1 / 3)

[案例2]何玫從十幾歲時就開始有失眠的症狀,當時家人都以為是學習太緊張的緣故,就沒有太在意。何玫也隻是在確實睡不著的時候,才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但是從一年前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她開始整晚整晚睡不著,必須服用安眠藥物才能入睡。她雖然為自己需要經常服藥才能入睡感到痛苦,卻也別無他法。

由於工作壓力過大,何玫在白天和晚上睡覺前常常感到心情煩躁,焦慮不堪,有時候情緒上會感到抑鬱,食欲不振。並且她的精力開始逐漸衰退,注意力無法集中,嚴重影響了工作。

由於在服安眠藥入睡後的第二天,何玫總是感到疲倦,思考問題也特別吃力,就去醫院診治。吃了醫生開的藥以後,確實好了很多,但隻要一停藥,她的狀態立即恢複到以前那樣,根本沒有實質的效果。

[案例3]梅朵是江蘇某個著名網絡公司的高級白領,年紀輕輕就有了失眠現象。由於工作繁忙,她每天晚上隻能睡三個多小時,還特別容易驚醒,醒了之後總是輾轉反側,很難再次入睡。白天感到非常疲乏,哈欠連天,無心工作。

有時候她實在受不了了,就強迫自己上床休息,但躺在床上卻又睡不著,心裏總愛想一些亂七八糟的煩心事。想的多了,心口就會覺得憋得慌,全身都感覺難受。還經常感到腰酸背痛,心力交瘁,並且變得恐懼膽小,不善交際。

每次月經來潮時,梅朵都會感覺有氣無力、頭昏眼花、心慌胸悶、頭重腳輕。去年她因工作壓力和生活方麵的事情,失眠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美麗、漂亮的臉蛋變得非常憔悴,失去了光彩。經過多方求治都沒有結果,梅朵感到非常傷心和失落。

[案例4]張揚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剛剛進入北京大學。大學裏的新鮮事物特別多,課業又不緊張。於是張揚一來到學校,就如魚得水,覺得生活幸福極了。軍訓時候,同班有個男生總是找她搭訕,沒事時還常跟她開個小玩笑。軍訓結束之後,倆人就走到一塊去了。

有了男友的陪伴,張揚覺得很開心。每天倆人總是早早地結伴去上自習,一塊吃飯,下課之後也總有一個人提議去散步,這種幸福的日子持續到了寒假來臨。放假的時候倆人很是依依不舍,說了好些甜蜜的話。

很快寒假過完了,張揚興衝衝地提前從家出發,想要盡快見到自己的男友。然而,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隻過了一個寒假,男友竟然又喜歡上別人了,要和她分手。從那時候起,張揚再也沒有心情去上課,總是一個人懶懶地窩在宿舍。晚上總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夜又被噩夢驚醒。張揚天天都在昏昏欲睡與噩夢中度過,消瘦得特別厲害。這樣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同宿舍的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帶她去看醫生,結果發現她已染上了輕度抑鬱症。

[案例5]楊紗,28歲,大學本科畢業生,是一家外資企業的高級職員。她工作特別出色,備受老板賞識,但與同事的關係處得不太好。她平時總是感到緊張不安、壓力很大,睡眠逐漸變得很差。晚上睡覺特別不容易入睡,總是在半夜兩三點就醒過來,醒後就再也難以入睡,還常常做噩夢,不敢關燈睡覺。工作時,總是無緣無故地想發脾氣,與人爭吵,使原本就不好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後來她就開始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起初幾天還有些效果,但過了一段時間,藥量就必須加大了,否則根本睡不著。

最近一段時間,楊紗更因為婚姻問題,弄得焦頭爛額,整夜不能入睡,不但失眠而且多夢。她整天都感到頭昏腦漲的,無法正常工作。身體也大不如前,四肢困乏、臉色憔悴,記憶力減退、反應變得遲鈍,工作業績一落千丈,令原本賞識她的老板大為不滿。

夢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多夢通常與深度睡眠時間過短、睡眠深度不夠、睡眠質量差有著密切的關係。多夢並不是說做夢的次數增多,而是潛意識裏對夢回憶的次數增多。“整夜做夢”隻是一個人主觀上的感覺,常常出現錯覺,不能準確地反映真實情況。比如,一個人感覺身體很累,但在梳洗過後就變得精力充沛,因此完全沒必要太在意這種情況。

一般來說,夢對人體的健康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假如一個人老是噩夢不斷,或者夢醒後總是感到憂心忡忡,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麼,怎樣才能預防和解決睡眠多夢的情況呢?

(1)轉變對夢的看法。

長時間以來,人們總是對夢抱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做夢影響睡眠,損害身體健康。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做夢不但無損於身心健康,還對智力的發展大有好處。因此,我們首先應當相信科學,從對夢的誤解中走出來,減輕自己因為睡覺做夢產生的心理負擔。

(2)保持樂觀情緒。

一般來說,性格開朗、活潑,情緒樂觀、生活愉快的人都有良好的睡眠。即使偶爾做噩夢,也不會在夢醒後感到情緒緊張。可見保持樂觀、豁達的情緒,是防止多夢,擁有良好睡眠的前提與基礎,這樣夢就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