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吃洋蔥、大蒜以及生蘿卜。
洋蔥和蒜頭是極佳的保健食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日常膳食中,有些食物能夠誘生幹擾素,其中效果最明顯的要數白蘿卜了。幹擾素能夠很好地防治癌症,效果卓著。但由於白蘿卜所含成分的特殊性,以生吃對防癌最為有益。
(5)限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與低脂食物相比,富含脂肪的食物,能大幅地增加結腸癌及乳癌的發生概率。因為高脂食物是癌細胞的助長劑,而限製食用高脂食物的目的就是降低癌症的發生概率。因此,在日常飲食上,一定要注意盡量減少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取。
(6)抗癌之王——硒。
血液中硒的含量,與癌症的產生息息相關。據資料顯示,一個地區的食物以及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症的發病率有著直接關係。目前的癌症治療中,用硒進行輔助治療已十分普遍。因此,要多食用富含硒的食物,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
上麵這些建議隻是針對生活中如何預防癌症提出來的。假如自己的親人不幸患上癌症的話,就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治療癌症。
(1)中藥療法。
對於中晚期癌症病人來說,進行大劑量的放療、化療,或對產生耐藥性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隻能加速患者的死亡。臨床實踐表明,許多癌症患者的死因,並不是因為癌症本身造成的,而是由於不科學、不恰當的治療所致。例如,肝癌多次手術後出現腹水、黃疸等肝功能衰竭,導致病人死亡。而中藥則不同,在治療癌症時,中藥是首選。
(2)通過手術進行治療。
通過手術治療癌症,一般有三種情況,通常包括根治性的手術、姑息性的手術和探查性的手術。
①根治性的手術。指通過手術,把腫瘤及其周圍一定範圍內的正常組織,以及可能受到侵犯的淋巴結徹底切除。這種手術比較適合腫瘤範圍較局限,沒有向遠處轉移,體質好的病人。
②姑息性的手術。對於腫瘤擴散範圍比較廣的患者,或有些不能做根治性手術的晚期病人,為了減輕他們的痛苦,維持必需的營養和延長生命,可以隻切除部分腫瘤,或者做一些減輕症狀的手術,例如造瘺術等。
③探查性的手術。對深部的內髒腫塊,有時經檢查不能確定其性質時,需要通過手術檢查腫塊的形態,以確定其性質,或切取小塊活組織做檢查,待確診後再決定手術和治療的方案。
(3)做放射性的治療。
簡稱放療,它是指利用高能的電磁輻射線作用於生命體,使細胞的分子結構發生改變,以此達到破壞癌細胞的目的。之所以用放射線治療癌症是因為癌細胞對放射線非常敏感。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放射線有X射線和γ射線兩種。
放射治療對癌症是否有效,取決於很多因素,例如,臨床時間的早晚,腫瘤病理類型及其對放射的敏感性,病人的整體狀況,腫瘤周圍的情況,等等。而腫瘤對放射的敏感性,與腫瘤細胞的分裂速度及其生長的快慢成正比。同種腫瘤的病理分化程度,與放射的敏感性成反比,即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低,對放射的敏感性越高,而分化程度越高則對放射的敏感性越低。
但是,放射的敏感性與放射的治愈率並不成正比。對放射敏感的腫瘤,雖然局部療效高,腫瘤消失得快。但因為它的惡性很大,轉移到其他地方的機會多,因而很難根治。對於高度敏感的多發性骨髓瘤、精原細胞瘤等,可以放療為主。在這類癌症的晚期進行放療,有時也能取得一定的療效。
(4)采用化學療法。
化學療法,就是將藥物經血管流到全身,對體內的所有細胞都產生影響,所以有時也稱之為“胞毒療法”。因為所采用的藥物對所有細胞都是有害的,甚至還是有毒的,體內的所有細胞都會受到破壞。
化療的臨床應用,主要有四種方式。
①對晚期或散播性腫瘤進行全身性的化療。對於此類療法,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病情。通常人們將這種化療稱為誘導化療。如果失敗後再改用其他化療方案時,則稱為解救治療。
②輔助性化療。指局部治療後,針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的病變細胞,為防止其複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
③新型輔助性化療。針對那些相對較為局限性的腫瘤在手術切除後,或者因放射治療有一定難度的,可在手術或放療前先進行化療。目的是希望化療後腫瘤能夠縮小,從而減少切除的範圍;還可抑製或消滅可能存在的癌細胞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④特殊途徑的化療。這種療法主要有:第一,腔內化療。包括對癌性胸腔內、腹腔內及心包腔內積液的化療。第二,椎管內化療。白血病及許多實體瘤容易侵犯中樞神經係統,尤其是腦膜最容易受侵。因此要采用椎管化療預防癌症對神經係統的損害。第三,動脈插管化療。如,用頸外動脈分支插管治療頭頸癌等。
⑤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飲食的習慣也很重要。在飲食中,要多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類食物起到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第一,供給機體能量;第二,是組成生命的重要物質;第三,節省蛋白質的消耗量;第四,強化肝髒的解毒功能;第五,可以調節脂肪的代謝。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有小麥、大米、玉米、白薯、馬鈴薯等。另外,還有一些水果中也富含碳水化合物,如蘋果、棗、西瓜、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