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
“不知該怎麼辦了。”
“想想,是起床呢,還是繼續躺在床上?”
就這樣,一句接一句,在普希金的點撥和引導下,那位同
學的思路逐漸被打開,到最後不用提醒也能一口氣把文章寫
完。同學們都對普希金的才思敏捷感到十分佩服,從此以後便
給他一個“少年才子”的稱號。
普希金16歲那年,皇村學校舉行公開考試,許多作家、詩
人都來觀看,俄羅斯著名詩人傑爾查文也來了。這位文壇老前
輩年事已高,因考試過程中沒有聽到傑出的文章,甚覺無趣,
便在主考席上打起瞌睡來。忽然,當他聽到普希金朗誦長詩
《皇村回憶》時,立刻睜開了眼睛,一下子顯得精神煥發,豎起
耳朵認真地聽起來。普希金朗誦一結束,傑爾查文便打聽這首
詩是誰修改的。當他得知這是一首未經修改的詩歌的時候,便
十分激動地說:“普希金就是接替傑爾查文的人。”
作為“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短暫的一生留下了大量
經典的作品,是世界文學的一筆偉大財富。他的這些作品不僅
出自天賦,還和他的獨樹一幟的寫作方法有著渾然天成的聯
係。他的寫作方法和經驗已經被後人歸納為了五點,並稱之為
“普希金的寫作經”:
第一,作詩時喜歡反複吟誦。普希金首先是位詩人,他
寫詩時喜歡反複吟誦、反複推敲和玩味。例如在三山村時,
他不斷地吟誦著一句詩……其實,邊吟誦邊想詩句已成了普
希金一個很重要的作詩方法。據說他的長詩《皇村回憶》,就
是在散步中思考和吟誦,最後得以完成的。
第二,有時他也喜歡一麵寫一麵思考。普希金雖然有反複
吟誦、反複推敲的寫詩方法,但他後來也采用了一麵抒寫一麵
思考的寫作方法。他在給別人的信中曾說:“我一麵寫作一麵
思考。大部分場次隻需推理就行了;但當寫到需要靈感的場次
時,我隻好等待靈感的到來,或者放下這一場不寫——這樣的
工作方法對我是嶄新的。”
第三,注意搜集民間創作,並融化進自己的詩中。普希金十
分重視民間創作。他的一位友人回憶道:“普希金說,他核對了
迄今出版的所有俄羅斯民歌,並對它們作了整理校勘。”不僅是
搜集,普希金還會從民歌中吸取養料,融進自己的創作之中。如
他的長詩《茨岡人》中真妃兒唱的“你就砍我,你就燒我”這首著
名的歌謠,就是根據摩爾達維亞民歌《我愛自由》改寫的;長詩
《高加索俘虜》中少女所唱的《契爾克斯之詩》,則源於契爾克斯
民歌。至於他的一些童話,其借鑒民歌的地方也是相當多的。
第四,寫作要簡練、真誠,無需粉飾。普希金有些詩篇,特
別是一些短詩如《我的墓誌銘》、《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都言
簡意賅,詩意雋永,這與他提倡寫作風格要簡練有一定關係。
1835年,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曾說:“至於談到風格,越簡練越
好。主要是:真實、誠摯。事物本身是如此引人入勝,無需任何
粉飾。粉飾甚至有損於它。不僅是詩歌,他認為散文也要簡
練。他曾說:“準確和簡練,這是散文的主要優點,它要求有豐
富的思想,沒有豐富的思想,華美的詞藻亦無濟於事。”
第五,喜歡秋天寫作。每個作家寫作豐產的旺季各有不
同,如列夫·托爾斯泰喜歡在冬季,有些作家則喜歡在春季。而
普希金則喜歡在秋季寫作。秋天是他最易獲得靈感,也是他最
感性的季節,所以他有許多作品都產生在秋天。秋天成了他收
獲最豐的季節。
掌握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打開寫作之門的鑰匙。這就好比養成
良好的習慣對人們的生活十分重要一樣。毫無頭緒或者隨心所欲的
寫作隻會讓你詞不達意,文章也經不起推敲和質疑。隻有在一種科學
的寫作方法的引導和約束下,文章才能規範和成熟。當然,別人的寫
作方法隻能是借鑒,至於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則需要在反複練習和
觀察中總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