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縣戰時加稅,由望海縣衙發出了法令。
於是,南山村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
他們下滄瀾江捕魚要交魚稅,去田間種田要交田稅,家裏還要按人口交丁口稅,去集市上販賣田裏的產出還要交市稅……林林總總,十幾項稅已經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
就在石槃到來之前,望海縣再次被倭蠻襲擊,這次縣兵和鄉勇擋住了進攻,打退了倭蠻的進攻。百姓們也為大勝歡欣鼓舞。
可沒高興多久,稅吏們來了,這次幹脆已經不再去立其他名目,就叫做“武備稅”,要求把之前的稅再交一遍上來。
縣裏打仗,老百姓掏錢。原本的抗倭熱情被兜頭一瓢冷水,甚至有人說,倭蠻來了都未必比這個更狠。
有人準備拖家帶口去逃荒,但是又舍不得住了一輩子的村子。老裏長見劉茂家有了讀書人,就動了這個寫《萬民狀》的心思。
石槃寫完,看著自己的文章卻一聲歎息:“老先生,您且看看,這說法是否可行?”
他的文章不偏不倚,隻是說百姓已經無力承擔,如果望海縣武備堪用,建議暫不征收武備稅。
老裏長認字但也有限,央求石槃為大家讀讀。石槃也不客氣,當即讀了起來。
老裏長邊聽邊點頭,“對哩對哩,我們也不是不願意抗倭,關鍵是活不下去哩。石先生寫的好啊!讓我老頭子去打仗都行,孩子們還得活著不是?”
石槃心裏卻是歎息,這問題並非隻有南山村,更不僅僅是望海縣的問題。
十五稅一的國家財政看似是藏富於民,但是朝廷手裏沒錢,你能指望朝廷拿出錢來打仗嗎?
平時還好,大家都樂得悶聲發大財,但一旦有事,沒錢怎麼辦事呢?
石槃有心勸眾人兩句,但看著這些已經麵有菜色的漢子,心裏有話卻說不出口。
劉茂對眾漢子道:“咱們南山村也就八百多人,還得找上北山村的人,咱們湊夠一千人,就把《萬民狀》送到縣裏,看看縣尊老爺還加不加稅!”
“好!”眾人轟然叫好,竟都對這萬民狀信心很足。
石槃不解,“就一封萬民狀,能有用嗎?”
老裏長卻笑嗬嗬道:“咱們太祖爺有祖訓,民心為大,那些當官的怕著哩。隻要能送上去,咱就有希望。”
石槃道:“我正要去縣裏,不如這狀子就我幫忙帶去。”
裏長拉住石槃的手道:“那可是好。劉茂劉茂,你過來。”
劉茂跑來,老裏長再拉住他,“你有把子力氣,當獵戶也有些武藝,你就保著石先生,去縣裏萬民議館找林館長。”
說著,老裏長從懷裏摸出一塊玉佩,“我的傳家寶就這一塊玉,你給林館長當個見麵禮。”
石槃看得心中一跳,這玉佩也不是什麼高級貨,但是幾兩銀子還是值的。
石槃立即出手製止:“老先生,不需要,其實我也有些門路……”
“這可是萬民狀哩,可開不得玩笑……”老裏長話說著,就聽到外邊一陣喝罵聲傳來。
“你們這些亂民,聚集起來是不是要抗稅?我的弟兄們可是為了抗倭大事,抗稅就是通倭!”
村民們頓時膽氣都弱了許多,齊齊聚集在老裏長身邊,一起向院外看去。
石槃忍不住向前站了站,他第一次要見到這大盛朝的官吏了。
稅吏隻有三人,身上穿著皂袍、官靴,一人手持賬冊,一人手持算盤,一人手握官印,三人腰間都有刀,看起來卻也威風凜凜。
隻有三人,卻將在場數十條漢子震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