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學習學習,我該如何對待你”——關於學習,我有很多不解和困惑!(1)(1 / 3)

第一節成績不好,但我已經努力了

期末考試的成績準時公布了,小凡的媽媽看著這份布滿了紅色數字的成績單,不由勃然大怒,把小凡叫到了跟前,大聲訓斥道:“你這個孩子是怎麼搞的!平常總說學習學習,可是怎麼考試有六門不及格!”

小凡聽著媽媽的訓斥,不敢大聲反駁,隻是低聲說道:“媽媽,我真的努力了……”

“你還敢騙人!考成這個成績,你說你不是壞孩子還是什麼!平常我看你總是和一大群小朋友混在一起,你說,你是不是跟著他們學壞了!”

小凡忍住眼淚,對媽媽說:“媽媽,你別這麼說我好麼?真的,我不是你想的那樣……”

“你這個孩子真是沒法教育了,到現在你還狡辯自己不是壞孩子!你給我反思去!”說完,媽媽不再聽小凡的解釋,把他推進了臥室裏。

小凡一個人看著成績單,心裏委屈異常:“媽媽,我真的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雖然我學習的成績不理想,可是我真的已經好努力了!還有,我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從來就沒有學壞,我們根本就沒有做什麼壞事!媽媽,我真的想把成績考好,可是我真的怎麼努力也不行,我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壞孩子!”

父母隻看到孩子的成績,卻看不到他平常的努力,甚至還惡意揣測他的品行,這樣,孩子自然不會感到溫暖。可是,孩子又有什麼辦法向父母解釋呢?所以,他隻好把委屈藏在心裏,任憑一個人苦悶。

誠然,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關心變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很多家長對學習分數的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為,確有不科學的現象存在。這些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比如,有些家長片麵誇大分數的功能,以分數高低作為判斷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片麵誇大分數功能的另一典型現象為:有部分家長將孩子的考試分數作為在單位同事、親戚朋友麵前“露臉”、“爭麵子”的重要內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麵子,很自豪。若分數不如人家的孩子,則覺得臉上無光,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出門矮人半截。

父母的這些行為與思想,都是錯誤的。分數至上迫使孩子以獲取高分為學習的唯一目的,忽視思想品質、性格修養、身體素質等諸方麵的全麵發展,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的客觀存在,無疑會形成對孩子學習的負麵壓力,導致有的孩子在獲取高分無望的情況下,采取作弊、塗改分數等不正當行為欺騙家長。這樣不但不能促進學習,反而影響孩子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

所以,父母不要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甚理想,就對孩子大發雷霆。其實,孩子除了睡眠之外,每一天的每一刻都在學習之中。孩子的學習能力一點兒也沒有問題,看看他在喜歡做的活動中的表現,看看他的一些使家長生氣的表現(例如頂嘴),我們很容易發現孩子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也挺強。但是,對於學習,孩子卻往往並非如此。很多孩子表現出不喜歡讀書、做作業,或者已經非常努力,但是學習成績卻遲遲不見提升,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幾點:

1.天賦因人而異

每個孩子都各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能力、性格各有差異,就決定他的學習方式方法,學習的能力也不盡相同。作為家長,不應隻希望孩子考試分數名列前茅。正像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所說的那樣:“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許多條,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人們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樣的。”

作為家長,應該發現孩子並發展他們的天賦、特長,不能一再地要求他考試拿第一,這樣就埋沒了他的天賦。

2.學習方式有差錯

很多家長認為,想要學習好,就得多讀幾遍書。於是,我們在生活中就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學習非常用功,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都是書不離手,題不離桌,有時晚上還要熬夜。然而,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依然不理想。

都說付出總有回報,而且付出的越多就應該回報越多,這規律怎麼到了學習上就不適用了呢?其實,這裏麵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盲目地看書、做題並不能夠有效地提高成績,學習要講究方式方法。一旦孩子掌握了合理的、係統的學習方式,那麼提高學習成績也就不難了。

3.上學讀書和家中做作業沒有樂趣

為什麼孩子學不好?除去方法的問題外,最關鍵的就是興趣了,一個人沒有興趣,又怎會願意學習?

那麼,樂趣為何有這麼大的能力?因為,樂趣使大腦裏釋放出“腦內啡”(大腦神經遞質的一種),它驅使孩子想重複這一經驗。

所以說,如果孩子的成績不甚理想時,家長或老師往往沒有在添增樂趣上下工夫,而是用壓迫、叱責、懲罰等方法去驅使孩子返回書本和作業上。這些方法開動了“痛苦—恐懼—逃避”的機製,孩子於是產生了抗拒,避開這種感受的來源。

所以,要使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必須設法使孩子樂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