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學習學習,我該如何對待你”——關於學習,我有很多不解和困惑!(1)(2 / 3)

4.孩子頭腦裏的讀書學習經驗總是負麵的居多

所謂負麵影響多,就是指孩子對學習已經感受不到任何益處。例如成績不好受責罵、忘記帶作業受罰、做到的沒有得到肯定,而做得不足則總受批評、較少得到鼓勵,等等。

如果孩子每當談起學習時,就想到這些負麵的事情,那麼,他是難以對讀書學習產生興趣的。負麵的感受如果繼續加深,孩子會更想逃避,對考試,甚至上學都產生抗拒或恐懼。

所以說,父母不要總是給孩子那麼多的壓力,除了多給孩子肯定、鼓勵和支持外,還可以幫助孩子改變內心對讀書學習的感受,例如每次讀書做作業前都使孩子先進入正麵積極的狀態之中,上學及考試前幫助孩子建立成功景象,把孩子所學的與考試及成功建立聯係等。

當孩子考試沒拿第一,父母不要總是忙著下結論。首先要正確地看待分數。同時,要給孩子以合理的鼓勵,相信孩子經過努力會有所收獲的,讓他不至於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比如,善於從各方麵的分析中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以充分激勵孩子。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時,家長的肯定與表揚能使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

即使在某段時間內,孩子的成績出現了一定滑坡,父母也不要劈頭蓋臉地訓斥,而是應當鼓勵與幫助,從孩子的諸多不足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最能體現家長的教育水平。比如:若總分下降,單科分有無上升的?從認知識結構看,有無掌握較好,丟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試一團糟,幫助他的最好辦法仍然是以積極的眼光看他,鼓勵他克服困難,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頭趕上,考出好的分數。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隻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棄。

以前我總是對孩子的成績格外關注,隻要成績一不好,就大聲地訓斥,誰知道給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壓力。從今以後,我應該科學地分析分數,並能對孩子考試分數的高低采取相應的明智的態度,我想,這對孩子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第二節這樣的老師我不喜歡

小峰原本是班裏表現積極、工作負責的體育委員,這項職務他已經連續擔任了好幾個學期。

但是這個學期,小峰卻出現了意外。在一次體育課外活動中,體育教師沒有認真聽取他的合理化建議,武斷地對他進行了批評,挫傷了他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對體育教師產生了對抗心理。

從那以後,小峰表現得情緒低落、孤僻,對學校的體育活動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負責了。但是,他的這些變化未能引起體育老師的重視,致使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在以後的體育課上,小峰便開始消極對抗體育老師,偶爾故意犯些小錯誤以發泄心理的不滿。每次犯錯誤後,體育老師都采用簡單的方法處理,有時是粗暴的批評,有時是不聞不問,後來幹脆撤銷了這位同學的體育委員職務。

職務被撤銷後,小峰的情緒更是一落千丈,上體育課總是遲到,甚至曠課,後來產生嚴重的體育“厭學”心理,幹脆再也不參加體育活動了。

小峰的厭惡心理越來越嚴重,甚至到了討厭所有老師的境地。可是,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這些天老師一直找我談心,問我怎麼回事,為什麼總喜歡和老師對著幹。為此爸爸媽媽還打了我,我真是非常傷心,其實說句實在話,我隻是有時控製不住自己,想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比如那次,我覺得我的建議非常正確,可是老師為什麼要對我不理不睬?為什麼老師就能隨便地批評我?老師們,我討厭你們,我恨你們!”

老師批評了孩子,孩子自然感覺丟了麵子,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些意見。像小峰那樣,他認為老師這是針對自己,所以,自然選擇不學習的方法進行對抗。

那麼,父母應當如何引導孩子形成正確心理?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這些方法:

(一)心理引導

1.讓孩子學會冷靜地對待老師的批評

在小峰看來,老師這次的批評就是因為偏心。因為,新任的體育課代表就很少受到批評,甚至還經常受到表揚。

對於此,父母應當合理地引導孩子的心理。

首先,父母應當教育孩子,第一步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看是否在品質、學習、行為等方麵有使人不喜歡的地方。當自己覺察不到時,可以請老師、同學或好朋友指出,以求改正。就像小峰,也許會有說話方式不當的原因,這才導致了老師對他批評。

其次,要避免從心理上產生錯覺,有時老師批評了自己,表揚了其他同學,或對其他同學委以重任,對自己不予安排,這些並不能說明老師不喜歡自己。

最後,即使由於種種原因,學生發現老師確實偏心,不喜歡自己,也不必太在意。對老師仍要尊敬如常,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搞好學業,注重自身修養。不能舍本逐末地刻意追求老師的表揚,故意討老師的歡心。隻要走好自己的路,做出成績,包括老師在內的其他人都會對自己刮目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