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些家長認為,馬虎是孩子年齡小,等慢慢長大了,馬虎的毛病自然就會消失了。其實不然。生活中,很多致命的錯誤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馬虎。
知道“馬虎”是怎麼來的嗎?據說是古時候有一人家,哥哥叫馬大哈,弟弟叫馬二哈。一天,父親畫了一隻虎和一匹馬,教他們認識虎和馬。結果馬大哈把馬當成了虎,馬二哈把虎當成了馬。後來馬大哈在街上看見了馬,以為是虎,嚇得連滾帶爬往家跑;馬二哈在山上看見一隻虎,以為是馬,追上去要騎,竟被虎給吃掉了。可見,馬虎不可忽視,如果不能夠及時糾正,那麼,就意味著一定的危險。
但是,馬虎這個看似簡單的現象其實並不簡單,它涉及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原理。而事實上許多家長和老師通常錯誤地認為孩子隻是學習態度問題,貪玩懶惰而不認真負責,隻要打罵或嚴加管理就會有效果,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有專家研究發現:孩子馬虎大意不僅僅是粗心的問題,其中還包含著很多其他的因素。
(一)導致孩子馬虎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這種情況在孩子中比較普遍,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那麼馬虎現象就容易頻繁地出現。在整個思維過程中,注意力是開啟思維的門戶。注意力集中,思維的門戶就大開,通過這個大門的信息就多,不受阻礙。相反,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就不能進入思維過程,或信息不能全部進入思維過程,就會導致思維出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不在焉或三心二意。
注意力是智力的一部分,隻有練習提高注意力,才能進一步發展智力,克服馬虎。提高注意力的方法除了主觀努力外,還要排除外界因素幹擾,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和新鮮感。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性強,注意力就強,思維過程就順暢高效。所以,老師與家長講授知識時增強趣味性和新鮮感是讓學生克服馬虎的重要方法。
2.思維定式的存在
孩子在遇到一個新問題時,會不自覺地按照處理熟悉問題的套路來。在沒有區分異同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認為它們是一樣的。這就是思維定式的誤區。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事物,我們由已知事物的經驗推及未知事物時,不要盲目類比,要正確定位,找出異同,這樣才不致出錯。許多考試題的設置,就是考查對相似問題的區分度,間接上考查了孩子的思維品質。糾正思維定式和經驗不合理遷移,抓住事物本質,是克服這類馬虎的關鍵。
3.思維有跳躍性
青少年在學習中有意無意地省掉其中一些步驟時,就很容易導致計算結果出錯。反過來,嚴格按邏輯思維推理的結果,就不易出錯。計算機在處理信息時,不會省掉哪怕最簡單的步驟,每個步驟都是邏輯鏈上的一環,去掉一個,程序就斷掉了。思維過程其實也一樣,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隻有做細心人,不抄近路,嚴格遵循邏輯思維程序,從上一步推及下一步,就不會出錯。孩子出現跳躍性思維,除了圖快圖省力的原因,還可能是因為問題較熟悉,預先設置了結果,省掉了推理過程的中間環節的原因,所以,學生一定要認真踏實,這樣的馬虎是可以避免的。
(二)如何使孩子不再馬虎
看到了孩子馬虎的各種原因,接下來,父母就要給予他針對性的措施,以此來幫助和指導。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認真地做作業是完成學業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促使孩子端正態度,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科作業。並告訴孩子,認認真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對今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還可以讓孩子多多練習一些基本的東西,習慣成自然,馬虎也就減少了。千萬不要隨便斥責或打罵孩子,以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不應有的傷害,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以下是一些幫助孩子克服馬虎毛病的具體措施。
1.幫助孩子在生活中養成細心的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不單單隻體現在學習方麵,而是與日常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如果孩子平日裏做事情都丟三落四,缺乏條理,那他在學習上也同樣容易粗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經常讓孩子做一些需要細心才能做好的家務活、工藝小製作,以及小遊戲活動。如學習剪紙,經常練習,有益於細心品質的培養,比如玩“挑火柴棒”遊戲,火柴棒一根根堆在一起,必須十分細心才能將它們一根根挑開等,訓練孩子做事有條不紊,養成嚴謹、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持之以恒,必然對孩子學習方麵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