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真的喜歡計算機啊!”
“不行!我們絕對不可能答應你!”爸爸不等王強解釋完,就粗暴地打斷了他的話。在他的心裏,孩子學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學計算機,因為前途實在過於渺茫。
不得已,王強隻得去找班主任幫忙。坐在班主任的麵前,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我也知道爸媽給我選的醫學、法律專業最吃香,將來的發展前途非常廣,可是,我自己對那些確實興趣不大啊!我真正感興趣的,就是計算機。這些年來我對計算機的研究非常深入,去年還獲得過一個國家級別的比賽冠軍呢!雖然我知道學計算機的人太多,就業壓力非常大,可是,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這個領域做到最好!老師,你不是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麼?求求你,幫我做做父母的工作吧!”
王強為什麼如此失落,發展到要找老師出麵幫忙?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權利過大,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
就像王強自己所說,他明白,爸爸媽媽讓他的選擇是為自己好。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過,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施教下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有的孩子卻在父母的過度關注下走向毀滅。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想法沒有錯,錯的是父母用自己的意願過多地幹涉孩子的路。
所以,王強在麵對爸媽的強權時,不知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因此有些失望,發展到請求老師的幫助。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但在中國似乎很多的家長喜歡用自己的意誌代替孩子的意誌,紛紛強迫孩子學一些所謂“熱門”的學科,將很多孩子的天分扼殺在搖籃裏。
其實,父母這麼做又是何苦呢?表麵上看,有些行業似乎對孩子的未來不好,可是殊不知,隻要經過刻苦的努力,無論哪種行業,都會走出一條光明大道的。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蓋茨是美國西雅圖市人,中學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一年後輟學,開始從事令他癡迷的計算機事業。1975年正式創辦微軟公司,28歲成為全球電腦大王,曾被評為1998年度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的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師,他們都是西雅圖市頗有名氣的人物。比爾·蓋茨的父母在工作之餘總是盡可能與孩子們待在一起,一家人不斷地做各種遊戲,從棋類到拚圖比賽,幾乎所有的益智遊戲都玩遍了。
比爾·蓋茨小學畢業後,父母在他是繼續私立中學還是讀公立中學的問題上進行了認真分析。由於比爾·蓋茨在小學時代就是一名不太“安分”的學生,父母希望兒子在新環境中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上有紀律約束。
當時,西雅圖市有所私立中學,名叫湖濱中學,該校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紀律嚴明,這所學校比較符合比爾·蓋茨父母的要求。比爾·蓋茨開始不願意去,他認為湖濱中學的校規校紀太嚴格,對人約束過多,但當他聽了父母對湖濱中學優越的學習條件的分析後,還是同意了。
比爾·蓋茨中學畢業時,很想到哈佛大學讀書,這也正是父母的最大心願,因為他們清楚,隻有哈佛這樣的世界一流大學才能使兒子受到最好、最全麵的教育,他的天賦才能被充分激活,但是在專業選擇上,父親與兒子卻發生了分歧。比爾·蓋茨的父親在美國律師界的聲望很高,他十分希望兒子能繼承父業,但比爾·蓋茨卻對學法律當律師不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數學和計算機。
所幸他的父母是很開明的,當他們發現兒子對當律師毫無興趣後,意識到若強迫他學法律,隻會扼殺他在計算機方向的特殊天賦,對他的發展極其不利。因此,父母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決定讓兒子在大學裏自由發展。
不料,一年後,他們遇上了更加棘手的難題,原來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父母百思不得其解,開始時極力反對,到最後不得不尊重兒子的選擇。
比爾·蓋茨的這次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奠定了他的計算機事業的基礎。比爾·蓋茨是幸運的,他在選擇學校、選擇專業以至選擇退學上最終都得到了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正是這無數次正確的選擇,使比爾·蓋茨的興趣和天賦與他的事業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
試想,如果當初比爾·蓋茨屈從父母的意願去學習法律,那電腦界無疑會失去一位人才。一次選擇有時就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愛護孩子的未來。
父母培養孩子,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可是很多父母常愛主觀假定孩子和他們是完全一樣的,然後就按照自己的目標來塑造孩子,而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不考慮他們是否需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塑造他。這樣做,不僅孩子失去了自主權,父母也會遇到許多教育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