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我有自己的理想與愛好”——理想和愛好:我選擇,我快樂(2)(1 / 3)

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成長經曆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左思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一心想把他培養成為一名書法家。可是,左思對書法毫無興趣,因此學起書法來並不起勁兒。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很失望。不久,他又讓左思改學鼓琴,左思對此還是不感興趣,學了很長時間也彈不出一首像樣的曲子來。父親的美好希望終成泡影。後來,左思的父親終於發現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他覺得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而不是以自己的願望為主。於是,他開始仔細觀察左思的一舉一動。他發現左思是一個不善於交際的孩子,但記憶力好,愛讀詩背詞,有的甚至過目不忘。這位父親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教子目標,他決定善待兒子的這種愛好和興趣,讓他學習詩詞歌賦。結果,左思很快成名,把當時的文學創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左思曆時10年精心雕琢的《三都賦》,令當時的文學人士、達官貴人爭相傳抄,一時間“洛陽紙貴”。左思的文風豪邁、高亢、勁挺、矯健,被當時的文學界讚譽為“左思風力”。應該說,左思的成長需要感謝他的父親。正因為他的父親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才沒有強迫左思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每個孩子的生活都以某種線索和符號標誌出他應該發展的方向。有頭腦的父母會抓住孩子身上的這些線索和符號,反複加以思考。這些線索和符號為我們提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道路,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它們,以免無意間給孩子的發展道路設置障礙;我們要幫助孩子完成他先天既定的發展路程。這並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

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大文學家,從1915年起,他先後出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不久,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他堅決反對封建文化,提倡白話文。他和著名學者劉半農在《新青年》上策劃開展了一場新舊文學的大論戰,並因此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風雲人物。

在錢三強小的時候,錢玄同就很注意對兒子進行愛科學的教育。在錢三強讀小學時,錢玄同就讓兒子讀了不少課外讀物,這些讀物不僅豐富了錢三強的課餘生活,也幫助他開闊了眼界,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了寫作能力。同時,錢玄同還教育錢三強要認真學好外語和自然科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好身體。

錢三強萌發了研究科學的興趣之後,錢玄同積極地給予鼓勵。錢三強上中學後,有一次讀了孫中山先生著的《建國方略》,書中提出要把黑暗、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並具體描繪了未來中國的藍圖。他讀完後自言自語道:“對,要使國家擺脫屈辱,走向富強,非建立強大的工業、非學科學不可。”這本書對錢三強後來的專業選擇影響非常大。

錢三強中學畢業前夕,將畢業後向哪個方向發展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此時有人對錢玄同建議說:“你是搞語言文字的專家,名氣又大,應當叫三強接你的班。”

錢玄同笑道:“那要看孩子的態度和興趣哩!”一天,錢玄同對錢三強說:“你將來學什麼,我不包辦代替,要由你自己去選擇。但是,對於一切事物,一個人應該有科學的頭腦,應該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究其真相,判斷其是非,然後定改革的措施。”父親的這席話,更堅定了錢三強心中早已立下的誌向。他很明確地告訴父親:“爸爸,我要學工!”錢玄同很理解和支持兒子的想法,點頭表示讚許,並鼓勵他報考北大理科預科班。

不久,錢三強進入北大預科班學習。上課時,學生問答都得用英語,這對隻學過法文的三強來說,困難不言而喻。父親怕兒子泄氣,便鼓勵說:“目標既然確定了,就應當用艱苦的勞動去實現理想,克服困難要有一股牛勁。”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錢三強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闖過了英文關。

在北大讀預科時,錢三強還到清華大學旁聽物理學和電磁學,讀了英國科學家羅索的《原子新論》,他深深愛上了原子物理。後來他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物理,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1937年,公費留學生考試在即,剛好有一個留學名額。錢玄同鼓勵兒子去應考。錢三強不負父望,金榜題名。可就在出國前夕,父親不幸患了重病,是去是留,錢三強猶豫不決。父親看出了兒子的心事,鼓勵他不要掛念家裏,對他說:“你學的學科,將來對國家有用,你還是出國好好學習吧!”

錢三強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學成回國,成為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錢三強成長為一名科學家的過程,就是父親不斷精心培養的過程。父親帶著6歲的兒子參加五四運動遊行,讓兒子從小體驗“改造社會”的艱辛;教育兒子從小愛科學,樹立科學救國的思想和抱負;支持兒子自己做主選擇專業;鼓勵兒子克服語言困難;鼓勵兒子出國深造。在兒子成長過程的每一步、每個重要的岔路口,都有父親及時的引導、鼓勵和支持。

這就給我們一個啟迪:我們不要告訴孩子他應該做什麼和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相反,我們必須態度謙恭地麵對孩子的智慧。要相信,他們需要探索和發現的秘密就在他們的生活當中,而不在我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