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我有自己的理想與愛好”——理想和愛好:我選擇,我快樂(2)(2 / 3)

選擇就是機會。有的選擇,一生未必能碰上一次;有的選擇,多年才能碰上一次;有的選擇,天天都存在,時時都在考驗著人。當孩子麵臨人生選擇的每一道岔路口上時,父母要學會如何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1.讓孩子自己選擇專業

每個孩子的興趣不同,愛好不同,父母應當給予孩子自由選擇專業的權利,不應橫加幹涉。一些父母,眼見別人3歲的孩子就會背唐詩,也買回一本《唐詩選集》,每天口讀麵授,逼著孩子背誦。還有的父母,希望子女成為少年畫家、書法家、樂壇“神童”,也毫不顧忌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的條件,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摳出搞“智力投資”,但事實並不與他們的願望成正比。

2.及時引導、鼓勵和支持

每個孩子對自己將來要走的路都會有不同的偏愛,不要小看孩子的判斷力和想法。做父母的不能永遠幫助孩子決定他們自己的事,如果孩子決定了的事,父母可以提一些參考意見,但不要強求孩子改變。父母關愛子女,僅僅停留於溺愛和物質的滿足是遠遠不夠的,而應重在啟發、引導、扶持,積極支持孩子的選擇。

3.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在放手過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讓兒女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己作出事關終身的決定,選擇與我為他們確定的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也恰恰是天下多數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可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衝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和王強談過沒幾天後,他的班主任主動找到了家裏,和我談起了孩子報考誌願的事。原本我以為老師會認同我們的意見,誰知道卻被老師批評了一番。老師對我說,表麵上看,我和他媽媽為王強拿主意是對他好,其實,這是一種不相信孩子的表現。接著,老師又給我們舉了比爾·蓋茨等人的例子,讓我和他媽媽明白,無論什麼行業,隻要努力,隻要自己有興趣,那麼將來就會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一味幹涉孩子,那麼還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隔閡。孩子,現在我明白,你的選擇沒有錯。我和媽媽會放開手,讓你自己去飛翔!

第三節你們的理想不要強加給我

小勇從小就喜歡踢足球,在小區裏經常可以看見小勇抱著足球,和一些年紀相仿的同學在那裏玩。後來,學校組建校足球隊,小勇報了名,而且還通過了考核,成了校隊的一員。

就在小勇準備在足球場上一展風采時,小勇的母親得知小勇參加了校足球隊的消息,就極力反對,小勇的媽媽認為這是“不務正業”,肯定會影響學習。

為此,小勇的媽媽給小勇報了很多的課外補習班,她想,這樣一來,小勇就沒有時間去訓練,校隊就不會要他了,那麼他就不會因為踢球分散學習的精力,而且參加補習班又能補充加強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這是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但是,小勇對課外補習一點兒都不感興趣。他找到媽媽說:“媽媽,你憑什麼不讓我去踢足球啊?”

媽媽說:“孩子,踢足球有什麼用處?你看,現在人家其他小朋友都忙著學習,你應該把主要精力投入學習當中!”

小勇不滿地說:“可是我平常已經很努力了啊!課餘時間我為什麼不能幹點兒別的活動?”

媽媽說:“當然可以了!但是就不能踢足球!孩子,要不然,我帶你去學畫畫吧!媽媽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畫家!”

“可是,可是……”小勇還想解釋,可媽媽再也不聽了,隻顧幹她自己手裏的活。

小勇無奈地回到了臥室,看著媽媽的照片,用一種譏諷的口氣道:“我就是喜歡踢球,你不尊重我的愛好我也沒辦法。但至於什麼畫畫,我肯定不去,你要是喜歡,你去!至於什麼錢白花了之類的話,別跟我說,我又沒說想去學畫畫、做畫家!白花錢,那是你自作自受!我還會對你說,你的理想憑什麼強加給我!”

孩子那麼對媽媽說話,是因為母親根本不在乎他的興趣愛好,無理地傷害了他。所以,當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抱怨時,又怎麼好意思指責孩子不聽話呢?

父母應當平心靜氣地想一想,自己在年少時,難道就沒有經曆過這樣的事情麼?自己的愛好,難道就沒有遭到過父母的阻攔?而自己那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經曆過這種事。而當自己的孩子也到了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時,若一味地阻攔,那麼,他自然也會表現出反感和強烈的叛逆。

家長應該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孩子們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父母在與孩子一起作決定時,如果父母的意見與孩子的興趣相一致,以後的事情進行得就會很順利。但事情往往是孩子的興趣與父母的意見不一致,這就容易出現矛盾——是尊重孩子的興趣,還是強迫孩子屈從於家長的興趣?通常,家長會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還是應該聽大人的,大人畢竟比孩子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可是孩子的父母應該明白一點,你所決定的事要由孩子去實現,你如果違背了孩子的意願,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往往就會既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又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