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幫助孩子調節心理狀態
孩子有時候在學習中會感到心情煩躁,這時候家長可讓孩子先把東西放一放,聽一聽優美、舒緩的音樂,也可帶孩子出去散心,減輕他的負擔,讓他心情平靜下來,更集中精力重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孩子的浮躁之心自然消失了。
6.有針對性地“磨煉”
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能夠“磨煉”孩子心理的措施。比如說在孩子自身興趣的基礎上讓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不僅如此,家長也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可以讓孩子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隻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7.用榜樣教育孩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榜樣。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榜樣,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此外,家長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榜樣去鼓勵孩子,如用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激勵孩子,督促孩子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我現在才明白,孩子學的東西那麼多,但是一直都沒學好,並不是學的不廣的原因,而是由於她太過浮躁。我從一些文獻上看到,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它會使孩子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看來,以後我要首先讓她改變浮躁的心態,然後再找到喜歡的方向去努力,隻有這樣,她才能把愛好做到最好!
第五節我一定要去特長班麼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小佳抱著足球衝出家門,準備在小朋友麵前表現一下自己的超高的球技。
誰知道,小佳剛走到球場,爸爸後腳就跟了過來,並對激戰正酣的小佳喊道:“小佳!趕緊回來!”
小佳不情願地走到場邊,滿腹牢騷地說:“爸爸,你幹什麼啊?沒看見我都要射門了?”
“你這個孩子,”爸爸抓起小佳的手就往外走,“今天下午你還要上奧數班,一會兒就要上課了,在這裏踢什麼球啊!”
“我不想去!”小佳掙脫開爸爸的手,大聲喊道:“我不想上那些什麼特長班!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難道我不能休息麼?”
爸爸見小佳如此不聽話,愣了愣便一巴掌打了過去。小佳捂著滾燙的臉,卻絲毫不願走開,就這樣,爺兒倆在球場上就吵起來了。
小佳還是沒能執拗過爸爸,被送到了奧數班。可是,他的心裏一點兒也不服氣:“特長特長,爸爸,你知道我的特長是什麼嗎?我不喜歡數學,可是你卻讓我上奧數;我討厭畫畫,你卻讓我上學美術班!難道你小時候,每天就是在這些特長班裏度過的麼?那你怎麼現在還是一事無成!哼,你讓我上特長班,那我就在課上搗亂,讓老師批評我、請家長!我要讓你知道,我討厭死特長班了,我再也不想來了!”
父母望子成龍,但孩子卻不因此感激,這不僅單指小佳的情況,還有很多的孩子都是如此。父母不禁好奇,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孩子不明白這是為他好麼?
其實,孩子怎會不懂家長的良苦用心?隻是,這種強迫式的培養“特長”的方式,是任何人都不會接受的。
父母想培養孩子的特長沒有錯,可是,父母要明白,究竟什麼才是孩子的特長?《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特長是指特別擅長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經驗。也就是指掌握和運用專門知識的能力。
但是,不少父母都對“特長”這個詞理解的不那麼準確。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項或幾項“特長教育”,以便於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來的挑戰。於是,以培養孩子某些特殊能力為目的的各種特長班應運而生,諸如書法班、美術班、舞蹈班、音樂班,等等,應有盡有,不一而足。由於某些家長在思想認識上的錯誤,致使特長教育出現了種種誤區,孩子自然不願認同,因此矛盾進一步激化,出現了小佳與爸爸在球場爭吵的這一場麵。
綜觀大部分的父母,在對於孩子特長班的問題上,主要都會出現以下這些問題,從而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