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我有自己的理想與愛好”——理想和愛好:我選擇,我快樂(3)(3 / 3)

1.貪多求全

貪多求全,這是父母讓孩子參加特長班的通病。一些家長盲目認為多學總比少學好,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讓孩子學美術,過兩天又讓孩子改學書法。不堪重負的孩子,平時忙,雙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外,還要忙寫字彈琴或繪畫……

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怎能接受如此多的壓力?難怪有些孩子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放學後,我寧願被老師留下來也不願立即回家!

2.硬性規定孩子學習哪種特長

在一些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屬於自己的,因此,父母就會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硬性規定孩子學習哪種特長,讓他學什麼就學什麼,容不得半點商量。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總會明白自己的苦心的。但事實上是,家長強迫孩子學習的特長很難成為真正的特長,而且會使掌握特長成了孩子的沉重包袱。

3.為了學習特長而剝奪孩子的自由空間

一些為“特長”讓路,這是孩子在參加特長班時,父母最容易出現的心態。由於強迫孩子學習特長,那麼,孩子的自由空間勢必會被打壓,從而導致孩子的天性被扼殺,而且,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家長的重壓下,極容易喪失或者減退。

所以,有著名的教育學家這樣說過:“與其讓你的孩子多學一些東西,不如讓他少失去一些東西。”

4.考慮欠周詳

從父母讓孩子參加特長班這件事上來看,父母的初衷本身並無錯誤,並有著其積極的一麵。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好耍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今天喜歡的東西,明天也許就不再喜歡了。因此,家長要注意因勢利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卻沒有做到這一點,當孩子生厭時,家長不是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而是采取強迫壓製的辦法逼著孩子去學,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正好應驗了那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

所以,對於孩子上特長班這件事情,父母必須做到細致分析。在與孩子共同選學“特長”時,應以孩子學好文化課為基礎,以有利於培養孩子思維能力,身心健康成長為前提,再根據孩子年齡、性格、愛好、家裏經濟狀況,特長班師資水平等綜合因素,作出決定,不要隨大流。

同時,父母還要學會正確的認識孩子、認識特長。從某種意義上說,特長就是指天賦。人的天賦各不相同,有的人善表演,有的人善言談;有的人擅長抽象思維;有的人擅長實際操作;有的人善於調動他人積極性,協調能力強;有的人善於獨自鑽研,成績卓著。因此,對於培養孩子的哪個方麵的能力,父母必須要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判斷。

想要找到孩子的特長天賦,不能單憑父母的主觀臆斷,而是要通過孩子的日常活動進行發掘,也可以讓孩子廣泛接觸生活,廣泛參與各方麵的活動,當發現孩子有某種天賦以後,及時予以強化和引導,有條件的話,就作為特長來培養。比如,孩子開始說話很早,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對語言的記憶力較強,喜歡講故事,這表明孩子有語言天賦;孩子愛聽車或船的鳴笛聲以及其他有節奏的聲音與樂曲,學習新歌曲毫不費力,這表明他有音樂天賦;孩子對分類與圖形頗感興趣,擅長下國際象棋或跳棋,喜歡問抽象的問題,表明他有邏輯思維能力,在數、理、化等學科方麵有優勢;孩子愛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天文、地理和自然現象的知識感興趣,表明他有空間想象能力,長大後極可能成為自然科學領域的佼佼者;孩子能較早地掌握各種運動要領,熟練地使用各種體育器械,表明他有運動天賦,讓他從小參加體育訓練班可能是最佳的早期培養方式;孩子能觀察到別人的微小變化,在閱讀小說或看電視、電影時能很快認出其中的正、反角,表明他有管理方麵的天賦等。

總之,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麵有超忽其他孩子的表現,並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那麼這就是特長班的最佳方向。

今天老師找我談話了,告訴我說小佳確實不適合奧數,他的特長,應該是在其他方麵。現在我也想通了,我應該挖掘孩子真正的特長,適當加強這一方麵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孩子的一種特殊才能。充分發揮他特長的優勢,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也將大有裨益!好了,孩子,做你喜歡的事情吧,也許你光明的未來,就在足球場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