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解地問,“嬌嬌,你哪裏流血了啊?”嬌嬌趕緊地指了指裙子,說:“媽媽,我是不是哪裏受傷了啊?”
媽媽看到這裏,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說:“孩子,那不是受傷了,而是你來月經了。”
“月經?什麼是月經?”嬌嬌不解地詢問,可是媽媽卻不知道再怎麼回答,隻是默默笑了笑。
雖然嬌嬌知道了月經並非是病,可是媽媽支支吾吾的態度,卻讓自己無所適從:“媽媽說這叫月經,可是什麼是月經啊?是不是因為我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才這個樣子?”
接下來,月經每個月都準時到來,有時折騰得她在床上翻來滾去。她捂著肚子,心裏說道:“媽媽快來救我啊!我下麵又流血了,我該怎麼辦啊?”
正是因為媽媽的遮遮掩掩,讓嬌嬌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誤以為月經是一種病變,從而既不敢和媽媽講,也不願同同學說。她就這麼忍著,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嬌嬌如此焦慮,媽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許在媽媽心裏,這種生理上的問題沒法解答,所以隻好選擇不解答的方式。可是卻不曾想,這卻給孩子帶來了不小的困惑。
其實,成年女性都會明白,月經對於一個女孩來說,是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月經根本不是件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要想孩子不對月經這件事過於焦慮,那麼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白,月經到底是什麼:
女孩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大約在13歲左右,卵巢開始向外排出卵子,卵子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與此同時,子宮內膜變厚、變柔軟。如果卵子沒有與精子相遇、受精,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出血。月經就是指這種周期性地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女性排卵通常在下次月經到來之前的14天。女孩一旦月經來潮,如果有性行為發生就有懷孕的可能性。
女孩第一次月經來潮叫做月經初潮。月經初潮年齡可早至11歲,晚到18歲,平均年齡為13歲左右。月經出血的第一天稱為月經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提前或延後7天仍屬正常範圍。月經期為月經持續流血的天數,一般為3~7天。月經量的多少很難估計,一次月經的出血量約為50毫升左右。
女孩在月經期間會有一些與平時不一樣的症狀,比如說會比平常更易疲勞,困倦,全身酸懶,體力下降,另外如腰酸、腹部下墜、乳房脹痛。在精神方麵,有的女孩在經期會失眠、興奮不能入睡或者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減退,心裏感到燥熱,等等。身為父母者,要幫助孩子解開月經帶給她們的煩惱,通過科學的方法向孩子講明白月經到底是什麼,這樣,孩子才可能擺脫焦慮,不必每日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1.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月經
盡管現代社會信息發達,青少年可以通過很多的途徑來了解他們想要得到的信息,或他們渴望的知識。但是,家長仍然應該主動告知女兒未來即將麵臨的生理變化。對於這一點,父母不要羞於談論,更不要放任女兒自行麵對“心理難題”。尤其是母親,作為過來人更應在女兒第二性征剛出現時就向女兒介紹相關知識,包括:為什麼女孩長大後會有月經,月經來了要如何做好衛生護理。同時,把自己的經驗提供給她供女兒參考,讓女兒有一個心理上的準備,這樣才能減低女兒可能出現的恐懼與張皇。
2.對孩子表示祝賀
家長如果得知女兒初潮來臨,首先應以向女兒表示祝賀,因為這表明女兒已經長大了,同時也可以宣布女兒從此可享受的成年權利,借此使女兒心裏接受自己成熟的事實,建立女兒的自信。
3.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父母應該在女兒初經來臨後,帶女兒到婦產科醫院做婦科檢查。專業醫生的解說,可讓女兒更全麵係統地了解自身的發育狀況,化解女兒的憂慮。不過,帶女兒進行婦科檢查之前要和女兒作好溝通。婦科檢查項目包括乳房、生殖器官、腹部等,哪些做,哪些不做,這些都必須事先與女兒溝通好才能進行,免得女兒日後排斥看婦科。
4.提醒孩子注意衛生,保證休息
家長應提醒孩子在月經期要注意經期衛生,及時清洗外陰,勤換衛生巾。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還要注意適當休息,睡眠充足,防止過勞,注意保暖,注意營養,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飲開水,少食辛辣寒涼食物,保證大便通暢。經期可正常學習、工作和勞動。
5.幫助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
一般來說,女孩在月經期內情緒不穩,容易急躁和衝動,這一方麵是由於經期中神經內分泌係統的影響,另一方麵是有些少女對月經缺乏正確認識,受家長及大同學的影響,認為來月經是件痛苦、倒黴的事。那麼女孩怎樣對月經期的壞情緒進行調解呢?
其實在在月經期間,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來調整自己的身心。例如,積極參加班集體的文娛活動,在課餘時多閱讀一些健康的文藝書刊;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看影視作品;多和好朋友交談知心話題;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等等。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心情愉快,以免引起同學間的誤解,也避免了父母無謂地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