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奮起宣戰,太後用新政(1 / 1)

國學常識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他青年時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他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複中原。他的詞主要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他的詞作收於《稼軒長短句》。

國學故事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鄉已經淪陷在金朝統治者的手裏。他長大後,因為文才出眾,被推薦到燕京去參加進士考試。但是辛棄疾到了燕京,沒有考中進士。不久,完顏亮發動兵攻打南宋,辛棄疾很快就去投奔了起義軍領袖耿京。

耿京派他負責起義軍的文書工作,掌管起義軍的大印。辛棄疾告訴耿京,在濟南附近有一支起義軍,首領是他熟悉的一個和尚,名叫義端,懂得兵法。耿京聽了很高興,就派辛棄疾去跟義端聯絡。不多幾天,義端就帶著隊伍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可是義端為人奸詐,他趁辛棄疾不防備,偷走了他保管的起義軍大印,逃奔金軍。耿京為此要將辛棄疾處死。辛棄疾懇切地說:“義端偷印逃跑,我當然應當負責。你給我三天時間,讓我把義端抓回來。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願意接受重刑。”辛棄疾得到耿京同意,快馬加鞭向金營追去,趕了一段路後追上了義端。辛棄疾一刀砍了義端的頭,把它拴在馬背上,回到耿京營裏。

金兵被難宋打敗後,金世宗一麵跟南宋講和,一麵瓦解北方抗金的義軍。辛棄疾則到建康去見宋高宗。宋高宗聽說山東義軍派人來歸附,十分高興,當天就在行官裏召見他們。辛棄疾遞上了義軍起草的奏章,報告義軍的抗金情況。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對賈瑞、辛棄疾也各封了一個官銜,要他回去向耿京傳達。

辛棄疾開建康後,就聽到一個不幸的消息:義軍的將領張安國貪圖金人的賞賜殺害了耿京,投奔金軍被封為濟州的州官,義軍也因此解散了。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帶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騎馬奔向濟州。辛棄疾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裏麵設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就讓他們進來。辛棄疾上前不跟張安國說話,七手八腳把他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直奔南方。他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張安國的罪行,立刻把他砍頭示眾。

辛棄疾回到南方後,被派到江陰做官。他不顧自己職位低微,多次向朝廷獻上抗金的計策,卻沒有被采納。後來,雖然做了幾任地方官,在他到中年時,受到朝廷官僚打擊排擠,無奈辭官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