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頑童登大寶,祖宗基業堪憂(1 / 1)

在愛新覺羅家族的曆史上,年幼登基的康熙取得了彪炳千秋的成績。而在愛新覺羅家族統治的末年,又出現了一個幼年登基的皇帝,可惜,他沒有祖宗那樣的能力。讓這樣一個孩子去承擔挽救整個家族和國家的命運,是不現實的。然而,內憂外患卻不能改變傳統的繼承製度,改變不了那些死抱著祖宗家法思想不放的人的思想。

宣統帝像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由於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

載湉的父親醇親王奕譞有七個兒子,載灃是他的第五子。載灃的嫡福晉瓜爾佳氏是慈禧親自指定的,是其心腹大臣榮祿之女,同時,也是慈禧的養女。榮祿,滿洲正白旗人。他先被賞為主事,後升為戶部管銀庫員外郎,因為貪汙罪,差點被肅順處斬。僥幸逃生後,他花銀買了個直隸候祉道的官位。鹹豐逃難承德時,榮祿是巡防處的“總其事”,這成為他日後發跡的起點。從此他官路順暢,一帆風順。同治初,設神機營,榮祿充翼長,後來,又兼任總管內務府大臣。

同治帝駕崩無後,榮祿便向慈禧太後進言,等嗣皇帝光緒有子,可承繼同治為嗣,兼承光緒之祧。這樣就捋順了同治、光緒及光緒兒子三者之間難以處理的複雜關係,深得慈禧的歡喜。這樣到光緒元年,榮祿兼步軍統領,又從左都禦史升至工部尚書。光緒二十年,授步軍統領,並上疏建議由袁世凱負責統籌操練新軍。隨後,榮祿授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四年後,榮祿晉大學士,任直隸總督,又為軍機大臣。尤其是在戊戌政變中,榮祿更是慈禧的智囊,他從袁世凱處獲得機密情報,火速奏報慈禧太後,導致帝黨失敗。事後,又受懿旨捉拿康有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榮祿作為慈禧的心腹留守京城,任辦事大臣。慈禧太後回鑾後,給榮祿加太子太保、轉文華殿大學士。此時,榮祿更是身兼將相權傾朝野。

慈禧愛屋及烏,經常召榮祿之女入宮陪伴。慈禧十分喜愛她,最終認其為養女,並將她指配給載灃,以“敦兩家之睦誼”。當時,載灃的庶母,也就是老親王的世福晉劉佳氏,已經為載灃定了親。但是,當他們將此事奏告給慈禧太後時,慈禧卻一意孤行,堅持為載灃指婚,劉佳氏隻有忍痛將其子已磕頭之未婚福晉退掉。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載灃與榮祿之女完婚,溥儀就是他們的長子。在處理慈禧與光緒的關係上更是小心謹慎,不要說對太後和皇帝,就是對榮祿與翁同穌,這些太後、皇帝身邊的近臣,也都小心相處。然而,無論載灃如何超脫,他的命運注定隨著溥儀的入宮而改變,他勢必要卷入政治,成為一個寫入曆史的人物。

溥儀登基後,載灃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臨國攝政王,擔負起處理朝政的重擔。而此時的溥儀還是一個喜歡玩耍的頑童。慈禧這樣安排的本意在於,有光緒親兄弟兼國,有自己的親侄女裁決“重大事件”,大清王朝江山就會萬無一失了,但是,她所選擇的這些人缺乏力挽狂瀾的能力,一個屁事不懂的小孩加才能平庸的攝政王,在列強虎視、內憂外患中,如何能保住祖宗的基業?在慈禧去世沒多久,這個東方古老帝國,終於走到了生命的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