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結核因某種情況露出地表後,菱鐵質逐漸滲出外溢,並在結核外層形成褐鐵礦殼,內部泥質因失水而體積縮小,並在泥質體與外殼之間形成空心,所以能在敲擊時發出聲響。
另外,在大風怒吼的時候,有的響石表麵長期因風化作用產生裂縫,而空氣在這些裂縫中急速通過,就會產生調高而急促的聲音,就猶如我們在吹笛子時,笛子能夠發出各種響聲一樣。當石頭被雨滴敲打的時候,它又會因為雨點落下的速度產生不同的效果。雨緩的時候,聲音相對平和悠遠,雨急的時候,則聲音出現頻率加快,音波疊加的效果,使人聽不真切。尤其是雨夜的環境,人們的心理容易出現各種奇特的聯想,自然也就產生了類似有人喊冤的幻覺了。
愛。還有人認為,天然奇石是一種縮景藝術,以自然形成,毫無人為雕琢造型或修飾為基本原則,僅限於在室內觀賞,並易於收藏。
奇石的分類
第一類是天然風景石。如黃山的飛來石、雲南的石林、桂林的駱駝石、福建平潭的石海獅礁石等;第二類是庭園景石。如太湖石、斧劈石、靈璧石等;第三類是盆景石。即製作大中小型盆景用的石材;第四類是石工藝。是以某些天然觀賞石為原料,以人工加工為主成形的工藝品:如石刻、石雕、石硯、印章等。第五類是以室內陳列布置或幾案擺設為主。獨立觀賞,以自然形成為要素,形體較小,可以移動,精美別致。並配有盤、盆、座、架、錦盒之類的附屬物。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及文化藝術品位的石質藝術品。
奇石的收藏和鑒別
奇石的天然性: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奇石的稀有性:奇石所以為奇,就是因為它稀有、罕見、異乎尋常。奇石的完整性和完好度:隻要是天然形成的,什麼樣的奇形怪狀,都不是奇石的缺損。奇石的美感和收藏價值:奇石的賞玩價值,核心地講,奇石的收藏價值與其賞玩價值是密切相連或呈正比例關係的。奇石的體量和硬度:作為收藏的奇石,雖然有其或大或小的個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區別於山峰,也不包括那些隻能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
收藏奇石的好處
奇石不僅是一種形象藝術,也是一種心境藝術,人們能夠從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身上,不僅能夠悟出宇宙自然界神的奇多姿,還能豐富心靈,從奇石王國裏探索出天然藝術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質。總之,收藏奇石好處很多:一是可陶冶情趣;二是通過繁榮的市場經濟,在貿易中,提高自己的賞石、藏石質量,增加收入;三是育人育己,奇石的文化內涵和自身的美,不僅自己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令更多的人在其美的藝術氛圍中得到啟迪和教育。
名不虛傳的變位石
改變重量的石頭
一般的石頭,隻要不風化剝落,永遠就隻有一個重量。但保存在我國貴州省惠水縣村民羅大榮家中的一塊貝殼類化石,卻可以隨時隨地自行增減重量達2000克左右。
這種現象,同人們對地心引力與物體重量常規關係的認識是相矛盾的。
這塊不尋常的橢圓形石頭,其長直徑為0.291米,寬度為0.259米,高度為0.182米,周長為0.886米。圓石表麵是一層古銅色,錯綜盤繞的石紋構成了類似穿山甲鱗片、仰翻著的手掌以及對稱的馬蹄形等圖形。
據圓石主人羅大榮說,最初稱石時有22.5千克。朋友們在1989年春節時來觀賞時,再過秤時圓石重量變成了25千克。隨後一連數天,分別換了8杆秤反複校驗,才發現這塊圓石最重時是25千克,最輕時是22.5千克,重量相差波動2500。
研究人員在一次測定中,記錄了當天11時13分、11時43分、12時28分這3個時刻裏圓石的重量:分別為21.8千克、22.8千克、23.8千克。在短短的1小時15分鍾的時間裏,圓石的重量竟增加了2000克。這塊“變量石”名不虛傳。
圓石的重量為何有增有減,並且如此顯著呢?
這種變化是否對
應於重力場的某種變化呢?
會走路的石頭
前蘇聯普列謝耶湖東北處,有一塊能夠自行移動位置的“變位石”。該石呈藍色,直徑近1.5米,重達數噸。近300年來它已經數次變換位置。自1840年藍色怪石出現在普列謝耶湖畔後,如今它向南移動了數千米。
17世紀初,人們在阿列克賽山腳下,發現了這塊會走路的巨石,後來人們把它移入附近一個挖好的大坑中。數十年後,藍色怪石不知何故卻移到了大坑邊上。1785年冬天,人們決定用這塊石頭建造一座新鍾樓,同時也為的是壓製它。當人們在冰麵上移動它時,不小心讓它墜落湖底。而至1840年末,這塊巨大藍石竟躺在普列謝耶湖岸邊了。科學家們對這一奇特的現象進行了長時間分析研究,但始終未能解開其中奧秘。變位石同重力場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聯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