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格式塔療法”?(1 / 3)

38.“格式塔療法”

我猜想,年輕的讀者們對於我將要談的“格式塔療法”,很可能是十分陌生的,而且覺得是很古怪的。什麼叫做“格式塔”?難道是什麼名勝古跡的古塔名稱嗎?或者是一種什麼塔的“格式”?你猜錯了!這和“塔”是全然無關的。

“格式塔”是一種譯音。現代西方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派別,叫做“格式塔心理學”,或者叫做“完形心理學”,因為“格式塔”的原意就是“完形”、“樣式”或者“結構”、“組織”的意思。你也許會發問:幹嗎“故弄玄虛”地非叫做“格式塔”呢?幹脆意譯成為“完形”不就算了。我想請你給以諒解,這倒不是什麼“故弄玄虛”,因為“格式塔”這個詞,在中國心理學上已經“約定俗成”,也沿襲使用很久了。而且,我還有個想法,越是讓人感到“古怪”,反而越會加深印象,記得牢些,你說是不?

格式塔心理學是一種比較新的心理學流派。它受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影響,特別是接受現代物理學中關於物理“場”(例如,磁場、電場、引力場等等)理論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認為,人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人們的思想感情等一切心理活動以至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規律的、有適當比例的。他們還認為,人的大腦並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它能夠進行主動的活動。為什麼人腦能主動地活動?這是因為人的大腦是一個固定完形的“腦場”,這個“腦場”具有“先天的動力特征”。因此,人們對於外界刺激的知覺也好,適應也好,所有一切的心理活動,就會成為整體的完形趨向。

不過,格式塔心理學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理論。它的最大缺點就是把“完形”看成是大腦先天固有的特性,把心理現象的內容和外部世界的聯係割裂開來,離開了人的生活實踐,離開了人和社會環境的交互作用。因此,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的原理所創建的格式塔心理療法,很有些關起門來,閉目靜坐,修身養性的味道。

但是,我覺得我們采用這種已被人們證實行之有效的心理方法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避免產生心理疾病,和幫助我們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從而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以至改造周圍環境,因而也就不必“因噎廢食”般地把它完全“批判”掉。在這裏我要順便提一句,我總認為任何一個學派的理論主張的創建和發展,都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能夠存在下去,又延續至今、不斷發展,總還是有它可取的地方。隻要對我們有益、有用,就無妨拿過來,試試看。

“格式塔療法”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專家弗雷德裏克·S·珀爾斯博士所創立的。根據珀爾斯的最簡明的解釋,格式塔療法和“生物反饋療法”一樣,都是自己覺察自己。不過,“生物反饋法”是自己對自己的血壓的自我覺察,自己對自己皮膚的溫度、自己對自己的筋肉的電位的覺察。而格式塔療法則是比起生物反饋法來更加廣泛些是自己對自己疾病的覺察。也就是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的覺察、體會和醒悟。可以說,它是一種自我修養性的自我治療方法。

格式塔療法有“九項原則”。這九項原則原是珀爾斯提出來的,現在根據我的理解和體會,介紹如下:

(1)“生活在現在裏”。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總是懊悔昨天發生的事,而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幹什麼上。記住,你現在是生活在此時此刻,而不是生活在明天和昨天裏。遺憾、悔恨、內疚和難過並不能改變過去,隻會使目前的工作難以進行下去;憂慮未來是一種沒有用處的情緒。

(2)“生活在這裏”。想著你現在就是生活在這裏。無能為力的遠方發生的事,想它也沒有用。杞人憂天,徒勞無益;惶惶不安,對於事情毫無幫助。記住,你現在就是生活在此處此地,而不是遙遠的其他地方。

(3)“停止猜想,麵向實際”。你也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比如在你的工作單位,當你碰到領導或同事的時候,你向他們打招呼,可他們沒反應,連笑一笑都沒有。如果你因此而聯想下去,心裏嘀咕,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你?這個人是不是對自己有什麼意見?對自己存有戒心嗎?輕視自己嗎?甚至會聯想到他是不是敵視自己?其實,也許你沒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的這個人,可能心事重重,情緒不好,正在想著家裏麵發生的事、或者什麼不愉快的事,沒有留神注意你向他打招呼罷了。因此,不必因為他對你打招呼沒作出反應,就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