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懷疑主義者休謨還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他的學生個個學富五車。
晚年的休謨也不放棄對學生的教導。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由於對學生們頗有些放心不下,就把他們一一召集在一起準備給他們上最後一課。
學生們都到齊了,他們圍著老師坐下來。休謨問:“現在我們坐在何處?”
“坐在曠野裏。”
休謨又問:“曠野裏長著何物?”
學生們異口同聲道:“雜草。”
“那麼請告訴我,你們怎樣才能把這些雜草除掉?”
弟子們麵麵相覷,他們有些愕然。沒有人能夠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和世界奧妙的哲學家,在他生命的最後一課居然問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
一個學生首先開口道:“老師,我認為隻要有鏟子就足夠了。”休謨聽後點了點頭。
另一個學生也開口道:“我看用火燒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休謨聽後也微笑了一下,然後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學生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第四個弟子說:“斬草要除根,隻要把根全部挖出來就可以了。”
等學生們一一發言後,哲學家站了起來,他微笑著對大家說:“課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各自按照各自的方法去清除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這裏相聚吧。”
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學生們又按照當時老師的囑托來到去年上課的地方,不過此處已不再是雜草叢生的曠野,而是長滿了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穀地坐下,等待老師的到來,而此時,他們的老師,那個偉大的哲學家早已去世了。
休謨給他的學生們留下了一本書,書中有這麼一段話:“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方法也隻有一種,那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原來,哲學家的最後一課是想告訴學生們:即使是學富五車,如果沒有美德,則你的知識毫無意義。
22歲以後,男人更加渴望成功,“男子漢大丈夫,當建功立業,開拓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這是每一位日漸成熟的男人夢寐以求的境界。而要想達到這個境界,首先就要將美德存於心中。豪言壯誌在胸,更要美好品德在胸,這是一個男人成長、成功的必備條件。
做人是人生活在社會上最基本的,而做事則是必須的,通過做事來獲得報酬,以滿足衣食住行等各方麵的需求。做人可以從根本上幫助我們做好事,從而實現人生的追求。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反映出一個人道德修養和人格等各方麵的綜合素質,體現了整個人的形象。做人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而做事則反映了個人的能力和工作素養,隻有堅持做人和做事相統一,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隻關注做人或者做事,都是片麵的,都不是完整的個人。
做人不好,別人便會懷疑你的做事能力,甚至不會給你做事的機會。
美國一位著名的企業家約翰年輕時沒有工作,貧困潦倒,他準備到另一個城市去闖蕩。剛下火車,約翰就看到一則招聘啟事,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工人。約翰急忙整理了一下自己,跑去麵試。主持麵試的公司經理首先問他:“你準備在我們公司怎樣開始工作?”約翰侃侃而談,說自己要努力工作,自己富有激情……約翰自以為說得不錯,麵試的經理卻不為所動,並告訴他:“這些話我聽了好幾百遍了,對不起,先生,你可以回去了。”約翰遺憾地站起來,準備離開,突然他腳下踩到一個釘子,約翰俯下身將釘子撿起來,剛要離開,麵試經理喊道:“年輕人,請留步,你被錄用了。”約翰欣喜若狂,問起緣由,麵試經理說:“我們招聘的是品質優秀的人,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它可以通過培訓得到加強,而做人卻是最重要的,因為它不會輕易改變,隻有會做人,才能做好事情。”約翰在公司裏表現優異,很快便得到了晉升,後來他又出任公司董事長,事業一帆風順。
22歲以後,男人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思維,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紮實工作的準則。
老實做人,就是要堅持誠信原則,其核心是誠信。誠信要求我們不能欺騙他人,任何行為都要符合社會的利益。老實,就是這種要求在做人上的反映。老實做人,要求我們實事求是,清清白白,不弄虛作假,在行為上坦坦蕩蕩,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不矯飾,戒虛假。對自身,要堅持嚴於律己,對別人,要寬以待人。隻有做到老實做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老實做人,是立身、立言、立行的基礎。誠信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踏實做事,是老實做人在做事上的具體要求。踏實做事,就是要遠離浮躁,辦實事、求實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把事情做好。踏實是一種嚴謹的態度,也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踏實做事要求我們不浮誇,循序漸進,嚴謹求實,一絲不苟。隻有本著踏實做事的態度,才能夠避免淺嚐輒止、忽冷忽熱的行為,防止出現做而不深、做而不細、做而不實的問題,才能把做人的要求貫穿到做事上來,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紮實工作,就是將老實做人和踏實做事具體落實到工作上。現在的社會科技第一,專業化分工明確,勞動者必須職業化才符合工作的要求。紮實工作,要求我們在工作上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是踏實做事的延伸,是和諧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紮實工作,就是要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恪盡職責,遵章守紀,嚴謹細致,精通業務。紮實工作,有助於我們在事業上實現人生的價值,獲得人生的樂趣。
古人雲:滿招損,謙受益。謙虛謹慎是終身受益的美德,是建功立業的基礎。謙虛,就是萬事都要放低姿態,本著學習的態度;謹慎,則是說要做事小心,兢兢業業。做到謙虛謹慎,就具備了成就非凡事業的基礎。22歲以後的男人考慮更多的事情是如何找一個好工作,如何讓自己事業有成,並會為之不遺餘力。但是,這並不是成功的全部,要想實現建功立業,還需要培養自己謙虛謹慎的作風。謙虛謹慎是一個人心智成熟、閱曆豐富的體現,更是一個人實現夢想的基礎。
西晉著名的戰略家羊祜出身名門望族。從他起上溯九世,家裏都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職,並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稱。羊祜12歲喪父,侍奉叔父羊耽十分恭謹。他曾到汶水邊上遊玩,遇見一位老人,老人說他“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於天下”。
羊祜年紀輕輕便被薦舉為上計吏,州官四次征他做從事、秀才,五府也征召他做官,都被羊祜一一回絕。太原人郭奕見到羊祜後說:“此今日之顏子也。”“顏子”就是孔子謙虛好學的弟子顏回。
後來羊祜與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勸羊祜應命就職,羊祜卻說:“委質事人,複何容易。”王沈便獨自應召。後來曹爽被殺,王沈因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罷免。王沈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思考羊祜的話。羊祜卻並不誇耀自己的先見之明,反而安慰王沈說,誰都不能預先想到這些。
司馬炎稱帝後,羊祜因扶立之功而被加官進爵,食邑三千戶。羊祜擔心引起賈充等權臣的妒忌,堅決推辭,拒絕封公,隻受侯爵。
泰始初年,晉武帝下詔晉升羊祜。得到晉升後的羊祜對待前朝那些名高望重的大臣依然謙恭有禮。
後來因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等功勞,羊祜又被加官到車騎將軍,地位與三公相同。羊祜上表推辭說:“我聽到陛下的恩詔,讓我獲得等同三公的地位。我入仕才十幾年,在朝內外任職,每次都能得到顯要的重任。人的智力不可能馬上取得進步,不能總是得到恩寵,因此我日夜惶恐,把榮華當做憂患。古人說,如果一個人的德行沒有到達令眾人折服的地步而得到高位,則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就不會入朝做官;如果沒有功勞的人獲得了豐厚的俸祿,則那些有功之人就會得不到鼓勵。我身為外戚,卻總是碰到好運,本應警誡被過分寵愛。但陛下屢屢降下詔書,給我過多的榮耀,實在讓我不能承受、不能心安啊!現在有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沒有獲得高位,而我的地位卻超過他們,這怎麼能使天下人沒有怨憤呢?因此希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沒有同意。
晉武帝鹹寧三年,皇帝又封羊祜為南城侯,羊祜堅辭不受。
羊祜每次得到晉升,都會堅決推辭,因此眾人都知道他的謙虛謹慎。
羊祜在兩個朝代任職,都掌握著機要大權,但他卻從來都不追求名利。他籌劃的良計妙策,過後都被焚毀,因此無人知道其中的內容。有些人經他推薦而得到升遷卻因羊祜從不張揚,而使得被推薦者都不知道是羊祜薦舉的自己。有人認為羊祜過於縝密,但他卻說:“古人訓誡說,入朝與君王促膝談心,出朝就要佯稱不知——這我還怕做不到呢!不能舉賢任能,有愧於知人之難啊!況且我在朝廷簽署任命,官員卻跑到我家門口拜謝,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平時清廉儉樸,他去世後,羊祜的妻子遵從其遺言,不願按侯爵的級別殮葬羊祜,晉武帝便下詔說:“羊祜素來謙讓,誌不可奪。人雖逝,謙讓的美德卻仍然存在。這就是伯夷、叔齊之所以被稱為賢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節的原因啊!”因此,堅持要恢複羊祜原來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一生位高權重,卻謙虛謹慎,使得舉國上下都對其敬佩不已。他的一生無疑是成功的,因為他懂得,一個謙卑的人必然會被他人所尊重,而一個備受他人尊重的人,其獲得成功的概率必然很高。
修養是為人處世必須具備的品德,在社會上,無論做大事還是小事,修養在任何時候都有用。修養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品質,影響著一個人的事業、婚姻等人生的各個方麵。
擁有良好修養的男人具有高尚的品味和完善的價值觀,就像英國的紳士一樣,是最具人格魅力和迷人個性的男人,而這樣的男人更容易獲得他人的青睞。
修養比知識更重要。在社會上,無論何時何地都離不開修養。而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一所著名大學的一批研究生被導師安排去一個大型企業的實驗室參觀。參觀結束後,大家坐在會議室裏靜候總經理的到來。秘書在忙著給大家倒水,他們個個都表情呆滯地坐在沙發上看著秘書為他們忙前忙後,而且在秘書為他們遞水時都感覺“受之無愧”。隻有一個學生,在秘書給他遞水時,輕聲說了句:“謝謝,您辛苦了。”
過了一會兒,總經理進來了,向大家打了招呼然後對他們說:“歡迎諸位到這裏來參觀。首先請李秘書幫我把我們內部印的紀念冊拿來送給大家做紀念吧。”眾人聽了都十分高興。
等秘書把紀念冊拿來後,總經理雙手把紀念冊發到每個人的手中。絕大部分同學都坐著很隨意地接過紀念冊。隻有那位同學,當總經理走近時,他卻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接過紀念冊並恭敬地說:“謝謝您!”總經理頓時會心地笑了,他點了點頭問道:“你叫什麼名字?”聽到回答後,總經理微笑點頭回到了自己的坐位上。
兩個月後,畢業生分配表上,那位彬彬有禮的同學的畢業分配去向一欄赫然寫著當初參觀的那家大型企業的名字。有幾位同學極為不服氣,他們找到導師說:“為什麼選他去呢?他的成績平平啊!”
導師解釋說:“這是那家企業總經理的意思,不服氣的話,就回想一下你們去參觀時的所作所為吧。除了文化學習之外,你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以後要記住,修養是人生的第一課。”
是的,修養是人生的第一課。它是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因素。做事先做人,而提高個人修養又是做人的關鍵。
要提高修養,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多讀書,勤思考,通過不斷學習的積累就能夠獲得文化素養方麵質的飛躍,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苦讀,都爭取做學識淵博的人,提高了文化素養,心胸自然開闊,看問題能夠看得更加深遠,個人的見識、品質和風度就會到達更高的境界,所以,讀書是修身養性的妙方。
其次,還要向別人學習,多觀察生活,看看別人是怎樣為人處世的。多和自己敬佩的人交流。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對於外界的人和事,多觀察,多學習,多分析,多思考,進行取長補短,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關鍵因素。
再次,每天都要三省吾身,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內省是一個人修身養性最重要的方麵,需要你清醒地認識自己,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經常和自己的內心深處說說話,多了解自己的需要。多反思,多了解自己,深入剖析自己的行為,哪些做對了,為什麼對?哪些做錯了,為什麼錯?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通過總結,收獲經驗,循序漸進,修養就會慢慢累積,助益人生。
聰明易被聰明誤,人生最精是糊塗。有的人有一點小聰明、有一點小成就就趾高氣揚,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如此賣弄聰明、鋒芒畢露,必定要碰釘子。在現在的職場中,有的人不懂得掩飾,時時處處露才,不懂得收斂,殊不知此舉犯了忌諱,本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職場攀升,卻讓上司感受到了威脅,不但升職沒戲,就連飯碗也不保,所以做人一定要成熟,有時候要裝點小糊塗,這裏麵有大學問。
做人要成熟,做事情時用小糊塗來掩飾大聰明才是真正的智慧。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小時候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是一個文靜而又怕羞的孩子,人們卻把他看成一個傻瓜,因此常常捉弄他。鎮上的人們總是拿一枚5分和一枚1角的硬幣,擺放在他麵前,叫他隨便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5分的硬幣,於是眾人,紛紛嘲笑他是個傻瓜。很多人聽到這件事,都來戲弄威廉。一位好心人問他:“你難道不知道1角硬幣比5分硬幣值錢嗎?”威廉悄悄地說:“當然知道了,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1角的硬幣,他們恐怕就再也沒興趣扔錢給我了。”
威廉笨嗎?威廉最聰明!如果是你遇到同樣的情況,你會怎麼做呢?拿1角硬幣?還是選擇5分硬幣?
做人要成熟,有點小糊塗,並不意味要世故。世故是一種滑頭主義和混世的處事態度,做事情推三阻四,敷衍塞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不做實事,應付了事,遊戲人生。而做人成熟則是一種洞悉世事的智慧,一種了然於胸的瀟灑氣質。
成熟者真誠,而世故者虛偽;成熟者堅持原則,世故者見風使舵;成熟者直麵現實,世故者玩世不恭。
一次,乾隆皇帝想跟紀曉嵐開個玩笑,於是便問紀曉嵐:“紀愛卿,‘忠孝’二字該怎麼解釋呢?”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乾隆立刻說:“好,那麼朕要你現在就去死。”“臣領旨謝恩!”
乾隆說完就後悔了,怎麼能夠拿臣子的性命開玩笑呢?他感到自己有些草率,但自己又是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了。況且邊上還有許多大臣,要收回命令會很沒麵子的。
紀曉嵐磕頭領旨謝恩,然後匆匆跑到後堂。不久,隻見他全身濕淋淋地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驚訝地問道:“紀愛卿怎麼沒有死?”“我遇到了屈原,他不讓我死。”“此話怎講?”“我到了河邊,剛要往下跳,看到屈原從水裏向我走來,他說:‘紀曉嵐,你這樣的舉動真是大錯特錯呀!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跳江自殺,現在的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還要去死呢?你還是趕緊回去吧!’”
乾隆聽後,放聲大笑,就免了紀曉嵐的死罪。
紀曉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化解了乾隆皇帝的刁難,最後既沒有按照乾隆的要求去跳河,還讓乾隆非常開心,君臣關係和諧融洽,這就是做人成熟的範例。和紀曉嵐不同,乾隆的另一位大臣和珅則做事世故圓滑,最擅長拍馬屁功夫,雖然他享盡了榮華富貴,走上了權力的巔峰,但是最終卻落得個自盡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