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的成功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1866年,**爆炸事件不斷在世界各地發生。美國的一列火車,因為**爆炸,而變成了一堆廢鐵;德國的一家工廠,因**爆炸,廠房和附近民房全部變為一片廢墟;“歐羅巴”號海輪,在大西洋上遇到大風顛簸,引起**爆炸,船毀人亡。因此各地紛紛停止使用**,**公司陷入了困境。
麵對這種艱難的局麵,諾貝爾沒有灰心,他仍埋頭試驗,第一次製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工業**,也就是諾貝爾安全**。
為了消除人們對****的懷疑和恐懼,1867年7月14日,諾貝爾在英國的一座礦山做了一次對比實驗:他先把一箱安全**放在一堆木柴上,點燃木柴,結果,安全**沒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從大約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結果,**也沒有爆炸;最後,他在石洞、鐵桶和鑽孔中裝入安全**,用雷管引爆,結果,安全**都爆炸了。諾貝爾打消了人們的疑慮,他的安全**從而取得了廣泛的應用。
諾貝爾在發明**的道路上曆經磨難,最終獲得了成功,靠的就是勇往直前的拚搏和進取精神。在困難麵前,他從來都沒有丟掉過信念,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努力!
誌向關乎人的一生。如果在樹立誌向方麵出了問題,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但是由於年輕人的人生經驗不足,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全麵,在樹立誌向時,往往會作出不適合自己的選擇。這時,就需要參考別人的意見。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方國瑜小時候喜歡詩詞,很欽佩李白,羨慕蘇軾,所以他很想成為一名詩人。刻苦攻讀學堂課程之外,他還利用節假日跟從和德謙先生專攻詩詞。但一晃六七年過去了,方國瑜始終沒有寫出一首好詩,也沒有好詞問世。1923年,他赴京求學,臨行前,和德謙先生朗誦《玉阮亭》,並把其中的兩句詩送給方國瑜。這兩句詩是“詩有別才非先學也,詩有別趣非先理也”,指出方國瑜生性質樸,缺乏成為詩人的“才”與“趣”,因此不能成為詩人,但是,如果他能夠選擇“學理”的話,將來就能有所成。
方國瑜記住了老師的話,立誌要終生研究祖國史學。來到京城後,他師從名家,刻苦鑽研史學,後來寫成了《廣韻聲彙》和《困學齋雜著五種》兩本書,成為著名的史學家。
另一位著名史學家薑亮夫也有類似的經曆。薑亮夫喜歡寫詩作詞,也很想成為一名詩人,在成都高等師範學校讀書時就寫過400多首詩詞。後來他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把以前寫的詩詞整理出來,拿去請教梁啟超先生,希望得到梁啟超先生的指點。不料梁啟超卻毫不客氣,指出他囿於“理性”沒有才華,不適宜進行文藝創作。
回到寢室後,薑亮夫用一根火柴將詩詞化成灰燼,放棄了做詩人的夢想。從此他埋頭在史學當中,最終取得了一係列成果。
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能夠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因此在樹立誌向時,應盡可能向父母、老師和同學征詢意見。父母、老師比我們更有人生經驗,他們的看法在某種程度上有先見之明,值得我們參考借鑒。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這個道理。
古時候,秦穆公決定發動秦晉之戰,為此征求老人蹇叔的意見。蹇叔說:“興師動眾去襲擊遠方之國,這是我沒有聽說過的。長途行軍,會使軍隊勞累不堪,力量都消耗盡了。況且我們軍隊的行動,晉國一定會知道,他們一定會采取行動防備著我們。勞師動眾而無所得,士兵們必然產生怨恨之心,恐怕不行。”秦穆公並未聽從蹇叔的勸告。而是召集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派他們帶兵從東門外出發。
蹇叔為這事哭著說:“孟子,我今天看著軍隊出征,恐怕就看不到他們回來了!”秦穆公知道後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麼!如果你隻活70歲,你墳上的樹早就長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獨子也加入了這次出征的軍隊,蹇叔哭著送兒子說:“晉國人必然在肴山設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肴有南北兩座山:南麵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麵一座山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必定要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穀中,我會到那裏去收你的屍骨!”秦國的軍隊開始向東進發。
果然如蹇叔所言,晉襄公率軍在肴山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軍三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晉襄公釋放了俘獲的秦軍將士,秦穆公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哭著說:“我沒有聽從蹇叔的勸告,讓你們受了委屈,這是我的罪過。”
要想讓自己的人生過得豐富多彩,就不能沒有夢想,不能沒有追求。夢想是人生大船的帆,沒有帆,大船會停滯不前。
沒有夢想的人生,就是漂泊在死水上的小舟,沒有出路,也沒有退路。
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當他看到美國黑人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時,就把為黑人贏得平等的權利當做自己人生的夢想,立誌為黑人的自由而奮鬥一生。
1955年12月1日,蒙哥馬利警察當局逮捕了一位名叫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理由是她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兒,違反了公共汽車坐位隔離令。馬丁·路德·金知道後,立即組織了蒙哥馬利罷車運動,迫使法院判決取消地方運輸工具上的坐位隔離令。從此他成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
1960年1月31日,一個黑人大學生到一家連鎖店買酒遭到拒絕,理由是“我們不為黑人服務”。馬丁·路德·金得知此事後,馬上組織發起了“入座運動”,他要求黑人平靜地進入任何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場所,禮貌地提出要求,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最有尊嚴的目光請求服務,得不到服務,就坐下來讀書,得不到服務就不離開。縱使遇到嘲弄、侮辱,依舊不卑不亢。不到兩個月,運動席卷了美國南部五十多座城市。許多人因此被捕,但馬丁·路德·金早已發出“填滿監獄”的號召。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廣場的林肯紀念堂前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黑人集會,並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迫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
在發表演講的當天,肯尼迪總統邀請他到白宮做客。
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在他逝世後,裏根總統於1986年1月規定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而迄今為止,除了馬丁·路德·金之外,隻有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和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才有此殊榮。
人不能沒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會失色很多。也許,偉人的事跡離我們太遙遠,那麼80後王寶強的成長經曆就很值得我們借鑒。
王寶強出生在農村,從小就將當演員作為自己的人生夢想。他6歲時開始練習武術,8~14歲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後來到北京,在各個劇組當武行群眾演員,為了實現夢想,他不懈追求。他的堅持贏得了命運女神的眷顧,16歲時,王寶強被導演李揚挑中,主演獨立電影《盲井》,走出了命運的低穀。這部電影讓他成了金馬獎最佳新人,還獲得了法國第五屆杜威爾電影節“最佳男主演獎”。
2004年,20歲的王寶強參演馮小剛的賀歲片《天下無賊》,名聲大噪。“傻根”形象深入人心。
2006年,王寶強主演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成功地塑造了許三多這個角色,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成為影視紅人。
2008年初,王寶強首次登陸中央電視台的春晚舞台。
2008年,王寶強受到滬上電視欄目《名人講堂》的邀請,為複旦大學的大學生做了演講,演講的題目就叫做“追逐夢想”。
王寶強有夢想,為了夢想,他拚搏了,他成功了。他的影視劇家喻戶曉,他的相聲小品,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也展現在了大家麵前。而他之所以有了今天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當初他不想“種一輩子地”,而想成為“一名演員”的夢想。同樣是80後的你呢?早早確定好人生的夢想,早點奮鬥吧!
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因此,每一個年輕人在就業前,都必須做好多方麵的思想準備,來應對激烈的競爭。
學校生涯結束了,終於要走上社會了。很多人雄心勃勃,都在心裏規劃好了人生的藍圖。可是,現實是殘酷的。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很難。每個人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職業都有各自的規劃,都想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但是我們忽略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我們心中理想的工作在現實中是否存在,現實不以人的主觀意誌而轉移,對此我們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由於我們社會經驗不足,我們的看法會出現失誤,我們心中理想的職業並不一定真的適合我們。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定合適的工作後,再逐漸地完善、調整自己的工作,使之符合我們內心的要求。
認識到了這些,才不會在就業時碰大釘子,以至於灰心喪氣。所以說,主動去適應社會現實,並為之不斷調整,我們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很多人在就業時,將目標定格在大城市和大企業上,並且想一開始參加工作就能很快升為主管,做經理,開名車,拿頂薪。
有美好的願望是好的,但不能不切實際地空想、妄想。剛從學校畢業,沒有社會經曆,沒有工作經曆,沒有社會關係,我們憑什麼渴求太多?
麵臨就業,要有最美好的願望,做最壞的打算。想做到高層,就要有做基層的思想準備。想拿頂薪,就要先拿最少的工資。想開寶馬,就要先坐公交車。然後慢慢在工作中展現能力,做出成績,你的願望才會逐漸實現。
想去大城市,最後卻去了落後的邊遠地區;想去大企業,最後卻在一家小公司上班。難道這樣就要放棄、就要消沉嗎?不,大城市也是從小城市走過來的,大企業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默默無聞的小公司。
在最艱苦的地方反而更容易取得成績,建功立業,獲得成功。因為在最艱苦的地方,你能夠成長得更快,也更容易全心投入。
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當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就要求我們繼續學習,提高自己。
人無完人,同樣,我們的知識需要及時更新。在工作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是我們的專長,有的我們可能還沒有接觸過,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要學以致用。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作出成績,就要在實踐中多學習,更好更充分地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
在找工作時,往往會遇到很多人競爭同一個工作崗位的情況,這是很常見的。就業時,一定要做好這方麵的思想準備,不能一遇到多人競爭,就自信不足,打退堂鼓,把機會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