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就是最好的選擇
【德魯克如是說】
現在是一個多元化時代,每個人麵前都會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很多人因此而無所適從。其實,在無從選擇的時候,行動是最好的選擇。
——德魯克《非連續時代——轉型社會守則》
【活學活用】
當我們想要達到一個目標時,選擇太多,方向太多,機會太多,反倒讓我們茫然而無從選擇,與其在猶豫中消耗時間,不如立刻行動。行動能讓我們衝破迷霧,做出正確的選擇,走向正確的方向,把握最好的機會。
世界著名酒店大亨希爾頓,在年輕時隻是個做小買賣的生意人。有一天,他談生意失敗,沮喪地進了一家小旅店準備好好睡一覺。但是,旅店已經客滿。老板正在那裏不耐煩把源源不斷的客人打發走,還不停地罵著,這個該死的小旅館,不賺多少錢倒是要把人累死,害得他想去開油田多掙點錢都不行。希爾頓一聽,立刻就去問老板,如果有人願意買你的旅館,你願意賣出去嗎?老板爽快地回答說,隻要誰願意出5萬美元,旅店包括旅店裏的所有東西都歸他了。希爾頓發現了這裏的商機,毫不猶豫地就出錢買了下來。後來,希爾頓不斷擴大規模,終於成了全美最大的旅店老板。
希爾頓麵對的選擇也很多,他現在有生意,可以繼續做他的生意。他還沒有確定這個小店就一定很賺錢,雖然那晚人很多。他花出去的5萬美元有可能打水漂。很多人會想到這些,總會猶豫幾天,甚至一直遲疑旅店是不是會永遠這樣興旺。其實,未來我們無從把握,我們應該抓住當下的商機,之後是否興旺,就需要自己努力。既然認為是商機,那麼,就應該多一份勇氣,果斷行動。即便選擇錯了,也比猶豫不決浪費時間好。
卡夫卡曾說過:做事要行動,而不是無謂的想法和不切實際的討論。
在一個小村落,一個村長的家著了火,全體村民都趕來救火。可是,大家議論紛紛,用盡一切方法試圖滅火,但都沒有成功。 就在人們束手無策時,突然,從山坡上下來一輛載滿年輕小夥子的大卡車,卡車飛馳而下,直接衝到了火海。車上的小夥子們,立刻跳下車,用身邊任何可以用的工具,拚命地撲滅身旁的熊熊烈火。最後,他們勝利地把火撲滅了。村長非常感激這些突然而至的年輕人,拿著一筆錢表示感謝送給這些英雄們,當問及這些錢要做什麼的時候,那個駕駛員說:“我想,有了這筆錢,我最好先把這個該死的刹車修理好再說。”
一次意外,成就了這些小夥子。這也告訴我們,與其猶豫,與其猜想,不如行動,積極果斷的行動永遠比怯懦不前更能創造嶄新的機會。
同樣,我們的職業生涯充滿不確定性,當麵對職業生涯變動時,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行動起來去研究每個選擇可能遇到的機遇和困難。然後權衡利弊,據此做出選擇。如果我們隻是自己苦思冥想,不去行動,永遠也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做選擇,隻有行動了,才能撥開迷霧見日出,收獲無悔的人生。
不適合時,離職是明智的
【德魯克如是說】
如果你發現自己身在一個不適合的組織中,例如,組織很腐敗,或是你的表現不能受到上司的肯定,離職會是一個正確的決定,能不能升遷,反而不應該是離職的理由。
——德魯克《使命和領導》
【活學活用】
當工作環境讓我們感覺束手束腳,讓我們工作很不愉快時,那麼,我們在這樣的心情中工作一定不會成功。當我們無法改變這樣讓自己不適的環境時,那麼,選擇辭職是最明智的選擇。
李開複的幾次辭職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他經常說:要聽從內心的選擇。
在李開複取得博士學位後就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任教剛剛兩年,他接到了蘋果公司的橄欖枝。要知道,大學教授在美國是一個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職業,名牌大學的一個助理教授,就會有成千的博士申請。但李開複卻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這個香餑餑,選擇“下海”。因為他在學校裏發現,許多教授都把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了怎樣獲得終身職位、怎麼樣去找到最好的學生、怎麼樣去發表論文上麵了,包括自己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怎麼找經費、怎麼寫論文上麵。雖然他的論文一篇一篇地發表,但都沒有能夠成為真正的“產品”。他想要讓自己的產品投入到市場中,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為此,他感到困惑,最後他選擇了下海,進入蘋果公司。
後來,微軟想要在中國建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他們找到了李開複,李開複想要在中國開辟一片天地,並且也能讓自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於是,他選擇來到微軟。但是,幾年後,李開複在裏麵發現自己好像成為微軟商業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他對微軟中國生意提出的建議多數被束之高閣,這大大束縛了他工作的激情,也讓他很苦惱。就在來到微軟七年之後,他又做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決定,離開微軟去穀歌,因為穀歌讓他重新燃起工作的熱情,讓他激情澎湃。如今,李開複離開穀歌,是又一次追隨心的選擇,因為他溫文爾雅的外表下實則激情澎湃,他是一個更適合去不斷開創新的事業的人,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不斷給穀歌各種事故“滅火”上。這個時候的李開複,不可避免地要開始做出新的選擇,尋找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