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積極應對職業生涯中的變動(1)(2 / 2)

這人生三次抉擇,成就了他完美的職業規劃,就如李開複所說,我們的人生長度是固定的,但是我們可以無限擴展人生的寬度。當發現工作環境不適合自己時,就選擇離開,尋找更好、更適合自己的空間吧。

在離職前,我們當然要慎重考慮,可以在做選擇時,應該明確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辭職不是意氣用事,不是一時衝動,也不是因為矛盾或者個人恩怨,辭職是理性的衡量。任何人都不想在一棵樹上死去,不想在一個並不適合自己的環境裏過著壓抑的生活,就要敢於辭職,以新的選擇換來新的發展機會。

第二,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忱,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如果你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但遇到的這份工作讓你提不起精神,那麼,就趕快離開。但是,如果你對任何工作都沒有興趣了,那就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或是休息一陣子,稍後再考慮辭職。

第三,離職的原因除了工作環境、人際問題、個人生涯規劃等因素外,還有追求更好的身價或發展。無論出於哪種原因離職,你都應該做好在下一家公司也有可能遇到同樣問題的風險,沒人能保證“下一次會更好”。所以,在考慮離職前,慎重評估一下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有沒有能力和足夠的精力去適應新的工作?越了解自己的實力和底線,就越有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總之,慎重考慮自己的離職,如果這份工作真的不適合你了,那就果斷地離開。

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

【德魯克如是說】

每個人都要希望找到一個領域讓自己有所貢獻,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並成為這個領域的大人物。

——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活學活用】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的開發空間,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隻要我們能夠專注、專心地工作,不斷促進自我成長,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一份事業去做,一定會為公司做出貢獻,也會讓自己的職位得到更大的提升,成為公司裏最具影響力的人。

唐駿在剛進入微軟時,隻是15000多名微軟員工中的普通一員,論技術方麵和其他一般員工一樣,沒有什麼高超之處。但唐駿不想隻做一個一般的員工,他勤奮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去做。他進入微軟後發現,每次Windows的英文版操作係統出來長達8個月後,中文版本才能開發出來,然後再過5個月日文版本才開發出來,這嚴重製約產品的銷售。

其實,這個問題,當時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也曾有很多人提出了許多書麵解決方案交給經理,但最後效果都是微乎其微,後來,沒有多少人再提這個問題,因為人們感覺無法解決。當時,唐駿看到這個問題後,就想,如果自己能找到解決方法,並能找到各方麵的技術支持,那一定會產生效果的。

於是,他開始著手按自己的方法去嚐試。他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分析這3種版本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最後,他終於找到了一種模式,可以把這3種不同版本都用這一模式進行開發。

之後,唐駿寫了一份書麵報告,不僅提出了這個問題,還把自己的解決方案提供給公司參考,甚至把編的程序都放在了這份報告裏。

最後,經理經過開會研究發現,這個提議確實切實可行,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於是,公司決定以後所有的員工都使用這種研發模式。

這樣一來,公司就需要成立一個宣傳部門來宣傳這種模式。當時,唐駿把這種模式稱為“唐氏研發模式”,理所當然地唐駿就成了這個宣傳部門帶頭人的唯一候選人,絕對沒有競爭對手。於是,唐駿就這樣,在進入微軟8個月後,順利成為部門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