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積極應對職業生涯中的變動(2)(1 / 2)

唐駿的經曆啟發我們,想要在企業中獲得更好的職位,其實,隻要自己多細心,多主動思考,不是把工作當成謀生的工具,而是把它當成自己的一份事業來做,那麼,我們常常會做出很有成效的工作,為公司做的貢獻越多,職位自然會提升了。

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說:“如果隻把工作當做一件差事,或者隻將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麼即使是從事你最喜歡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它會讓一個人迸發出無限的熱情與活力,自己的潛能也會隨之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業績定然不斷攀升,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會收獲不小的成就感。繼而,信心會越來越足,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又會取得更大的突破,自己的職業幸福感也隨之提升。這時工作對自己來說不是一種苦悶,而是一種快樂。

反之,如果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否則,就會越來越感到艱辛、枯燥、乏味。長此以往,自然就失去了對工作的激情和開拓進取的創意,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理想,變得牢騷滿腹,變得痛苦疲憊。最後平平庸庸,一無所獲,沒有一樣值得自己驕傲的東西。自然職場生活也不會盡如人意。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說:“無論未來從事何種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絲不苟。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為自己的前途操心。”所以,我們應該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並站在公司的角度,多為公司解決問題或提高業績,這樣,我們就一定會在公司中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主動進取,命運由自己主宰

【德魯克如是說】

該怎樣管理自己的事業,完全操縱在自己的手中。

——德魯克《使命和領導》

【活學活用】

人人都是自身命運的設計師,成功的關鍵就是要有積極的心態,不息的追求。想要主宰自己的命運,就要主動進取。隻要我們每天不斷地積極進取,不斷地進步,我們每天都是成功的人。

亞洲“銷售女神”徐鶴寧,出生在一個東北普通的工薪階層,大學畢業後,她像其他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到處找工作。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認識了陳安之老師,並決定要進入陳安之培訓機構。後來經過層層篩選,徐鶴寧終於加入了陳安之培訓機構在內地的辦事處。

在加入陳安之培訓機構的起初,在一個晚上的“說服力演講”中,因為徐鶴寧沒有認真練習,而在當晚與幾位同行的競賽中被評為了倒數第一名。陳安之於是把“徐鶴寧,最後一名”貼在公司牆上最顯眼的位置上。正是她那一晚上的糟糕表現,使得陳安之在第二天給其他助理講師都分派了一到兩場演講,可沒有分給徐鶴寧演講的機會,理由是:“你是最後一名,心理素質不好,先調整一下心態吧!”

在接下來的三天裏,徐鶴寧都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到處演講,然後陸續有人拿了成交的單子回來,但仍然沒有她的場。

她不想就這樣下去,她要改變現狀,她親自打客戶的電話去約場。她的努力及對這份事業的渴望與執著,深深地打動了客戶,於是客戶給了她一次演講的機會。那一次的演講非常成功,也使她一雪前恥。

雖然這一次成功了,但徐鶴寧並沒有因為這一點成績而鬆懈下來,她不會忘記那最後一名的恥辱,她要讓自己成為當月的冠軍。而要想拿到冠軍,唯一的辦法,就是比別人多一點的努力。當別的講師每天隻演講一場的時候,鶴寧就要演講兩場;當別人講兩場,她就要講三場;如果別人有三場的演講,她就是變也要變出第四場。總之,她一定要每天比別人多講一場。

最後,徐鶴寧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了當月的銷售冠軍,獲得了冠軍獎。

第二個月她比第一個月幹得更加賣力了,任何一個機會都不放過。為了能拉到客戶,就連沐足店她都去演講過,就在那樣非常狹窄惡劣的環境中她也會講得很認真,也居然還會有人報名。而每次去地王大廈演講,她會把保安也叫過去聽,連電梯的維修工也有報名的。正是她的這種努力,這種行動,使得她連續三個月贏得公司的第一名。

但是,徐鶴寧知道她身後有一大批的追趕者,他們都想搶走徐鶴寧的冠軍獎,所以,行動還不能有絲毫的鬆懈。於是,她更加拚命地工作,拚命地演講、保持著自己的冠軍地位,每天天一亮就出門,半夜兩三點才回家,沒有一天有超過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她瘋狂地工作,瘋狂地行動,就算是“十一”長假,她都沒有休息。她10月1日的時候在演講,一直到10月7日她仍然在演講。別人都在休息,都在享樂,隻有她,每天的演講都排得滿滿的,就連陳安之到她家去看她,她都要匆匆趕去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