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山至數(2)(3 / 3)

活學活用

據《管子·山至數》記載:

齊桓公問管仲:“終身享有天下而不失,這有辦法嗎?”

管仲回答說:“這辦法請不要先行於天下,應從本國做起。”

在管子看來,要想實現遠大的理想,就要腳踏實地,切忌好高騖遠。

所謂“好高騖遠”,是指那種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目標的心態。好高騖遠者往往總盯著過於遠大的目標,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最終空懷夢想,一事無成。

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摒棄好高騖遠之心,它就像緣木求魚、水中撈月一般。誰都希望自己的事業在最短的時間裏成就最大,但是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好高騖遠地追求更高更大的目標,一定會遭受失敗。凡事都是由小到大,從微薄到宏偉,絕不可能一蹴而成。

從那些失敗者走過的足跡上看,導致失敗的原因很多,好高騖遠就是其中一條。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不切實際,恨不得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一下子把事業做大。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才智,對一些所謂的小事情不屑去做,總認為自己應該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豈不知這樣就等於把自己的事業建立在沙灘上,早晚有一天會轟然倒塌。

為自己的未來設置更高的目標,當然是可取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沉溺於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之中,而建立在現有基礎之上的那種對未來切合實際的追求,將會帶來更穩妥的成功。

成功的人都是“化整為零”的高手,他們把自己人生的大目標化解為一個個小目標,並以堅定的態度付諸於這每一個小目標的實際行動中。

其實,平凡簡單未必就是誌向不高。隻有做好屬於自己的事情,定一個切實的目標,做到量力而為,不好高騖遠,貴在真誠和務實,就一定會有收獲。

成功者從不朝秦暮楚,也不淺嚐轍止,而是以一顆平常的心去詮釋成功。他們做事善始善終,切合實際,不急躁、不盲目、不務虛,不僅有一套明確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具體方法,並且也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實現他們的目標。

人應該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但追求目標一定要符合客觀實際,符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否則,就會白費精力,而一無所得。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固然很好,但最重要的是要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未來的發展道路自然也有差別。

選擇,關係著事業的成敗。為一個實際的目標而奮鬥,即使過程很艱難,也總有實現的可能。若是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而一意孤行,到最後隻能是兩手空空。

古代有個叫養由基的人精於射術,且有百步穿楊的本領。相傳連動物都知曉他的本領。

一次,兩隻猴子抱著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開心。楚王張弓搭箭要射它們,猴子毫不害怕,還對人做著鬼臉,仍舊蹦跳自如。這時,養由基走過來,接過了楚王的弓箭,於是,猴子便哭叫著抱在一塊,害怕得發起抖來。

有一個人仰慕養由基的射術,決心要拜養由基為師,經過多次請求,養由基終於同意了。收為徒後,養由基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要他將針放在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整天盯著看,看了兩三天,這個學生有點疑惑,問老師說:“我是來學射箭的,老師為什麼要我幹這種莫名其妙的事,什麼時候教我學射術呀?”

養由基說:“這就是在學射術,你繼續看吧!”

於是,這個學生繼續著這一枯燥的學習。

過了幾天,他便有些煩了。他心想我是來學射術的,看針眼能成為神射手嗎?這個徒弟不相信這些。

養由基又教給他練臂力的辦法。讓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塊石頭,伸直手臂。這樣做很辛苦,那個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隻想學他的射術,他讓我端這石頭幹什麼?

養由基看他好高騖遠、毫無耐性,也就由他去了。這個人最終也沒有學到射術。

智慧金言

秦牧在《畫蛋·練功》一文中講道:“必須打好基礎,才能建造房子。這道理很淺顯。但好高騖遠、想走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個最普遍的真理。”故事中,跟養由基學射箭的那個人就犯了好高騖遠的毛病,他最終也隻能是一事無成。